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三朝建成的屯子镇西李村李氏大院 历三朝建成的屯子镇西李村李氏大院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名胜遗迹 - 古迹遗址 - 历三朝建成的屯子镇西李村李氏大院
历三朝建成的屯子镇西李村李氏大院
 
作者:王峥/文 王鹏/图  加入时间:2013-12-12 8:07:25

 从道光朝开建到同治朝完工,浚县屯子镇西李村李氏大院

——历三朝建成的晚清豪宅

 

 会客厅里的木质隔扇。

建筑外墙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建筑外墙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鹤壁日报见习记者 王峥

     在浚县屯子镇西李村东西街上,一座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深宅大院在一片喧嚣中悄然耸立。

    这座宅院由一名叫李惇的村民带领后人历时数十载建成。原有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成为留存后世的建筑艺术品。

    近日,记者来到这里,与这座倾注着李氏父子心血的老宅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

    历三朝建成 九门相照”豪宅

    “大院坐北朝南,自东向西由三个相同院落组成,每个院落一进三院,占地面积约2900平方米。”提及老宅,李惇的第五代后人李学林说。

    “你看,后院主楼前的这块地和配房旁边的路,土是近些年才填的,原本从前院到后院,地势是依次升高的,可以防止被水淹,修建的难度很高。这里的房子几乎全部用条石青砖砌成,制作和搬运起来耗时耗力。墙头的石雕个个精美,都是工匠一凿子一凿子刻出来的。”李学林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这座老宅还严格遵循大户人家的建筑格局建造,前、中、后院共分六路,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

    “据说,在乾隆年间,一位获得黄马褂的重臣把这块地赏给了李氏祖先,李氏一族在这块地上耕种劳作,渐渐富裕起来。到了我爷爷的爷爷李惇时,开始修建这座宅院,先后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经过不断扩建、增建,这座建了几十年的大宅才有了后来的规模。”李学林说。  

    雕细刻的珍贵遗存

    不论是会客厅、中院、主楼,还是配房,记者仔细观察,发现外墙四角都刻有精美的石雕,图案多为“莲花童子”、飞鸟神兽等,门头上也刻有祥云图案,虽历经百年风雨洗礼,仍韵味十足。

    不仅石雕精美,木雕同样令人称绝。推开前院会客厅的木门,门口的木质隔扇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抬头望去,是高达7米的轿子形屋顶,寓意节节高升。房屋的柱、梁、檩、椽、楼梯,全部都采用耐腐蚀、坚硬的松木制成,其中不乏井口粗的巨木,用料极其扎实。

    主楼的窗户呈拱形,南面5扇,北面2扇,充分考虑了冬暖夏凉的居住需求。在窗与窗的间隔处,还设有起到加固作用的“印石”。李学林介绍,这些老宅都是由里外两层砖砌成,设置“印石”能够使墙体更牢固。墙上还设有凹进去的四方格子,用来放油灯或烛台的,因为是石头的,不必担心失火,而且能够防风。

    新中国成立后 一度作为学堂

    在会客厅和后院主楼二楼的墙壁上,早已褪去颜色的学习标语,水泥制作的黑板上“我爱北京”的粉笔字迹,在为我们诉说着另一段故事。新中国成立以后,李氏老宅被村里征为临时学堂,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培养了许多识字读书的人。这一经历,相信是以耕种为生的李惇在建造时,绝对不曾想到的。

    古朴典雅的李氏大院,具有典型的豫北地区建筑风格,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是家也是艺术品。即使在一百多年后,我们仍能感受到房子主人对自家宅院的珍视。

    本报见习记者 王鹏 摄影 

 





 

 
     
历三朝建成的屯子镇西李村李氏大院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