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我市最早“国保”单位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我市最早“国保”单位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名胜遗迹 - 伾浮风光 -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我市最早“国保”单位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我市最早“国保”单位
 
作者:陈海寅  加入时间:2013-5-30 10:01:31

    鹤壁日报记者 陈海寅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含千佛寺石窟)包括摩崖大佛、北魏石兽、陇西尹公浮屠、千佛寺石窟、《大伾山铭》摩崖题记、准敕不停废记碑、鲁元翰摩崖题记、龙洞及康显侯告碑、王阳明摩崖题诗、王铎摩崖题字十项。 

    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含千佛寺石窟)赫然在列。它们是我市最早入选“国保”的单位,分别位于浚县的大伾山、浮丘山。

    摩崖大佛: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

    记者在浚县大伾山东麓天宁寺内看到,大佛楼内的大佛依山崖凿就,是一尊善跏趺坐式大弥勒佛像。大石佛头顶做螺髻,面相丰满,下颏略宽,属早期佛像的梯形脸;大佛额间有白毫相,双目细长,眉骨突起与鼻梁相通;双唇紧闭,粗颈横刻三道纹;双肩齐亭,胸部宽厚坦挺;左手扶膝,右手肘前伸,五指并拢,掌心向外;双腿下垂,脚面平直不隆起,下踏重层覆莲。

    “在浚县有‘八丈佛爷七丈楼’的俗语。”陪同记者采访的浚县文物旅游局宣传科科长程彦强说,现存的大佛楼是明正统十年1445年)所建,高29米,大佛脚部以上约3米都在地下。

    走到大佛楼的栏杆处,能清楚地看到大佛全貌。程彦强说,大石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多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400多年;高22.29米,比洛阳龙门卢舍那大佛高5米有余。因此,大伾山大佛被专家称为“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型摩崖石佛。其历史、考古、宗教、艺术价值早已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也是浚县对外展示的旅游名片。

    隐藏历史故事的石刻

    在大佛北边的一处石壁上,刻着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的诗作。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弘治十二 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他登山览胜,有感而发,写下了《大伾山诗》。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这首看似写景的诗中,开篇便以气势恢宏的语句引人入胜,整篇诗作表达了诗人昂扬的斗志和对政治的热情。

    从大佛北边的小路拾阶而上,走不多远又能看到两处石刻,它们是明朝崇祯末年的礼部尚书王铎回老家路过浚县时留下的。一处“鹭涛虎岫”,形容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处“再至青坛”,却抒发了自己对国破的哀叹和惋惜。

    位于大伾山东麓的龙洞是不少游客上山必到的一处景点,康显侯告碑就位于龙洞内侧。康显侯告碑的碑文中,记载着宋徽宗年间各官员在大伾山龙洞祈雨有应,宋徽宗敕封龙神为康显侯一事。

    大伾山上的石刻,还有《大伾山铭》摩崖题记、准敕不停废记碑等,每处石刻,都隐藏着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故事。

    “北魏石兽在1974年被运往省博物院。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也能得到更加科学的保护。”即将离开大伾山,程彦强对记者说。

    千佛寺石窟:

    唐初雕刻艺术的杰作

    当天,记者又来到浮丘山上,看到了这里的陇西尹公浮屠和千佛寺石窟。陇西尹公浮屠建于唐天宝十四年(755年),是一座7级叠涩密檐式石结构建筑。

    位于千佛寺内的石窟有两处,大的面积约10平方米,小的约4平方米,两处石窟的最高处都只有两米多高。而就在这么小的空间内,却大大小小雕刻了960余尊造像,多为唐代作品。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阎文儒等专家,曾称其为唐初雕刻艺术的杰作。

    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

    采访中记者发现,裸露在外的石刻,部分已用玻璃进行了密封保护。这是2011年,浚县文物旅游局为了更好地保护现存石刻采取的一个措施。

    浚县早在1952年就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全县包括摩崖大佛及石刻在内的文物保护工作。1994年,浚县在制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对摩崖大佛及石刻的保护和利用,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维护均作了具体安排。从那时至今,摩崖大佛及石刻一直受到很好的保护。

    相关链接

    善跏(jiā)趺(fū)坐:就是在座上端坐,双足自然下垂的坐式,据传,这也是释迦牟尼惯用的一种坐姿。

    螺髻:就是佛的头发像螺丝一样盘旋着。

    白毫相:佛教传说世尊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婉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

    十六国:又称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年~439年),匈奴、鲜卑等5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我市最早“国保”单位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