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万游客争睹社火绝活儿 数万游客争睹社火绝活儿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民俗文化 - 民俗风情 - 数万游客争睹社火绝活儿
数万游客争睹社火绝活儿
 
作者:席适之 祁凯燕  加入时间:2013-2-26 10:22:39

——第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首届社火大赛侧记

浚县东大街舞龙队的两条龙正在喷“火”。晨报记者 张志嵩 摄

  浚县社火表演,始于汉唐,盛于明清,延续不衰,至今形成了浚县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瑰宝,每年正月期间吸引周边5省80多个市县的数百万游客观光旅游。2月25日,浚县浮丘山首届社火大赛成为了第五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的压轴之作。

9时15分,浚县北二郎武术队率先登场,秧歌、武术表演同时进行,鞭炮齐响,锣鼓争鸣,大赛正式开始。而浮丘山上数万游客更是将场地围得水泄不通。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舞狮表演成为了每逢佳节或隆重庆典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浚县东张庄、南大街等表演队的“北狮”表演令观众不时叫好。手持绣球的引狮郎不仅需要在表演中透露出“英雄气概”,还要有一定的武功基础,他不时表演着“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而这些“狮子”时而威武雄壮、勇猛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诙谐,似乎它的喜、怒、乐、猛、惊、疑、动、静、醒等神态都被舞狮者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出来。观众在舞狮表演中时而紧张、时而惊奇、时而欢乐、时而陶醉。

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是中国的文化图腾。经过千百年的沿袭,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浚县东街村舞龙队的“二龙戏珠”表演,更加侧重花样技巧,舞龙队一位会首告诉记者,每个欢腾的动作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练习,每个动作也有其名称,例如: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等。记者看到,手拿“宝珠”的领队更是在龙头前翻起了跟头,双龙追逐宝珠,左耸右伏,九曲十回,时缓时急,蜿蜒翻腾,如同飞冲云端、入海破浪。场地内、爆竹声响,在鼓、锣、钹、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气势更加雄伟、舞姿更加生动。在节目最后,两只龙竟同时“喷”出了火焰状烟花,腾云驾雾之势令在场游客为之欢呼、喝彩。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振奋和鼓舞着人心,舞龙几乎成了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乐章,体现着华夏儿女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一位安阳市民在看完表演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着舞龙表演让他整个人都变得精神抖擞,似乎生活中所有不如意的事都在一瞬间云开雾散。

据了解,本次大赛由省内外共50余支社火队的近4万余人参加,表演内容包括背阁、顶灯、花船、秧歌、武术、高跷、竹马等。另外,现场还有省内外数百名记者、摄影爱好者参与记录和拍摄。当天下午16时许,比赛在观众欢呼声中落下了帷幕。





 

 
     
数万游客争睹社火绝活儿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