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范钦臣(左四)率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来鹤,就大运河浚县段保护和申遗等情况进行考察。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右二)随同考察。市领导魏小东(右三)、张俊成(右一)陪同考察。图为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到浚县黎阳仓遗址现场考察。 本报记者 袁国强 摄
5月26日,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范钦臣、周国富、刘德旺,率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来鹤,就大运河浚县段保护和申遗等情况进行考察。
全国政协委员,文物、历史、考古、水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考察。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随同考察。市领导魏小东、张俊成、于燕、高雅玲、王辉陪同考察。
大运河浚县段全长71.1公里,贯穿浚县南北,是历史上大运河永济渠段的重要部分,主要是指浚县境内的卫河。卫河始于东汉末年开凿的白沟,隋代属永济渠,北宋时更名为御河,明初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根据国家文物局办保函〔2011〕638号文件所列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道口古镇—浚县古城段卫河为立即列入项目。
黎阳仓为隋朝主要国仓,与东都洛阳附近的洛口仓齐名,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黎阳仓遗址作为佐证大运河浚县段重要遗产点被确定为立即列入项目。通过考古调查、勘探,黎阳仓遗址已确定在大伾山北麓。黎阳仓遗址现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正在做前期考察发掘工作。考察团一行考察了遗址发掘推进情况后指出,黎阳仓是隋代漕运的历史见证;对于佐证浚县隋唐大运河历史有重要意义,希望浚县协助省文物考古部门,加快黎阳仓的发掘进度。
云溪桥位于浚县城西门外,是中国古代大运河卫河段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修。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大运河河道清淤工程、云溪桥古城墙保护范围内的部分建筑物拆迁工作、云溪桥桥体维修工程等已完工。考察团对大运河河道清淤以及云溪桥修缮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考察团指出,云溪桥作为大运河上保存完整的实物,为研究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要以大运河申遗为契机,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做到在抢救的基础上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
浚县古城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至今仍存768米,是浚县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巍峨的古城墙,宽阔的卫水河道,平坦的道路,饱经沧桑的古城墙坐落于卫水河畔,借着大运河浚县段全面整治的契机焕发出勃勃生机。沿着古城墙一路走来,考察团成员纷纷称赞,国内像这样保存如此完整的古城墙真不多,随着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深入,相信古城墙伴着清清的卫水和路旁翠绿的树木,一定会成为一个美丽的地方。得知我市正在规划包括大运河、浮丘山、古城墙在内的景观带,更好地保护开发文化资源,考察团给予肯定,希望我市尽快谋划,做好规划,形成报告,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魏小东指出,全国政协专门组成考察团对大运河沿线城市进行考察,积极促进大运河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他希望浚县既发展好经济,又保障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同时还要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魏小东表示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加强运河资源的调查和整理,强化文化遗迹的保护与管理,做好大运河保护、展示和延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