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正在关注中央广播文工团众多文艺名家上世纪60年代在浚县这个文史选题,朋友刘会喜向我推荐了薛宝琨先生的《我和刘宝瑞的“四清”逸事》这篇文章。该作发表在今年10月13日的《中老年时报》上。讲的是作者和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当年在浚县的一件往事。薛宝琨先生当时是“中央四清工作团“成员之一,刘宝瑞先生则是以深入生活的身份来浚县接受教育的。作者以亲身的经历,深入的体验,采用亦庄亦谐的类似相声逗哏般的冷幽默笔法,讲了“四清”运动中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发人深思的故事。文章虽短到1400来字,却写活了“我”、刘宝瑞、“话糙理不糙”的政委、富农老太婆张富氏四个人物。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给人们认识“四清”运动打开了一眼望孔。
文末,作者感慨:“这可真是逸闻,不知有无载入史册的价值?”我想,作者倒不是在意此逸事能否进入正史,而在意的是该怎样去反思那场政治运动。何况,坊间的逸闻趣事,往往比史书还要传播得久远。
读过《我和刘宝瑞的“四清”逸事》,我不胜感慨:历史老人的目光眷顾了浚县。“四清“那场运动,使中央广播文工团几乎整团来到浚县。这里边有相声界一代宗师侯宝林,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相声大师马季,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郝爱民,著名诗人邵燕祥、著名曲艺理论家薛宝琨……可谓群星灿烂。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待明天,当后人站在浚县古城“文治阁”上回望历史的时候,定会惊喜地眺望浚县曾经拥有过的这片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