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彭广智:“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浚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彭广智:“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古今名人 - 当代名人 - 浚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彭广智:“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浚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彭广智:“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作者:陈海寅 文/图  加入时间:2013-3-23 15:00:56

今年72岁的浚县退休干部彭广智

历经20年,写就60万字的《一代英才诸葛亮》,至今仍笔耕不辍。

他说——“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图为彭广智在电脑上创作。
 

    □淇河晨报记者 陈海寅 文/图

    上世纪80年代,刚到浚县文化局工作的彭广智偶然开始创作,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如今,他历经20年写成的《一代英才诸葛亮》已经出版,《程相文》、《先贤端木子贡》也已完成了初稿。

    一句话带来的灵感让他开始创作

    3月12日,记者在浚县彭广智的家中见到了这位笔耕不辍的老人。今年72岁的他,精神矍铄,面色红润,声音洪亮。

说起《一代英才诸葛亮》的创作经历,彭广智先给记者搬来了一摞厚厚的手稿。他说,全部手稿摞起来有一米多高。

   “上世纪80年代,我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句话‘莫学阿承(即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择婿’,让我有了灵感,随后便创作了一个戏曲剧本《诸葛亮娶亲》。”彭广智说,这部戏演出后曾风靡一时,剧本还获得我市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后来,他对诸葛亮的事迹开始着迷,有了写书的想法。“我开始收集这方面的素材,和该书的另一位作者弘涛(笔名)先后到南阳、襄阳、宜都、成都、西安等地考察。”

    彭广智说,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除查阅当地的文献资料外,还到百姓家中了解流传下来的事迹,向当地的有识之士请教,一待就是几天甚至十几天。 

    睡觉时想到好词都会赶紧记下来 

    正式着手写书是1993年,彭广智和弘涛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40多万字的初稿。但反复修改的过程,则比他写初稿要复杂得多。从完成初稿到印刷出版共修改了多少遍?彭广智自己都记不清了。

   “文稿中不少地方我都能倒背如流。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才用的。有时候正睡着觉或正吃着饭,忽然想起一个好词,都会赶紧拿笔记下来,生怕过一会儿忘了。”彭广智说,成稿后是60万字,实际上写的估计有400多万字。

    年近花甲时开始学用电脑

    在写作时,一个学用电脑的念头在他脑子里挥之不去。他让在郑州上学的儿子给他寄了一本五笔字型的教材,当时已年近花甲的他着魔一样地看,就连吃饭、骑车时也都在默记口诀。

    熟练掌握了五笔字型后,他花了1.2万元抱回家一台电脑,从此开始了在电脑上创作。他还花800元购买了一部二手打印机,将手稿打印出来装订成册。用他的话说,出版不出版不重要,但一定要给后代留下精品。即使打印出来自己看,也要力求最好。

    《一代英才诸葛亮》这部书分为两部:上部《琅琊少年》和下部《南阳卧龙》,都是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完成的。

    为了写《程相文》,他跟到了海南

    《一代英才诸葛亮》的写作完成后,彭广智又将目光瞄向了别处。如今,16万字的《程相文》和20万字的《先贤端木子贡》都已完成了初稿,还有几部作品在创作中。2011年8月开始创作《程相文》一书时,他还跟随程相文到海南。

    “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彭广智说,自己退休已十余年,写书,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己将会继续写下去。





 

 
     
浚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彭广智:“写书让我的生活有滋有味”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