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中,著名当代画家韩羽的《傅青主听书图》收到追捧,估价8000~15000元,成交价达到了24.64万元。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书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形式。《傅青主听书图》画幅本身就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围绕画作本身的众多名家题跋,成为这幅作品的更大看点。
《傅青主听书图》由黄苗子出题,韩羽作画,1977年10月画作完成后,黄苗子先后邀请文坛重量级人物聂绀弩、舒芜、陈迩冬、黄永玉、杨宪益、吴祖光、柏高、吴甲丰、荒芜、冯其庸、邵燕翔等为画作题跋。这些题跋,或说画作来由、或赞画风、或说画理、或借题抒发感悟,各有妙处,令人咀嚼。我最喜欢邵燕祥的题跋:
四十年前于河南浚县大伾山访青主故迹不得,今展斯卷,乃从村夫野老间见之。谁谓云天远隔哉。爰题打油诗四绝如左:
宁听俳俗三倒调,不应鸿学博词科。青红皂白分明甚,惭愧如今妥协多。
身为天地一牢囚,得优游处且优游。此是三同真境界,不自由中小自由。
匹夫责在忧天下,匆匆睡里历兴亡。不是荒鸡唤起舞,主人窗外报汀茫。
偷得四清半日闲,来寻禹迹大伾山。霜红龛主今安在,一梦沉沉三百年。
苗子先生嘱为补白,恭敬莫如从命。燕祥。乙酉六四。
邵燕祥为当代著名诗人,杂文家,曾任《诗刊》副主编。他为《傅青主听书图》的题跋,不仅道出了他与浚县的不寻常的情愫,也道出了几位当代文坛名家与浚县的一段不寻常的历史。1964年10月,邵燕祥作为“四清”工作队员来到浚县,当时,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编辑、记者。和他一起来到浚县的,还有一批很有名气的文艺大家,分别是音乐家陈赓,陈赓曾是1949年开国大典时的军乐队指挥,《长征组歌》的作曲者之一。被誉为相声界一代宗师的侯宝林;相声大师马季;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郝爱民等。邵燕祥在城关公社西宋庄大队住队,陈赓为领队。侯宝林、马季、唐杰忠、郝爱民等住城关公社西杨庄大队。西杨庄紧傍运河西岸,河东就是县城,西宋庄在县城西两公里处。邵燕祥在浚县,不仅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还十分关注浚县的历史文化。他为《傅青主听书图》的题跋诗文,记述了他当时大伾山造访大禹遗存,寻觅傅青主遗迹的情景。
侯宝林、马季、唐杰忠、郝爱民来浚县时,都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唱团工作,他们在浚县同样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情谊,除完成“四清”工作外,还深入县域重点村庄巡回演出。我村牛寨大队被列入第一批“四清”行列,我家就住着3位工作队员,那年我11岁,少不更事的年龄,不记得他们来自哪里。依稀记得马季他们来我们村演出的情景。在村学校北边的打麦场上搭建临时舞台时,我和不少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观看,只见两个高音大喇叭上,用红漆喷着天安门三个大字,至于为何喷着这三个字,就不知内情了。1964年秋的一天,浚县大平调剧团在新镇公社露天剧场演出现代戏《山乡风云》。开演前,县文化馆长刘振江让马季加演一段相声。当地群众不了解相声,所以马季一上场,前排十几个观众起哄起来,马季非常镇静,他用浚县土话说:“农民兄弟吆喝得真‘差火’(厉害的意思),晌午吃的是‘干呢’(馍)吧?吃‘干呢’不用‘撬’(筷子)是不是?该不是哩罗!”几句话,一下子拉近了他和农民兄弟的距离,观众笑了,有的还说:“马季是咱浚县人呀!”紧接着,马季用当地农民语言,说了一段盼望丰收的段子,赢得台下笑声不断,喝彩连连。
浚县“四清”运动1965年6月结束,以上提到的这些文坛大家虽然在浚县仅有八九个月时间,但浚县却成为他们永久的牵挂。马季曾三次重返浚县,看望他的老房东、看望西杨庄的乡亲。侯宝林大师几年后调动在浚县的生活积累,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戏剧与方言》,就是用各种方言表述晚上俩人上厕所碰面打招呼的那个相声,最烦复的要说上三百多字,最简单精妙的要数河南,仅4个字:谁?我。咋?尿。
诗人邵燕祥,对浚县有着更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不仅深厚且持久。他在《傅青主听书图》的题跋诗文中袒露了这种情结。2001年11月24日,他再次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怀浚县》杂文,文章开头写到:“离开浚县36年多了,但遇见报上有浚县的消息总要多看一遍。”这篇文章,收录在他的《南磨房行走》这本集子中。
看过邵燕祥题韩羽《傅青主听书图》的题跋,说了以上一些近乎题外的话。其实,斯人仍意犹未尽。我在想,有时间,一定到杨庄和西宋庄走走,仔细寻觅一下邵燕祥、侯宝林、马季等人在的足迹,好好体察一下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在浚县的故事,是一本读不玩的大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