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 再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化新闻 - 再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
再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
 
作者:尚海民  加入时间:2013-9-6 9:13:41

浚县投资4000万元复建古县衙

 


  本报讯 为充分发掘、培育、完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浚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衙遗址正式动工复建浚县县衙,2013年7月开始动工,总投资4000万元。如今,大门、仪门、大堂、东侧围墙地基已开挖,正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垫层。一座庄严简朴的古县衙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诉说它悠久的历史。

浚县,古称黎阳。西汉初置县,历经两千余年,治所多次迁徙,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知县项如英从浮丘山徙之县城观澜门内重建,至今已有600余年,经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多次修葺和增饬,虽有所变化,但在格局与体制上,大体相同。

  县衙坐北向南,大门前有照壁,大门内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及房科,县衙东部有典史署、县丞署,西侧有监狱、花厅、再成轩等。

据了解,明清两代州县衙的建筑格局与体制大略相同,但在具体建置上,因穷富大小等原因,各有出入。夏邑县县衙只有大堂、二堂和上房的正房是瓦房,其余一律为草房。浚县是方域百里,富裕的大县,在光绪年间,辖613村铺,每年上交丁银55000余两,漕粮7300余石。为此,在县衙建筑的营造上,显得特别气魄宏伟,规整庄严。

  后来,由于政务繁剧,房科分工进一步细密,由“三班”、“六房”,增设为“八班”、“六房”。在县衙东侧又扩建了县丞署和典史署两个独立院落。特别是“言不尽意,曲径通幽”的西园,不仅有典雅、中和、含蓄的格调,而且每一处建筑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县衙先后被县公安局和县直属库(今城镇粮油分公司)所分占,作为监狱和粮仓用。2008年,县公安局搬迁,今年7月位于县衙遗址上的直属库仓库也被拆除。

  遗址内现存房基5处、石狮1对、经制名缺碑记碑、重修浚县公府记碑、王县知事事评先生德政碑及大量石柱础等重要文物古迹。浚县县衙遗址为研究清代官衙体制及格局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尚海民)





 

 
     
再现古城历史文化风貌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