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聊:浚县城中文治阁 周末闲聊:浚县城中文治阁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周末闲聊:浚县城中文治阁
周末闲聊:浚县城中文治阁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3-6-21 21:10:07

  隋代大运河申遗工作于2011年已经启动,属于大运河浚县段的申遗人文有:卫河浚县段、大伾山、浮丘山、文治阁、云溪桥、城墙、文庙、黎阳仓遗址、北街土圆粮仓、县衙遗址、枋城堰遗址等。

  浚县城中心有一座文治阁,浚县大伾山上有一座八卦楼,如今前往浚县,很远便能看到八卦楼,但却看不到文治阁。有人据此认为八卦楼是浚县的标志性建筑,这是不对的,浚县的标志性建筑是文治阁。

  文治阁矗立在浚县古城四条主要街道的交汇处,原名为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但近来多认为建于明初。据记载,明万历已卯年(1615)始移钟于中心阁,清顺治六年(1649)阁毁于大火,山西介山梁通洛任浚县县令,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二次重修,改名为文治阁。

  文治阁的重修,文人们挥毫赋歌华章,但留下来的只有梁通洛的《文治阁记》,赵质的《文治阁记》,张子白(张皙)的《重修文治阁记》,以及嵌于东西券洞门上由赵质所书的丹流东壁碧泻西山匾额,嵌于南北券洞门上由张子白(张皙)所书的清环黎水黛护伾岚匾额。

  文治阁分上下两层,下部为方形平台,高8米,每边宽12米,青石基,砖砌墙面。四面开4个拱形大门,青石劵顶,人车可相对通行。平台上建两层楼阁,阁高10米,双重檐,琉璃瓦尖顶,四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墙高1米。上层四面开窗,窗口上分别悬横额,横额上写:视承顾问、面奉特知、三待经筵、五知贡举。阁内供福、禄、寿神像,凭栏四望,市井民俗,尽收眼底。下层四面开门,四周有走廊绕行。东北角建有砖砌阶梯,可拾阶登阁极目遥望。

  文治阁广场是浚县黎民百姓盛大节日聚会的地方,每逢重要集会和盛大节日,阁下车水马龙,街道上商贾云集。每至正月,三省四县远道而来的香客赶集古庙会,登山烧香朝拜。十里八乡的民间高跷、秧歌、武术四街玩耍,竞相登山敬神,好一派锣鼓齐鸣,唢呐吹奏,鞭炮阵阵,热闹鼎沸。王群所画的新时代清明上河图《正月》中就有这一场面。

  文治阁究竟是不是明初所建,笔者认为仍需要考证。汉代以前,黎阳古城位于大伾山北麓,后因水患而移黎阳城至浮丘山巅,期间黎阳几经置州置郡。明洪武三年降州为县,移城于浮丘山东北麓,绕南、东、北三面构筑起城墙,城西以卫河阻险。明正德五年,增筑西城墙,抵浮丘山而至。因登山鸟瞰城内尽望,故于明嘉靖十一年跨浮丘山峦拓筑西南城隅。明万历二年,围半壁浮丘于城内重筑城墙。据说建造钟鼓楼始于北魏时期,后世延续下来,州县多置鼓楼。而文治阁究竟是建于明代黎阳城之前、同时或者之后,这些不得而知。会不会像北京西山的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唐代杨巨源写有一首《同薛侍御登黎阳县楼眺黄河》:

  倚槛恣流目,高城临大川。九回纡白浪,一半在青天。气肃晴空外,光翻晓日边。开襟值佳景,怀抱更悠然。

  黎阳县楼不可能是大伾山上的八卦楼,因为八卦楼建于清康熙十六年,杨巨源在世的年代还没有八卦楼。杨巨源的这首诗写的很像是浚县的文治阁,诗人登临文治阁,凭栏东北方向,可以看到黄河奔流的大川。高城不是指明代建的围长九里的黎阳城,也不是汉代以前的黎阳古城,因汉代以前的古城在唐代以前已经没于湖中,所以应是唐代以前汉代以后的黎阳古城。杨巨源与薛侍御登上黎阳城中的中心阁,凭栏遥望,蜿蜒的大河波涛汹涌,顿有半在云端半在天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他像是探首天外,浩气贯长虹,像是飞到天边,咫尺于东升旭日。杨巨源欲要伸开臂膀拥抱眼前的美丽景色,很想溶入美丽的大自然之中而物我两忘。

  前文提到文治阁四门的题额,东边的横额是丹流东壁。当年站在文治阁上东望,一是能看到北去的大河,二是能看到大伾山,大伾山孤峰独立苍翠。丹流东壁形容流动着红色,色彩飞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有: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明代何景明《画鹤赋》有:徒流丹而暎绿,俱含意而论形。题额中的东壁指的应是大伾山崖。

  其实,古黎阳城的东城门上也有横额,上题东望澶云,城门上筑有两层门楼,上题长春。 澶为古湖名,故址在今濮阳西,古黎阳东。当年还有澶州,赵匡胤黄袍加身前曾在那里任过职。站在浚县古城东门,可看到澶湖上升起的白云,也就是澶云。所以,东城门横额为东望澶云。

  文治阁西边横额是碧泻西山西边的太行山中,淇河碧水自山中倾泻而出,东来入卫,然后北流。站在文治阁上西望,可不就是碧泻西山。黎阳西城门横额题的是西瞻行翠,城门楼上题长青。古城西门地势较高,门外是北去的卫水,远望是苍翠的太行山群峰,所以就有了西瞻行翠。

  阁的南边横额题清环黎水 黎水借指浚县,又是说的卫水。古浚县城于浮丘山西南引卫水,绕城挖护城河,至城西北还与卫河。护城河长4000米,宽约7米,深及卫河。城门外各建一石桥,桥头各建一石坊。站在文治阁上南望,清清卫河之水环绕着古城。南城门横额题的是南控黄流,城门楼上题叠翠。大河当年自浚县淇门之南的文石津而向东偏北流,经黎阳津北去,过大伾山东麓向北而后东归大海,浚县古城南门之南便是大河黄流。城楼上的叠翠,是层叠的翠绿色,层叠的山色。曹丕《黎阳作》中有: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被桑梓兮伤情。唐代杜颜《灞桥赋》有:连山叠翠而西转,羣树分形而北疏。唐代刘蜕《吊屈原辞·招帝子》有:鸾去凤飞兮云不归,九疑叠翠兮横湘雨。元代萨都剌《溪行中秋玩月》诗:四山叠翠开画图,溪濑漱石如笙竽。叠翠也是一种植物蕙兰,梅瓣,传统名品,叶姿半垂,叶幅宽,叶色淡绿,花梗淡绿。花外三瓣质厚、紧边,瓣端有尖锋,质糯,二副瓣拱抱。深兜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花色淡绿。

  阁的北边横额题黛护伾岚黛是女子眉毛的代称,代指美女。这里应是借指浮丘山上的碧霞元君,碧霞元君美女神仙护佑着大伾山岚,大伾山岚也是借指,指的是浚县儿女。北城门的横额题北迎紫极, 城门楼上题拱北。 浚县北门外原是一条东西向的沙丘,黑夜站在北门远望,看到的是北天的北极星和小熊座、大熊座、仙后座、天龙座、仙王座。北极星又称紫微星,古人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拱北就是对着北极紫微帝星,两手抱拳上举以表敬意。

为文治阁题额的张子白

  张子白出生于清乾隆年间浚县城西的张洼村,曾任广东清远县知县,因父亲冤狱之事愤然辞官回家。

  张子白是一位书画家,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时送不起嫁妆,只好送了些自己的字画。他的亲家是个土财主,根本不懂字画的价值,明家中佣人把字画拿到后院焚烧。佣人只是觉得字画好玩,顺手从火中抽出被火烧剩的半幅花鸟图,并挂在自己的住处。一天土财主路经佣人住处,听得许多鸟雀鸣叫之声自屋内传出,土财主推门闯入,小鸟们纷纷飞回到画中。土财主后来知道了张子白书画的珍贵,悔恨自己有眼无珠。

  张子白在江南做官时,有朋友找他索画,他随手就画了几只小鸟,朋友碍于情面,拿回家后把画挂在了房内门。后来张子白拜访这位朋友,无意间看到自己画的花鸟被挂在门后,于是张子白要朋友快拿些米来,说是他的鸟儿一定饿坏了。朋友不解地拿了些米,张子白把米洒在地上,只见小鸟自门后花中飞出抢食,朋友甚感诧异,后悔自己凡胎肉眼不识真货,一时间张子白名动江南。

  一次张子白寻访江南民间,一农家女子正在家中院子里烙饼,每烙好一张饼总是头也不回地向后一抛,但一张张烙饼却被整齐地叠放起来。张子白看的出神,夸赞农家女的灵巧手艺,农家女并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就是张子白,便笑着说:我这算什么手艺,我们这里张子白大人的神笔妙手才叫传奇呢!

  张子白除了字画,他还是当时知名郎中傅青主的徒弟。张子白辞官回到浚县,父亲的死对头王爷的母亲摔了一跤,总是肚子疼,遍请郎中久治不愈。

  知名郎中傅青主已经过世,王爷欲请张子白,遭到母亲的反对,老太太说:不行,不行!当年你与他父作对,害得他父坐进大牢,你要请他来,恐怕他会为他父报仇害我,郎中杀人可是不见血啊!但王爷依然请了张子白。

  张子白给老太太诊治,老太太不准靠近,张子白只好一条丝线隔窗悬丝把脉,于是便上演了《西游记》孙悟空治病悬丝的场景。张子白开出了药方,上写:砒霜二斤,冷水拌匀,一饮而尽,定能除根。老太太看后气得要命,对着窗外大笑了三声,张子白要回药方撕了个粉碎。

  王爷正要拿下张子白,老太太却高声喊道:慢!我的肚子不疼了。张子白讲了治病的道理后,王爷赶紧道歉,并拿出银两酬谢,说是要请皇上给张子白封官。张子白却说:我已离开官场,我父就是因为当官,才被树大根深的小人陷害,坐了三年牢。我已看破官场,所以才辞了清远知县。说着径直离开王府。

 





 

 
     
周末闲聊:浚县城中文治阁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