大运河申遗成功,相关遗产共计58处,其中包括永济渠浚县滑县段、浚县黎阳仓遗址两处遗址点。咱市这两处遗址点的现状如何?有关部门打算采取什么保护措施?6月25日,记者到实地进行了探访。
浚县已累计投入资金约1.3亿元
6月25日上午,记者沿浚县云溪桥西侧河堤,自南向北行走,发现昔日河道里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河宽水清,两岸绿树成荫。
自申遗工作启动以来,浚县累计投入资金约1.3亿元,实施了城区护城河清淤工程、城区护城河驳岸墙加固及护坡工程、城区段河道沿岸遗产小道铺设工程等系列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修复了云溪桥、古城墙、运河码头等运河文物古迹,建立了卫河(永济渠)浚县段日常维护和监测系统。
据浚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裴顺昌介绍,大运河申遗成功,标志着大运河从申遗准备为主到保护展示为主的重大转变,意味着更高级别的保护措施即将施行。“我们下一步将建立大运河浚县段保护管理常设机构,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在大运河保护规划框架下,对遗产进行保护、展示;开发‘卫河遗产小道’、‘卫河水上游线’等展示区,设置卫河游船码头、大型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运河两岸景观,改善卫河水质,打造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带。”裴顺昌说。
云溪桥修缮工作已完成,车辆限高限重通行
记者沿河道走到了位于浚县西门外的云溪桥,站在青石铺路的桥面上,顺着古城墙的方向,眺望整个河道,再细看桥上古色古香的石雕杆栏,“云溪燕语卫水舟”的优美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据介绍,作为大运河上保存完整的实物和附属遗存,浚县云溪桥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因其桥身为石,又称大石桥。桥身为五孔连拱式石桥,长60米、宽12米、高10米,是中国古代大运河卫河段上仅存的两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桥梁之一(另一座是新乡的合河石桥),历史上是联系浚县古城和卫河西岸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溪桥保存较为完整,是北方石质桥梁的代表,桥两端墩基四角有四尊卧姿水兽,形象凶猛逼真。石兽上方的岸壁上,各设一根长条石插入壁体,条石端部外露雕作兽面,具有较高的古建筑研究和艺术价值。云溪桥为研究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宣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浚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云溪桥的修缮工程已经完工,他们将原有的水泥栏杆换成了石雕栏杆,恢复了桥面原有高度,重整了青石桥面,将外倾的拱券归位,恢复了西侧12米引桥。
浚县文物旅游局文物管理股股长刘现中说,目前云溪桥仍为进出浚县县城的主要通道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云溪桥,现已对过往机动车采取了载重限制措施。
浚县将筹建
黎阳仓遗址博物馆
25日上午,在位于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东关村东的黎阳仓遗址,工作人员正在对有代表性的仓窖和出土文物进行统计。
据介绍,截至目前,黎阳仓发掘工作暂告一段落,已探明粮仓中心区仓窖84座,共计发掘面积2800余平方米,清理出仓城城墙夯土基础3处、护城壕2处、储粮仓窖3个、大型建筑基址2处、漕运渠道1处、墓葬11座、灰坑100多个。出土陶、瓷文物标本多达万余件(片),其中,建筑材料板瓦、筒瓦占90﹪以上,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和建筑材料标本数百件(片),带“官”字款板瓦达上百件(片)。
“黎阳仓遗址对研究我国隋唐时期官仓管理制度、漕运情况、农业经济和田赋制度、大型仓城建筑等有着重要意义。”浚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说。
“黎阳仓遗址的发现为大运河的申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印证了永济渠浚县段悠久的漕运历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考古发现。”裴顺昌说,大运河申遗成功,下一步他们将把具有代表性的仓窖保护起来,筹建集研究、保护、展示和利用于一体的黎阳仓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