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乡者的心灵之旅 怀乡者的心灵之旅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研究探索 - 怀乡者的心灵之旅
怀乡者的心灵之旅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一书稿(代序)
作者:陈继会  加入时间:2013-10-6 15:49:22

傅文录先生的庙会文稿放在我的案头,透过那含情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我似乎看到了一位翩翩少年,衣着光鲜,正兴致盎然,相随大人左右,前去赶赴一场盛会……傅文录的《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怀着无尽的眷恋,满含殷殷乡情,身入其中,感同身受,以近乎实录的笔法,记下了他眼中和心中的浚县庙会。作者完成了一次精神还乡的心灵之旅,读者看到了一个内蕴丰厚、华彩绚烂的庙会。

地处豫北的浚县庙会,素有“华北第一庙会”之称,流风余韵迄今已逾千年。浚县古称黎阳、黎阳仓。浚县庙会最早可追溯至后赵时期,后随着浚县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庙会规模渐次扩大。至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一五四二年),浚县知事蒋虹泉主持修建浮丘山(又称南山)碧霞宫,始形成两山庙会的基本格局。

民间庙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在草根百姓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在远离都会的偏远乡村,庙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不可取代的物化的与精神的平台:依据不同的乡俗,在每年的不同时期,人们从四邻八乡,积聚一处,祭神求仙,礼佛拜道,耍狮舞龙,撑船踩跷,如痴如醉,不亦乐乎。其中还伴有小买小卖,经贸往来;青年男女借此难得机会,幽会传情;美食者则不失良机,选中自己垂涎已久的地方风味小吃大快朵颐……

关于庙会的功能,诸多民俗学家早有过深入的探讨。在我看来,民间庙会之所以流风余韵百年千年不绝,其最大价值或者说其最大功能,是它的娱乐性,狂欢性。即它带给参加者精神上的解放和愉悦。我们不妨逐一看去:先说庙会中的“玩”——踩高跷、走旱船、斗狮、舞龙、燃放烟花爆竹、民间文艺表演……其中有哪一项目是专门让参与者心烦意乱,不得高兴的?显然没有!再说庙会上的“食”——不同地域的庙会,“吃”都是一大风景。大人小孩,买家卖家,口中含的,手里拿的,面带笑容,喜不自胜,岂不快哉!即使是庙会上看似神秘隆重的祀神礼佛,依然与参与者的精神解脱与心灵愉悦相关。不同于西方的宗教信仰,包括广大的乡民在内的中国人,其实是很“清醒”很“现实”的。敬神是为了护佑自己,“娱神”实在是在“娱人”!行文至此,我油然想到到了那首《常回家看看》的流行歌曲,套改它的歌词,我们不妨一唱:“到庙会看看,在庙会转转。带着欢笑,带着家人。那里美食丰美,那里表演正酣。高兴的事给乡邻说说,烦心的事与神仙谈谈……”庙会上一系列的活动,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将郁积于胸的苦闷、惆怅和不快,悉数抛掷脑后,一吐而后快。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得以调适,因此可以以较为平和健康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无艰辛的生活。中国虽然没有自己严格意义上的狂欢节,但庙会庶几可以代之。难怪西方人在看过以浚县正月庙会为表现对象的绘画长卷《正月》后直呼,这是中国的“狂欢节”!

我对于庙会的上述感悟,实际上是基于文录兄《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所展示的内容。他让我们看到了浚县庙会那万人空巷的盛况,和置身其中的人们通过种种活动所收获的精神愉悦。同时我也强烈地感受到他于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浓浓的乡情。庙会是他永远难以忘怀的梦,从孩童做到成年;庙会是他精神的家园,他在书写庙会的过程中,一次一次地圆梦,一次一次地精神还乡。他似乎又一次地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土,回到了年迈的父母的身旁。庙会的写作让他完成了一次怀乡的心灵之旅!

是的,我们都已远离故乡太远太久。这种“远离”是空间上的,又不完全是。那些远离故土、父母,千里万里的漂泊者故不待言,可即便距家乡咫尺之遥的人们,也未必没有失去“家园”!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能保证精神上的自足,反顾自身,我们许多人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我不禁记起儿时读过的一则名为《蠢豆》的民间故事。故事讲说一个幼年穷困的皇帝,一日突发奇想,要吃儿时吃过的“蠢豆”。于是朝野上下遍访高厨,应招而来的名手,各个身怀绝技,大展身手,精心炮制,但呈上的“蠢豆”却难合皇上口味,诸厨被痛骂鞭笞。于是下旨再寻。某日一县城,一大汉身背一捆竹竿横在一小胡同口不得而过。见此情状,群衙役思忖:此兄竞不知将竹竿顺着胡同通过,可见其蠢,既为“蠢人”,定会炒制“蠢豆”。于是便蜂拥而上,将其捉拿。大汉急辩,自己不会烹饪。事情到了这种时候,哪敢放走大汉再寻他人,于是只管让他炒去。大汉无奈,只好依着平日一般炒制胡豆的方法,将手边的蚕豆径直放在锅内,一顿乱炒。胡豆呈上,皇帝品后龙颜大悦,遂对大汉加官赐爵,泽被九族。幼时读此故事,总感好笑,笑皇帝蠢,不明事理;笑群衙蠢,不识真假;笑大汉蠢,竞不知把竹竿顺直通过胡同……今天再读,又有新的感悟:我们岂不就是那个要吃“蠢豆”的“蠢皇帝”吗?我们拼命地奔波找寻,我们看似到了许多,其实却失去了更多。那些就在我们身边,虽则简陋、原始却最本真的物、事、情,反倒被我们忘却了,遗落了。文录先生在文中力图写出和传递的,正是这样一种东西:一种弥漫在庙会现场、流灌于作者心头,同时也是我们无数离乡者苦苦追寻的乡情、亲情、友情;无数身披“重甲”、脸带“面具”的成人对自然天成、童真童趣的追忆和神往;一种看似野蛮粗砺却激情洋溢、生命圆满的精神形态,对于疲惫的、伪饰的现代文明的棒喝和反拨。我不愿否认,这也许只是自己一己的主观阐释;但的确,《浚县正月庙会》至少让我完成了一次回望故土的精神还乡。

人生短暂但却如戏剧无常,无序的表面似乎显现着冥冥之中的有序,于是我们相信缘分。我与傅文录先生的相识,并非起于“文”而是缘于“医”。他勤思好学,仁心仁术。近些年又醉心于中医扶阳学派,著述颇丰,多有创获。他并不满足于“医病”,又在“医心”上用力,于是便有了这部关于浚县庙会的著述。我在遥远的南国写下以上文字,表达对他的祝贺。祝贺《风韵千年》的出版,祝福他在行医的道路上,锐意精进,德学双盛。 

                            2012年6月暑热之中于深圳大学

 

陈继会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特区文化研究所所长。

 

    陈继会,历任郑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学术兼职: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河南省作协常务理事、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

作者简介:

傅文录1960~)男,河南省浚县城内南街辛庄街人。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早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现任职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463400)。从事临床内科工作20余年,勤于临床,擅于写作,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经出版《健康之本养阳气》、《扶阳学讲义》等主编著作30多部。欢迎登陆搜狐网·“傅文录博客”,了解作者学习动态。电子信箱Emailpyfuwenlu@163.com 。电话:13619802513

 

《风韵千年——浚县正月庙会实录》一书稿,作者历经数年完成,因出版社需要赞助及包销书等困境,书稿至今无法正常出版,还望有各界志之士能给力,以促成其顺利出版,为宣传浚县风景旅游给力!




 

 
     
怀乡者的心灵之旅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