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伾山吕祖文化之壶天仙境 大伾山吕祖文化之壶天仙境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名胜遗迹 - 古迹遗址 - 大伾山吕祖文化之壶天仙境
大伾山吕祖文化之壶天仙境
 
作者:马 珂  加入时间:2012-1-13 20:11:53

2012-1-13 10:59:05 来源:淇河晨报 作者:马珂

浚县大伾山、浮丘山上有两处著名的道教文化遗存,一个是碧霞宫,另一个就是吕祖祠,它们遥遥相望,相互映衬。每年正月古庙会时,社火队正月十六上南山朝拜碧霞元君,正月初九上东山,在吕祖祠山门前朝拜玉皇大帝了。由此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浚县传统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其意义非同寻常。不少思想家认为,道教是中国文化根底之所在,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保留了大量中国传统,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

大伾山北侧的青坛路上古柏参天,清幽异常。我踏着被树叶揉碎的午后斑驳的日光,拾级而上,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青坛路尽头,就是吕祖祠了。祠前有座“落虹桥”,桥下为“浴鹤池”。几位老人坐在旁边的石板上闲谈。走在落虹桥上,踏过三百年之久的旧石板,仿佛有仙鹤自天边而来,将我的思绪接引到蓬莱仙境去了。

小壶天大手笔

大伾山上的吕祖祠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由当时浚县县令刘德新主持修建。刘德新曾两度在浚县任职,在他第二次任浚县知县后开始修山,从康熙十五年到康熙十八年,前后历时4年。自山西侧,从砚花楼、盘山路修起,一直修到山顶的八卦楼、禹王庙。吕祖祠坐东向西,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依山就势,层叠上升,南有霞隐山庄,北有壶天道院。南北二小庙又如一对翅膀与八卦楼呈飞升之势。主体建筑有山门、云凤亭、乾元殿、吕祖洞、纯阳洞天、八卦楼、万仙阁等,布局在长达几百米的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宏伟壮观。院内古柏参天,碑刻林立,环境清幽。其整体建筑风格是将古人借景造势的园林风格巧妙融入到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里了。

道教用“壶天”一词比喻神仙出入的仙境。大伾山上有四壶仙境,分别是,“方壶”(壶天道院)、“瀛壶”(青坛路)、“蓬壶”(霞隐山庄)、“小壶”(纯阳洞天)。这四壶仙境,每处都有朱砂红墙围绕,犹如四个相连的宝葫芦。远远看去,整个吕祖祠建筑群,正如一个大玉壶,悬挂于半山。可谓壶中有壶,玄妙异常。

浚县宗教局局长刘宏亮对记者说,作为被全真教奉为北方五祖之一的吕纯阳祖师,吕洞宾在全国被供奉的地方可谓多矣,但像浚县这样保持着如此大规模的供奉之地却不多见。

刘县令的升仙梦

吕祖祠进山门处,有座八角莲池,池上有座四角飞檐攒尖顶的亭子,名为“云封亭”,亭上有刘县令的书法家好友程淓题的一副对联:“清父母唐进士同有仙风道骨;大伾山卫源水,何殊海市蜃楼。”对联中,“清父母”指当时的父母官刘德新,“唐进士”指的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吕洞宾名岩,号纯阳,生活在唐代会昌年间。据说64岁的他考中进士后,看破红尘,浪迹江湖,后来入山学道成了仙。他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被全真教封为五祖之一,故又称吕祖。

据说吕洞宾云游天下,随身带一把宝剑,练就了纯阳剑法、阴阳变化。他腰上拴着宝葫芦,琼浆玉液从不间断。他云游到邯郸,遇见了黄粱美梦、看破红尘、立志修仙成道的卢生。点化完卢生,吕洞宾出邯郸向南而来,在路边碰到一剃头匠为一大汉理发。大汉那一头浓发,剃了又长,长了又剃,怎么也剃不完,气得剃头匠直跺脚。吕洞宾对剃头匠说“让我试试”,口中念道:“三千烦恼离你身,今日不去待何时?”说完,一刀下去,头皮精光,胡子全无,大汉一言不发,匆匆离去。吕洞宾告别剃头匠也匆匆离去,走在郊外,突然下起雨来,前面有棵柳树浓密如盖,吕洞宾在树下睡了一觉,醒来后雨已经停了,他拍着树身感叹道:“知我者老柳也。不知你随我云游可否?”话音刚落,柳树摇身变作一个青脸瘦身、头上长有柳树的怪物,跪在吕洞宾面前连叫师父。原来刚才在南门外剃头的大汉就是他变的,目的是想结识吕洞宾。此后,吕洞宾身边就多出一位捧着酒葫芦的柳仙弟子。他行至汉阳长江边,在黄鹤楼带着弟子柳仙乘黄鹤而去,本来想回蓬莱仙岛,路经浚县,认为卫水河边的大伾、浮丘两山胜似蓬莱仙山,便在大伾山西侧的一个洞中(即后来的吕祖洞)修行传道。那只仙鹤便放养在山坡上了。

大伾山吕祖祠门口就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邯郸道上黄鹤楼头,一剑西风留幻影”,下联是:“卫水桥边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尘寰。”

吕祖祠是刘德新县令专为供奉吕洞宾而修建的。刘德新为何如此钟爱吕洞宾呢?他生活于清康熙年间,为辽宁开原人。在浚县任职八年后升任浙江金华府。刘德新虽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对浚县的文教事业贡献不小,在当时深受百姓爱戴,这应得益于他的清心寡欲、淡泊无为、一心向善的道家思想吧。

可以想象,当年的刘县令在吕洞宾身上照见自己影子后的欣喜。吕洞宾曾是儒生,后又入道求仙,刘县令不也是这样吗?

在浚县文物旅游局工作七年有余的程彦强先生,为记者讲述了这个民间相传颇为有趣的故事。

他说,刘德新上任时坐船顺卫水南下,有天晚上梦到了吕祖,吕祖对他说:“你到浚县以后,那里有你两个师弟,你照顾一下。”第二天,他的船泊到了浚县城门“水泽门”,见有两位道人正在此迎接刘德新。两人一个号称太乙真人,一个号称铁牌道人。刘德新联想到昨晚的梦就明白了。后来知道,这两个道人在前一天也做了同样的梦。

这是民间传说中刘县令与吕洞宾最初的缘分。或许真的是得了吕洞宾梦中的指引,刘德新从此钟情于道。据说刘县令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大伾山上考察,筹建一座祭尊吕祖的祠堂。

民间传说他是柳仙转世。据传,喜好诗文的刘德新常常于闲暇时邀集地方上的文人到大伾山上吟诗作对。一天夜里,刘德新研读吕洞宾诗文,习练纯阳剑法,不知不觉已到东方发亮。他索性不睡了,招呼书童准备梳洗。在洗脸时,他从盛水的脸盆里照见自己头上的小柳树,惊异不已,便召见众学士。有位学士随口说:“柳仙是吕祖的弟子,刘大人一定是柳仙再世,真是清父母唐进士同有仙风道骨啊!”这话说到了刘县令心坎里,令一向崇拜吕祖的他喜不自禁。他当即表示,要给吕祖师修庙,以表弟子决心。文人商贾、善人信士也都纷纷捐资迎合。

但据史料碑刻记载,刘德新修建吕祖祠另有一番缘由。在吕祖祠院内有通刘德新撰写的《创建纯阳吕帝君洞阁碑记》。碑文记载:刘德新有感于浚县多年来武兴文衰之状,求问方家。方家说,大伾山东侧有佛,西侧就应有道,浮丘山有道教的碧霞宫,与之相对峙的大伾山也应有道教的道观,才能阴阳平衡。刘德新认为:“释与儒不相为谋,而纯阳,唐之进士,终归于道,始则为儒,且好为篇章……此文章神仙也。”因此他决定在大伾山上修建吕祖祠,以平衡浚县风水,振兴浚县的文教事业。此举在当今看来,确实为浚县的文化事业,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与吕洞宾也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至浚县人每谈刘德新就必谈吕洞宾,每谈吕洞宾又必谈刘德新。

在民间还流传着刘德新两见吕洞宾的故事。刘德新自从梦中初见吕洞宾后,便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夜夜梦见吕洞宾。一次刘德新向吕洞宾提出要求说:“吕祖师,能不能让我白天见见您,亲聆教诲。”

吕洞宾说:“相隔年代久远,只能相见不能言传,你明天傍晚上大伾山能见我。”

第二天傍晚,刘德新简装独行上了大伾山,一路上只想看到吕祖仙翁的身影,但大失所望。除了在山边遇到一个老婆婆抱个小孩亲嘴逗乐外,别的一无所见,扫兴而归。

夜里刘德新梦见吕洞宾,便问:“吕祖师,您不是让我白天见您吗?我怎么没见到您?”

吕洞宾说:“弟子差矣,我已经见到了你,只是弟子不解其意,相逢不曾相识。山边老婆婆亲小孩儿的大口对小口,即吕翁我也。”

刘德新自愧有眼不识仙翁,“请吕师祖再给弟子一个相见的机会”。

吕洞宾说:“好,明早你只身上山,定能相见。”

第二天一早,刘德新摸黑爬上了大伾山,一路也不见个人。下山时仅见路旁地里有一个老头儿在井里捞桶。

刘德新夜里又梦见吕洞宾,说:“弟子无缘相见吕祖爷,早起上山仍是一无所见。”

吕洞宾说:“弟子差矣,你下山时,见一老头儿在井里捞桶即是我,小口照着大口即吕翁我也。”

刘德新一听,连连点头,“大口对小口,小口照大口,均为吕翁。只是弟子无缘相识,也只能梦中相会了”。

纯阳洞天与伾山晓月

作为吕祖祠主体建筑之一的纯阳洞天,远看如一轮圆月悬于半山。被誉为浚州八大景之一的伾山晓月便在此处。据传,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气候条件下,自圆门向上仰观晓月,景色奇幻无穷。

传说伾山晓月的来历与吕洞宾有关。相传,吕洞宾、汉钟离二仙当年为度何仙姑出家,一起来到凡间。吕洞宾嗜好喝酒,汉钟离怕他喝醉误了事,就和他约定,黎明时分天上升起一轮圆月,就是召他回去的时候。吕洞宾答应后就跑到瑶池饮酒,结果喝得醉醺醺的。到了约定的时间,汉钟离仍不见吕洞宾归来,就念咒语将一块石头变成一轮圆月升上天空。吕洞宾喝得醉眼朦胧,朝天一望,见一轮“圆月”当空,立即返回。由于他师徒二仙走得慌张,忘记将石头收回。后来,就出现了伾山晓月的奇景。

元代诗人马德华观看伾山晓月胜景后作诗曰:

“蒲牢振东林,明月坠西岭。清涵玉镜明,光动金波影。岩扃岚气深,石像苔花冷。目送伾山云,扶桑散初影。”

马德华诗中所描写的伾山晓月的情景,由于黄河的改道,气候的变迁,环境的破坏,如今已经很难再看到了。

民间还流传着另一则有关伾山晓月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无论是伾山晓月的来历,还是众仙人观赏伾山晓月的胜景,都少不了吕洞宾。

与诗人马德华相比,仙人眼中的伾山晓月胜景,更是非同凡响。

传说,有一次玉皇大帝领着众仙到泰山观看人间奇景泰山日出。途经浚县上空,看到下面黄河如练,伾浮如螺,疑为一处人间仙境,遂按下云头到大伾山上歇息。吕洞宾突然来到玉皇面前:“启禀玉皇大帝,听说此地奇景伾山晓月甚为奇幻,诸仙都想亲眼看看伾山晓月,然后再去看泰山日出,您意下如何?”玉皇当即准奏,让众仙一饱眼福。因此,各路神仙自找寓所住下,等待拂晓观看胜景。由此,大伾山上就留下了各路神仙的遗迹。

这天天气晴朗,月色分外明亮。时至拂晓,古刹钟声一响,各路神仙云集大伾山头,争看伾山晓月,有的往西看,明月欲坠,清寒如镜;有的往东看,碧波千里,明月初升。神仙们也闹不清,到底是月落还是月升。因为拂晓时,万里黄河苍天一色,水中明月正是初升月亮。所以后来有人说“伾山晓月望重天”。也就是在拂晓时,在大伾山上既能看到月落天象,又能看到月升天象。因为神仙们在这里看过,也弄得扑朔迷离,闹不清到底是月落时节,还是月升时节。因此,大伾山上“伾山晓月”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奇景了。
 






 

 
     
大伾山吕祖文化之壶天仙境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