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括修建三陵庙
从前,陈村有个叫陈括的,相传他会捕旋风。当时,下高村东头有条通往浚县城的大路,一天,陈括和几个人在路边歇息,呼呼刮来一阵大旋风,有人便让陈括捕住这个旋风。不知为什么,旋风却在陈括不远处旋上旋下。“陈括、陈括你为何捕你三皇老爷?”陈括一见是捕住了三皇老爷,灵机一动,忙说:“我想给您修庙宇,不知道什么地方,您就自己选吧!”旋风呼呼啦啦在大路边旋起了六七尺高的大土堆,随即又旋走了。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柱香。陈括既然许了愿,就不得不给三隍爷修庙,但陈括很穷,没有那么多钱,他就想了个办法,在大路上放三个装满水的大水缸,让过路人喝水,以便筹些钱。有一天,一个商人风尘仆仆赶来,陈括一看就知道这人的钱肯定不少,就让他施舍些钱,可这人是个铁公鸡,一毛不拔,陈括说:“你让你朋友喝一江,那你今天就得给我喝三缸,今个你喝不了就别想走。”那人一听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此人和朋友下江南做生意,赚了不少钱,他见钱眼开,半道上把朋友推下了江,自己独吞了这笔钱,可他做梦也没想到,来到这儿叫陈括一下点破了。他害怕极了,知道陈括不是一般人,吓的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慌慌张张的走了。
修庙的钱凑够了,该运木头砖瓦了,陈括就对东家说“明天用一下您的牲口。”这东家虽说不愿意,到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可第二天等到中午也不见陈括来,便觉得奇怪,到牲口圈一看,每个牲口都是满身汗,东家这才知道陈括已经用过了。原来陈括只把牲口的力气借走运东西了。直到现在,这个事还流传在陈村和下高村一带呢。
桑树和柳树
你注意看过没有,桑树身儿上都有一条裂缝,那叫“气破肚”。传说是光武帝刘秀给气的。
那会儿,王莽篡位当了皇帝,他为消除后患,派兵追杀刘秀。刘秀逃出京城,一直往前跑,眼看就被追上了,忽然看见前面有个农夫套着一匹骡和一匹马在犁地,他急中生智,躺到了犁沟里,追兵赶到这儿,没发现刘秀,便四下问:“看到刘秀藏到哪儿了没有?”天上有个老鹰听见了说:“犁沟里,犁沟里!”正在树上搭窝的马尾鹊听了,幸灾乐祸地喊:“打打打!打打打!”老鸦生性耿直善良,对遇难的刘秀很同情,为瞒过追兵救下刘秀,便大声喊:“瞎话!瞎话!”追兵听了乌鸦的话,往前面追去了。当时,民间都把皇帝叫作“天子”,老雕和马尾鹊陷害天子,得罪了玉皇大帝,上天就罚老鹰不得好死,死时被小鹰分食;马尾鹊三伏天不能喝水,直渴得秃头;乌鸦有恩于刘秀,赐它寿终正寝,老时小鸦衔食反哺,直到瞑目。有句古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恩,何况人乎!”说的就是这回事儿。
再说刘秀,连跑了几天几夜,又饿又累。这天,刘秀跑着跑着只觉得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路边一棵桑葚树底下,这个时候正是桑葚成熟的季节,一阵风刮过来,桑葚落了一地,有几个正好掉在刘秀嘴里,刘秀觉的又酸又甜,他起来一看是树上掉下来的桑葚,忙拾起来饱餐了一顿。人在遇难时得到帮助,往往感恩不尽,刘秀在走的时候,对桑树发誓说:“来日我登基为君,必封你为树王!”
后来,刘秀打败王莽当了皇帝,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誓言,带领群臣来到当年吃桑葚得救的地方举行封树仪式。这时正值冬天,树叶都落了,什么树从表面看都一样。刘秀也有些大意了,也不辩真假,就把长在桑树一边的椿树封了王。从此,椿树长的又高又快,受到人们的尊敬。刘秀错封了树王,桑树越想越生气,到最后气破了肚皮,留下一条裂缝,成了“气破肚”。柳树当时也长在桑树旁边,它为桑树大抱不平,桑树气它也气,桑树气破了肚,它也气的扭了腰,成了“扭扭腰”,真是“赏罚不明,木也不平”啊。
花生入土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那为什么又长到土里去了呢?
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蛋,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蛋娘叫石蛋到地里看花生,石蛋到了地里,那成群结队的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蛋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蛋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人倒在地上,他想:要是自己去扶老人,这边的鸟要叨花生怎么办?唉,还是救人要紧。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蛋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块四方金递给石蛋,又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两尺来深的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蛋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蛋把方金放在一边,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方金埋了进去,由于赶了一阵鸟,又挖坑埋金,石蛋觉得很累,躺到地上就睡着了,睡的正迷迷糊糊时,忽然听见有人叫他,他赶紧站起来了,看见自己的手包好了,他娘站在他面前,又往地里一瞧,花生都没了,只剩一片绿叶儿,就问娘:“咱的花生怎么没了呀?”他娘说:“你去瞧瞧吧!”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蛋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
从那以后,这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楷树的传说
解放前,在浚县南街子贡祠旁边,长着一棵四人合抱那么粗的楷树。春天一到,满树都开满了漂亮的花。有人说,天底下一共只有两棵楷树,一棵在孔子的老家孔林长着,另一棵在浚县。要说起楷树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哩。
浚县南街的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七十二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了,子贡得知后,赶紧去奔丧,到殡埋孔子那天,子贡披麻戴孝,两手各拿一根哀杖,一直把老师的棺材送到坟地,等到孔子的棺材入土后,子贡两手拄着哀杖还是哭的抬不起头来,手里拄着的两根哀杖已经插进土里一尺多深了,怎么也拔不出来,子贡为报答他老师的恩情,就在孔子坟前搭了个草庵,守墓六年,以此尽孝。守墓期间,子贡看着两只入土的哀杖慢慢生根发芽了,他就用心浇培,两棵小树长的可快了,树枝说是柳不是柳,就是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因念其恩师高风亮节,博学善教,应成为世人的楷模,子贡就给这两棵树起名叫“楷树”,用来表示孔子楷模流芳千古。
子贡为了不忘老师的恩情,在守墓期满准备回家的时候,专门把孔子坟前那两棵楷树带回来一棵,栽在了自己院内,以志朝夕不忘师尊,从此这棵楷树就在浚县扎根了。2400多年来,楷树根深叶茂,老干横天,盘若虬龙,凌云擎空,枝干可四人合抱,巍然屹立,多年来没有根生幼苗,孑然独株。因传说楷树枝花能治妇女百病,所以每到花开季节,很多人都去采摘,但因花朵有限,采不到花朵,就采枝摘叶,有的还剥树皮,结果在1940年这棵楷树慢慢枯死了,到现在,枝干还横倒在原子贡祠旧址一旁。
外甥为啥不给姥爷穿孝
在我们这里,外甥是不给姥爷穿孝的,为什么呢?有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汉朝时候,太师王莽谋朝篡位,害死皇帝之后,又把正宫娘娘——他自己的亲女儿打入冷宫,当时他女儿已经怀孕了。王莽算计着:她要生凤,百话不提,要是生一龙,娘俩儿谁也甭想活。于是,王莽把上大夫徐世英叫来抠指一算,果真要生一龙,而且他还从天上带来了二十八宿,下转二十八员战将,日后要替父王报仇。徐世英对王莽这么一说,王莽又气又急,准备把女儿杀了。
朝中有个忠臣叫柴文俊。他知道这个事儿以后,心里特别着急,回到府里就将此事说给了夫人,他夫人说:“老爷您甭怕,其实为妻我是桃花仙女转成的,为了灭莽兴汉,替天行道,我现在就能怀孕,并能生个女孩儿,娘娘什么时候生,我就什么时候生,等娘娘一生下来,我就把太子换过来。这样,一来可以保全娘娘的性命,二来等幼主长大成人,好为老主报仇。”夫人说完,肚子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柴文俊一见,转忧为喜,忙进宫拜见王莽:“我也算了一算,娘娘怀了一凤,请您刀下留情。”王莽一听,决定先不杀女儿,等她生产之后再说。
没过几天,娘娘生了,果真是个女孩儿,实际上她生的是个男孩儿,只是柴夫人把小孩给换了换。
从此,这个小男孩便隐居在柴府,他就是后来的光武帝刘秀。
十二年后,刘秀长大了。他一个人出去访将,准备将来为父报仇。王莽知道后,忙派兵去追杀。此时,二十八员战将也已长大成人,他们各个分居在南阳附近,刘秀将他们先后收服后,又开始招兵买马,最后终于打败了王莽。
刘秀一当上皇帝,就传下一道圣旨:凡是外甥,一律不准给姥爷穿孝。所以,到现在我们这里还是这个规矩。
狐仙听刘旺说书
清朝光绪年间,浚县后毛村有个盲艺叫刘旺,善长说三弦书《响马传》。此人心地灵巧、聪明过人,说书时能大量兑水(即增添情节的意思),加上他口齿灵俐,吞吐有力,再配上他那张多面嘴(各种方言都能说,各种声响都会学),很受听众欢迎,只要他说书都能让听众入迷上瘾,可以算是我们浚县说书界的名嘴。因为他的长篇段子比别人的套路多,当时人们给他编了个顺口溜:“听完刘旺的《响马传》,最快也得三年半。”
刘旺一路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都拦着不让走,留下说书很长时间也走不开。当时他的名气很高,不论是滑县、延津、封丘、长垣、汤阴、内黄,他都走遍了,走到哪里,说到哪里,人们都很尊敬地称他为刘先生。
有一年夏天晚饭后,他在场里弹着三弦乘凉,忽然有一个老头儿,来到他面前,和蔼地说:“刘先生,我家老太太明天办生日,他想听你的三弦书,特地叫我来请你,戏价两串钱。”刘旺一听喜出望外,连忙问:“你是哪村的?”老头儿说:“离这儿不远,我是道口北边三里湾杨村的。”刘旺一想离毛村才六七里路地,又是通往道口的官道,随口答应“行,行!”老头儿便牵着他的竹马(瞎子的竹杖)边说边走了。
夏天的夜晚,凉爽宜人。一会儿已觉走到一处院落大门前,老头儿说:“刘先生慢点,俺家门台高,我喊抬腿,你可别迈步。”刘旺便紧听老头引路“抬脚、抬脚,抬脚!”慢慢地进到大宅院里。老头让刘旺坐在长凳上,又端出茶水让他喝,停了一刻工夫,听见坐了满院子人,有老有少,喜笑言谈,喁喁私语,随后便听见有一个老太太的声音说:“老苍头、老苍头,客人来了,您怎么不让人家吃饭,只叫人家喝水,真是不懂礼。”刘旺随口说:“我已吃过饭了,不饿。”又听见有个壮年说:“叫刘先生唱一段八仙庆寿,随后再开《响马传》吧。”刘旺顺手取出三弦将弦调定了音,放开喉咙唱开了。
唱完了八仙寿庆,又喝了杯茶,随即又有人端出一盘果子(即糕点)让刘旺填了填肚子,接着他的拿手戏《响马传》可开了正本,刘旺平时说书就有个特点,只要正本一开,他就拿出十二分精力,全神贯注到说书上,喜怒哀乐都带情感,说着说着,听到人声静寂,众人都已陷入入迷状态中,他更起劲了,恨不得自己的本事全拿出来。
这时候听脚下有人高喊:“喂,这不是刘先生吗,你咋上这么高,坐这树尖上唱开了……。”刘旺一听是朝着自己喊的,便将嗓门关住,停了三弦,用手一摸:“唉呀!老天爷,这不是在杨树杈上吗。”他的说书兴致一下子就落下来了,这时他只剩下战战兢兢,就怕给摔下来,五腑六脏像团窝窝一样窝了一个大疙瘩。他浑身软了下来,嘴里一个劲的喊:“快救救我吧!好心人!快救救我吧!众乡亲!”
这时已东方大白,到道口赶集的人越来越多,见些情形,人们都停下来不走了,有两个年青人抱着这棵六、七丈高的大杨树攀登上去用绳子拴住他,将他卸了下来。刘旺浑身软绵绵得坐在地上,众人纷纷问他,你是怎么到这大杨树上说书的。他便将经过说给大家,有人说俏皮话:“刘先生说三弦书真正是高手,能在六七丈高的大杨树上说……”众人哄然大笑,先赞同地说:“是高手,真是名不虚传!”刘旺说:“大家别说了,可把我吓死了,多亏众乡亲把我救下来,否则让我掉来可活不成了……。”他顺手摸了一下钱褡,真不假,钱褡里就是装进两串钱。
从此,浚县便传开了,刘旺说书连狐仙也听迷了,还请他到树梢上说呢,刘旺的名声也从此大振起来。
郭继业开药铺
当初,浚县有个叫郭继业的人,一直想做点生意,都说“卖菜仔一个赚仨,开药铺一个赚八。”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家产都卖了,弄了几百两银子,雇了俩小伙计,在街上弄了两间门面,开起了中药铺。
开门头一天,他刚到药铺里,就有个人来买“白芨”,郭继业不识字儿,他把药斗都翻遍了,也找不着“白芨”。怎么办呢,没办法,他就把自家养的一只公鸡给了那个买药的人。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买“大贝”的,郭继业又把药斗翻个遍,又没找着“大贝”在哪儿,为了自个的生意他就把自己床上一条三表新的大被子给了买药的,接着,第三个买药的便进门了:“掌柜的,俺要砂仁!”郭继业一听,吓的直打冷战,“天啊,我只找了俩伙计,他却要仨人儿哩,这该怎么办呢?没办法,我郭继业也跟人家走吧!”想到这,就哭丧着脸叫伙计收拾行李,跟买药的走。
在药铺门口摆摊的皮匠老陈,看见药铺里那俩伙计一脸苦相,就过来问怎么回事儿,听小伙计说完老皮匠也开始收拾摊子了,有个伙计赶紧问:“陈师傅,您怎么了?”
老陈说:“我得换个地方。”
“为啥?”
“为啥?要是下次有人再来买陈皮,他不把我卖了才怪哩!”
石马显灵惩昏宫
从前,有一位老石匠,他有一个闺女叫珍珍,父女俩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日子。老石匠能刻会雕,是这方圆几百里有名的雕刻能手,闺女珍珍也是个孝女。
有一天,县官把老石匠叫到县衙,说:“限你一个月内给我刻个石像,并且要骑高头大马,若是超过期限就要你的老命。”老石匠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他一回到家就开始刻了起来,没几天,石像就刻好了,一匹漂亮的马上坐着个昏官,老石匠越看越生气,抡起大锤“铛”的一声把县官从马上打了下来,这样一来,石马显得更漂亮了。限定的日期到了,县官见老石匠没有按期把石像刻好,大发雷霆,命人把老石匠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服苦役了。
老石匠一走,家中就只剩下珍珍一个人了,她常常摸着石马边流泪边说:“石马呀石马,我真想见见爹爹呀!”她的眼泪滴到了石马的眼睛上,说也怪,石马竟然说话了:“别伤心,我会帮你见到你爹爹的。”珍珍惊奇的睁大了眼,可是她又一想,石马不是真马怎么能帮她呢?石马好象看出了珍珍的心事,说道:“等明天太阳一出来你就到山下河边摘下最先开的那朵花给我吃了,我就成了真马啦。”第二天天还没亮,珍珍便到了山下河边,太阳刚出来,花丛中果然有一朵金色的小花,她忙摘下那朵小花拿回家给石马吃了,石马果真变成了真马,石马对珍珍说:“我还要到宝石山上喝足银水才能带你到你爹那儿去。”说罢,石马就驮着珍珍来到宝石山上,它说:“姑娘,捡些珠宝吧,我去喝银水。”珍珍一看这里到处都是金银财宝,就连河里淌的也是珠宝,但珍珍一心就想快点见到爹爹,什么也没拿。石马喝完了水,驮起珍珍就飞了起来,也不知道飞了多长时间才来到老石匠受苦的地方。老石匠正在干活,见闺女来了,高兴极了,相互说着离别后的情况。老石匠高兴地对石马说:“我没在你身上白费心血呀,快驮我们回家吧!”。“行。”石马答应着,就背起了他父女俩,不一会儿又到了宝石山上,石马停下来说:“捡些珠宝吧。”于是他们便捡了些珠宝又骑上石马,到家后把金银财宝分给了众乡亲,父女俩仍然依靠着做石匠活维持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这事就传到了坏县官的耳朵里,他派人到老石匠那里说:“快把石马给县官太爷送去,要是说个不字,这回非杀了你不可。”老石匠说啥也不答应,石马就偷偷地对老石匠说:“送我去吧,我有办法对付他们。”石匠只好忍痛把石马给坏县官送去了。这下,可把坏县官乐坏了,他赶紧提了个大布袋,对石马喊道:“快驮我到宝石山去。”石马驮上坏县官后长嘶一声,飞向云端,一会儿就没影了,从此以后,那个县官再也没回来。
神女换亲
从前,有一个叫王成的男子,相貌俊秀,忠厚老实。他十六、七岁的时候,父母都死了,只得变卖田产安葬了双亲。只剩下草房三间,薄地二亩,青黄不接时,有时不得不乞讨度日。王成虽家境贫寒,却从来不偷不拿,一个人安分守己的勤劳度日。
一年夏天,大雨连下了数日,三间草房漏得一踏糊涂,王成无处安身,只好挟着一条破被子到村头老母庙里栖身,王成半倚半卧两手扣着后脑勺斜歪在墙跟,两眼呆呆地望着老母像前婷婷玉立的侍女神像,只见她两鬓拢髻,肩搭汗巾,腰系短裙,容颜聪慧,动人心弦。王成看着看着便联想起自己的身世,倘若她是个真人,能与我为伴该有多好。王成正想的出神时,只见那神女羞怯的把头一低,抿嘴笑了。王成心里一惊,注目一看,仍是站着的神女泥胎像。王成自嘲地说:“嗨!痴心妄想!谁肯嫁给我这穷光蛋做妻子。”
第二天,天晴了。王成抱着被子返回草房,一推门,只听有人“喂”了一声,把王成吓了一跳。王成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似曾相识的姑娘,但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面。王成问姑娘:“你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来我家干什么?”那姑娘笑着说:“我是刘庄人,叫大秀,是来配你做妻子的。”王成对这从天而降的好事,竟无言以对。姑娘看王成面带疑色,就一本正经地对王成说:“我说的是真话,难道你不愿意?”王成以为自己在做梦,傻傻地说:“哪里,哪里,我只怕这穷日子你受不了。”姑娘爽朗地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穷自然有穷的过法。”王成无话可说,心里美滋滋的,当晚就拜了天地,小夫妻恩恩爱爱,如胶似漆。
一天夜里,大秀忽然叹声不止,王成忙问:“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大秀说:“没什么,只是咱俩的夫妻情份到头了,我不得不对你说实情,其实我并非凡人,而是老母庙里的侍女神,因感激你对我一片挚爱之心,便趁老母外出云游之际,来此与你结为夫妻,了却你我的夙愿,要知道人神是不能通婚的,况且老母即日将归,我不能久恋此地,今夜是最后一宿恩爱了……。”王成一听大吃一惊,抱住大秀泣不成声。大秀只有好话安慰:“你不要伤心,我不会让你再过孤苦日子,明天咱俩去走亲戚,我给你换一个大姑娘,你信得过我就行了。”王成无奈,只得听她的。
第二天,王成借了一套马车,带上礼物,便赶着车和大秀去走亲戚了。天将中午,到了一个村庄,路左有一个富户人家,楼房林立,清堂瓦舍,大秀让王成把车赶进富户的大门内,大秀在前王成在后,提着礼物,一直向上房走去,院子里的丫环仆女也不知道是哪门亲戚,都小心侍候着。大秀进了上房便喊:“爹——娘——我来了。”一个老太太闻声从里面出来,见这个不相识的闺女喊娘,自己也不好推辞,只得让他俩坐下歇息喝茶。这时老汉进来了,大秀便亲切地喊:“爹,快去招待您女婿。”老汉也没弄清是哪门亲戚,只好和王成打招乎,分主宾坐下。这时大秀则搀着老太太到里屋去了。老汉好像被装在葫芦里,正想瞅机会问清老太太,这是哪里的客人。忽然听老太太惊慌失措地喊道:“唉呀,不好了!快来人呀!”老汉忙进房间一看,只见那闺女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死了。天哪!这可怎么办!活生生的一个人,无缘无故死在咱家里,这可怎么交待呀,倘若一经官府,定判个“图财害命”,到那时,必会弄的家破人亡。老两口这下为难了,但事以至此,不得不把实情告诉王成,王成一听大秀死了,痛不欲生,老汉两口也心酸得泪水不止。
这老汉碰巧也姓王,人称王善人。家有良田数顷,楼房百间,只有一个独女,也叫大秀,年方十八,尚未择婿出门,如今家中出了天降大祸,老两口也无计可施,又见那王成大秀长,大秀短的哭个不停,可见是个痴情的男子,就触动了老太太一桩心事,有这样一个知冷知热的女婿,也算对得起大秀了。老太太与老伴商议:“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看这小伙子人品也不错,又很钟情,倒不如不声不响“以桑换李”,招王成当个养老女婿定能化祸为福,一则可免一场官司,二则女儿婚事有靠,三则王家家产有托。一举三得,逢凶化吉,岂不是万全之策。”老汉再三思酌,觉得这样办最稳妥。于是老两口好言好语劝慰王成,当面讲出二老的心事,王成早已心中有数,这样正合神女的指点安排,便与大秀成婚入赘了王家。
翠 青
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长的一表人才,闺女长的象朵花,闺女叫翠红,儿子叫翠青。
有天晚上,翠红串门刚回来,就听见她哥翠青屋里有说笑声,她趴窗户上一瞧,一个仙女般的女子正坐在哥哥翠青的床边说笑。她一直没敢吭声,心里想:“我要是有这样一个嫂嫂就好了。”到了半夜,忽然起了一阵风,哥哥屋里的笑声就没了。
第二天晚上,又刮了一阵大风,翠青屋里又传出笑声,她觉得很奇怪,就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一天晚上,翠红藏在一个黑影里,终于又等来了那场大风,一个漂亮的女子落在地上,不知道是把什么东西放在了石榴树上就往翠青屋里去了。翠红偷偷等到屋里锁了起来。
再说,那个女子与翠青说笑到了半夜,一看天快亮了,就到石榴树上去拿贝壳,一摸,没了,她大吃一惊,只好回屋对翠青说:“我以后就不走了。”翠青正希望如此呢,于是,那个仙女就成了翠红的嫂嫂。
一年过去了,那位仙女生了个男孩。
有一次,仙女在麦场上的打麦,渴了回家喝水,忽然听到翠红说:“娃娃好,娃娃能,娃娃她娘是个贝壳精。”她连说了好几遍。仙女这才知道贝壳是翠红放起来的,便找机会寻找她的贝壳。
有一天,翠红出去玩了,仙女趁这个机会就在翠红屋里开始找,最后还是从柜里找到了,她将贝壳拿回去放在自己的屋里。
天黑后,仙女就对翟青说:“我本是个贝壳精,家在大山里,有一次在山里我见你一表人才,就动心了。怎奈大贝壳精管着,白天不好出来,只有等天黑了才能出来与你相会。那天半夜,我的贝壳找不到了,为了不暴露身份,没办法只好瞒着你,跟你过了一年多,现在贝壳找到了,我也该走了,以后再也不能来了,你要把咱的孩子教育好。”千叮咛,万嘱咐,说不完的心里话,翠青知道没法再拦她了,只好忍着泪把她送出大门外,贝壳仙女马上就要离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了,也哭成了泪人,怎奈仙凡不能长久啊,只好披上贝壳一阵风离开了她的亲人,回到她原来的大山里。
从那儿以后,她一直没回来过,翠青就和儿子勤劳地建设家园,并时常盼望自己的亲人能早点回来。
勤俭牌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汉,老伴早年去世,剩下他的两个儿子渡日,日子也算过得去。
一天老汉突然病倒了,他躺在床上,对两个儿子说:“儿啊!我没有什么家产,只有一块“勤俭牌”留给你们,希望你们一定要记住勤俭是咱们的本份。”说完便咽气了,兄弟俩大哭了一场,然后二人共同料理了父亲的后事。
过了一段时间,兄弟俩觉得在一块过日子富裕的太慢,于是便决定分家,可是除了父亲留的那块“勤俭牌”外,再没有别的家产可分了。他们只好找来一把锯,把勤俭二字锯开,老大分了“勤”字,老二分了“俭”字。
老大分了勤字之后,牢记祖训,非常勤劳,挣了不少钱,但是,他从不节约,把挣来的钱都挥霍了,因此,家中仍不富裕。
老二分了一个“俭”字,只知道俭省节约,但他不勤奋劳动,所以他家也不富裕。又过了一段时间,兄弟俩碰到一块儿各自诉说自己的苦恼,这时正好有一位老翁从这里路过,听了他们诉说后,告诫他们兄弟:“‘勤俭’这两个字决不能分开,缺一不可。你们要想过上幸福的日子,必须勤俭省才能行啊!”他们兄弟二人想了想觉得确实是这样,于是又把“勤俭”牌合到一块儿,兄弟两个共同辛勤劳作,省吃俭用,不久他们的生活就又逐渐富裕起来了。
洪四九拾鱼
东海边上,住着一户姓洪的母子俩,那孩子叫四九,才十六岁,他娘已经七十多了,而且双目失明,每天三顿饭全指望四九在海边拾些鱼吃,四九是个大孝子,甭管刮风下雨从没让老娘挨过一顿饿。
有一天海边刮大风,洪四九照样在海边拾鱼,无意中拾到一个明晃晃的铜钱,上边拴着一个红头绳,特别好看,洪四九把它往脖子上一挂又拾起鱼来。这时,风更大,海浪更高了,那海水一涌一涌地直往四九脚底钻,四九弯腰正拾一条鱼时,铜钱一下蘸到了水里,眨眼功夫,海水就干了,从海底走出来一个老头儿,问四九:“小孩子,你拾一件东西没有?”四九说:“没拾东西,只拾几条鱼。”老头儿又说:“你要把拾的东西还给我,我保你娘俩吃穿不愁,并送你一件宝物。”四九想了想,随手把那身上挂那铜钱解下来递给老头儿说:“我就拾个铜钱儿,给你吧!”老头接过来一看高兴了。原来这铜钱是个宝贝,上面写着“吸九江八海水”,你想它一挨着这个大海还不吸个干吗?只见那老头把铜钱在手里一拍,嘴里叽咕了几句词儿,一摆手,海水又成原样了,老头儿随着对四九说:“我送给你一只小狗吧。”四九说:“俺娘俩还吃不饱呢,哪有剩饭喂狗哇。”老头儿说:“我给你的是宝狗,不用喂,回去你想吃啥就对它说,把它往厨房一关,到时候就给你做好了,记住千万别偷看它做饭。”便伸手往海里捞出一只漂亮的小狗给了四九,还说:“以后再有啥难处,就领着小黑狗到这里来,你一跺脚,大海就会给闪开一条路,你就可以到我家来了。”说罢,老头儿就不见了。
四九怀里抱着小狗,高高兴兴回到家,他按老头儿说的一试,果然小狗不用什么东西就把饭做好了,这样舒舒服服过了一个多月,四九好奇,想瞧那狗是怎么做饭的。一天,他给小狗交待好做什么饭后就出去了,出了院子又偷偷回来了,他趴在门上隔门缝儿往里一看,那小狗就地一滚,站起来竟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小狗皮在地上铺着,大姑娘站在锅台边儿,也不用浇水,锅里就“兹拉”开了,洪四九趴在那里都看呆了,一直到大姑娘又变成了小狗,才聂手聂脚的走开了,他心里想:多好的姑娘啊,要是能给我做媳妇儿,一起伺候俺娘多好哇。又过了几天,洪四九趁着小狗变成大姑娘做饭的时候,把狗皮藏在锤布石底下。姑娘苦苦哀求四九,叫他把衣裳还给他,四九就是不给,时间一长,他(她)俩便结成了夫妻。第二年,那小狗变成的大姑娘就给四九养了一双儿女。又过了第二年,那姑娘想家了,就对四九说:“官人,我该回家瞧瞧了,这么多年了,我实在想的厉害。”四九说:“你走了,撇下俺老小四口咋办?”姑娘说:“咱俩一起去,到那儿你想要啥就拿啥,我再送你一只小狗和一只小猫儿。”四九想起这几年姑娘对洪四九一家一心一意,恩重如山,就答应了。
第二天,他从锤布石底下拿出小狗皮,可惜只剩巴掌大儿一片了。那姑娘往上一滚,又变成了以前的小黑狗。他俩来到海边,四九一跺脚,大海便闪开了一条路,小黑狗领着四九走了好长时间才走到家,一进门,小黑狗儿又变成了大姑娘,在这儿四九得到了很好的款待。临走,姑娘送给他一条更漂亮的小狗和一只小花猫,那老头问四九还要啥,有一个丫环给四九使眼色儿,叫四九要门后那小葫芦,四九就说:“我要那小葫芦吧。”老头一听不想给,可是已有言再先,不得不给了四九。洪四九拿着葫芦,抱着小狗小猫回家了。到家之后,小狗看门,小花猫陪着两个小孩玩,吃啥用啥只要一拍葫芦底儿,你想要的东西就会从里头蹦出来,四九一家人的日子过的也挺快活。
洪四九家有个宝葫芦,这事不知怎么传到一个江南蛮子的耳朵里,这个江南盗贼装成要饭的,把宝葫芦偷走了。洪四九一家的日子,一下子变的比以前更难过了,俩小孩饿的直哭,小狗小猫觉得有些对不起主人,便商量说一起去江南把宝贝再盗过来,说干就干,小猫不会凫水,小狗就驮着它,游过两条大江,翻过三座高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来到了盗宝人的家。小狗不会跳墙,就守在门外接应,小猫进屋里一瞧,那宝贝被盗贼锁箱子里了,它正发愁时,跑过来一只大老鼠,小猫上去一下逮住了老鼠说:“我跑了半夜,快累死了,什么都还没吃呢,就拿你当汤喝吧!”老鼠一听急忙求饶说:“猫老爷,你千万甭吃呀,你吃了我,我那五六个孩子可怎么办呀?”小猫说:“放你也行,你得替我办件事儿。”老鼠说:“猫老爷您说吧。”小猫说:“你把那箱子咬开把里头的小葫芦拉出来给我,我就饶了你。”老鼠一听说:“这容易。”只听“磕嘣、嗑嘣”一会儿功夫,老鼠就把箱子咬开了,慌忙把宝葫芦拉出来交给小猫就跑了。小猫抱着宝葫芦来到门外,由小狗驮着,天不亮就又回到了四九家,从此,四九一家儿的日子又红火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