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黎阳仓:感受与烈日黄土相伴考古者的辛苦 浚县黎阳仓:感受与烈日黄土相伴考古者的辛苦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化新闻 - 浚县黎阳仓:感受与烈日黄土相伴考古者的辛苦
浚县黎阳仓:感受与烈日黄土相伴考古者的辛苦
 
作者:马 珂  加入时间:2012-7-24 23:14:45

 赵军领用手铲刮土。淇河晨报记者 马珂 摄

黎阳仓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鹤壁日报记者 李国庆 摄

考古需要耐心和细心

为了避开一天中最热的时段,7月20日早上6时,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开始了,尽管是在早晨,考古队员们仍忙得汗流浃背。

考古现场随处可见用白灰圈定的图形,或圆或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用白灰圈定的直径10米左右的圆形,是已探明的待发掘的仓窑;那些不规则的形状,有的是已经探明的建筑基址,有的是柱础坑……”在黎阳仓遗址西南角的一处探方内,河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员赵军领向记者介绍,目前遗址已发掘6处探方,每个探方都有专门的负责人。

赵军领做考古工作已有12个年头了,因为常年在野外作业风吹日晒,赵军领的皮肤显得黝黑、粗糙,他只有30多岁,但一眼看去,好像有40多岁。

“黎阳仓所在位置土质独特,文化层密集层叠,包含信息丰富,文化遗迹从汉代至清代,横跨年代久远。”赵军领说,他主要负责遗址西南角的这处探方,主要是寻找北宋时期建筑遗址,确定建筑范围,这是为了证明黎阳仓从隋唐时期地下粮仓转为北宋时期地上粮仓的演变史。

“考古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考古发掘是一项进度非常缓慢的工作,为了不破坏有价值的遗迹,很多时候需要用手铲一点一点抛刮土层。”赵军领一边用手铲刮土,一边在新发现的遗址处用手铲的尖端划上圈,做上标记。

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层约两厘米厚的波浪状土层逐渐出现在赵军领面前。“眼前呈现的是北宋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层,这就是当时的地面形态,我们通过土层硬度来判断土层年代并进行发掘。”赵军领说。

“离地面越近,土层的年代越近,反之土层的年代越久远。”赵军领用手抹了把汗说。

虽然早晨7时许的天气并不是非常热,但由于是体力活,赵军领累得满头大汗。

在赵军领的指导下,记者也到探方下面做起最基础的工作:用铁锨将抛出的土铲到探方外面。可没干多长时间,记者就累得气喘吁吁。

发现疑似浮桥柱础

中午休息后,下午4时,记者又来到考古现场。

在遗址东北角的一处探方内,已发掘有五六米宽的仓城城墙遗址,城墙外是两条南北走向的护城河。城墙遗址外,有一座五代时期的墓葬,墓内出土了瓷碗、陶罐、铁器,但没有墓志铭。五代墓葬的右上方是一处宋代的草墓葬,没有陪葬品,墓主人身高185厘米,身材魁梧。

负责此处探方的考古工作者尼新民正带领四五位考古队员做更细致的仓城解剖工作。尼新民做考古发掘工作已有20多个年头了。当天,他们在该探方内的仓城外护城河底部发现了疑似浮桥柱础,尼新民异常兴奋地说:“这些浮桥柱础是在一些碎石下发现的。结合文献记载,疑似浮桥柱础很可能是与宋徽宗时期靖康之难有着直接联系的浮桥柱础。目前,考古队员正在寻找浮桥柱础的边沿,以确定其宽度。”

揭开覆盖在浮桥柱础上的毡布,记者看到了两列碗口大小的6个柱洞。“水可养木,浮桥用的木头,大部分是湿木头,放水里,可用上千年。”尼新民告诉记者,浮桥柱础的认定还有待专家进一步认证。

只有雨天是假期

随后,赵军领又带记者来到另一处探方。这处探方长10米,宽10米,是所有探方中最为复杂的。正是在这处探方内,发现了疑似码头的遗迹,出土了从汉代至清代的陶瓷、瓦片。

疑似码头的西边是一处已探明的南北走向的河道,紧挨河道的是一处发掘四分之一的圆形仓窑。“可以想象当时由河道运输粮食,经码头到粮仓的情景。”赵军领说。

“这些夯土层是河道废弃后夯筑的,每10公分行夯一层,让建筑更加坚固。”随着赵军领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这面十几米高的土壁,有层层叠叠几十层夯土层。

“这个用白灰圈出来的地方,专业术语称灰坑,其实就是垃圾坑。古代人讲究环保,生活垃圾会就地掩埋,这是当时人们在这里的生产、生活过的痕迹。”赵军领说,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清理土层,查看土质土色、出土遗物、判定时代,并将这些记录下来。

在外人看来,考古工作是神秘有趣的。其实,长期在野外作业风吹日晒、每天与黄土打交道的生活并不神秘,反而相当枯燥乏味。只有有新发现的时候,考古队员才会感到兴奋。

“只有下雨天,才是我们的假期。”赵军领停下手中的活,认真地说,“考古发掘必须亲力亲为,才不会让有价值的遗物遗漏。不管有多累,能够出土新的东西,能够判定文物的年代和它所包涵的历史文化信息,就是考古队员们最大的收获。做考古工作,不是以挖宝为目的,而是要解决历史问题,给古人和后人一个交代。”

苦点儿累点儿不算啥

当天,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王文安也来到考古现场。浚县文物旅游局文物工作站成员李峰、申海山等人正挥舞着锄头挖掘排水沟,为即将到来的雨季做准备。他们每天早上5时起床,和专家们一样起早贪黑,自愿要求到黎阳仓遗址,参与发掘工作。

为了保证黎阳仓考古发掘顺利运行,浚县文物工作站的成员全天在发掘现场值班看守,并义务参与现场发掘工作。

“在野外工作冬天冷夏天热,以前这里就有一个小帐篷,今年7月份刚建了这间板房。但天热的时候,板房内坐都坐不住。其实风吹日晒辛苦点儿不算啥,黎阳仓能顺利发掘就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浚县文物工作站站长侯伟林说。





 

 
     
浚县黎阳仓:感受与烈日黄土相伴考古者的辛苦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