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子贡,春秋时卫国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和商业贸易家。18岁时,拜在孔子门下,后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贡善于雄辩,且有经济头脑,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其敏锐的商业嗅觉,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商业契机。
当吴国大军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绵以御寒,这使得丝绵紧缺价格走高。子贡便抓住商机,从各国收购丝绵,然后到吴国贩卖,这其中的“价格差”让他狠狠赚了一大笔,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孔子病危时,子贡回来晚了,他觉得对不起老师,别的弟子守了三年墓然后离去,子贡则在墓旁守了六年。后来,为追忆先师功德,心灵手巧的子贡用木头雕刻出孔子像,前来祭拜的将相诸侯见状都想拥有一个作纪念,子贡又从中看到了商机,招募工匠大批生产孔子雕像,又赚了一大把。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曾“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也就是奔走于各国做生意,他发现各国权贵皆以佩戴珠宝为时尚,就大量制造贵重佩饰搞“跨国营销”,赢得盆满钵满。以至于“家累千金”,因此,他经常“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甚至越王勾践还曾“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可见,子贡当时富有的程度,同时也说明他是一位有文化、会经营的大老板。
然而,子贡虽善于经商,家财万贯,却富而不骄、富而有仁。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着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根据当时鲁国法律的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人出钱将他赎回来,事后可以找国家报销赎金,并且国家还要给予精神上的表扬。
有一次,子贡到别国做生意,就赎了一个同胞,回来后,他拒绝了鲁国支付的赎金。对这件事,孔子批评他开了一个坏的先例。但就这件事本身而言,不能不说子贡仗义疏财,以及“达则兼济天下”的仁者胸怀。
作为一个商人,求富取利无可厚非,但要符合道德准则。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即是要发展经济,追求货币增值,这就是商人的本性;有道即是要讲人性、守道德,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两者相结合,就是儒商经济伦理的本质。
因为端木子贡是孔子的高徒,又是个标准的儒者,所以,后世商人都把他尊称为“儒商鼻祖”。难怪沃尔玛公司创始人也会说:“沃尔玛最初灵感来自中国古老商号——端木子贡!” 【姜卫华邮箱:jwh1166@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