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浚县的郭文山离世,7位朋友从此默默照顾他的家人,用一诺千金的行动书写着人间大义——
一句承诺他们坚守了十四载
刘社军(左)和李刚(右)在翻看他们捐款的单据,回忆过去的点滴
核心提示
14年的阴阳相隔,阻不断同学和战友的情义。1997年,年轻的郭文山离开了人世,他的双亲和儿子面临各种困境。刘社军、李刚、宋佰平、于自信、牛新生、陈志斌、任学斌等7位朋友以男人的担当作出一个约定,照顾逝者的父母和年仅2岁零7个月的幼儿。如今,郭文山的儿子已经长大,他们的事迹也在浚县、鹤壁、河南乃至全国传开。8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记者专程赶赴浚县对此事进行了采访。
互帮互助让他们成为一辈子的兄弟
2011年8月16日,记者在浚县黎阳路见到了开着一家联想电脑维修店的刘社军。刘社军拄着拐杖迎接我们,在谈到他们的事迹时,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淡淡的微笑和对逝去朋友的缅怀。说起最初的动机,刘社军告诉记者,他们只是在尽作为朋友、战友和兄弟的一份情谊。14年来,每一次承诺都成为一块坚石,历经时间的打磨,陪着7个热血男儿一路走过坎坷。
16日上午,刚刚安顿好店里生意的刘社军告诉记者,他和郭文山是初中同学也是邻居,他们二人都把对方当兄弟看待。
“我的腿从小有毛病,走路特别慢,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遇到困难。上初中时我和文山在一个学校,那几年,文山每天和我一起上下学,搀扶我、帮助我,对我特别好,帮我走出了无数的困境。有这么一个兄弟对我来说真是上天安排的缘分。
“1987年郭文山入伍当兵,退伍后,在工作和生活交往中同李刚、宋佰平、于自信、牛新生、陈志斌、任学斌等人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仿佛往事就在昨天,回忆起过去的友谊,刘社军仍历历在目。
好友离世,7人约定替友抚养老幼
“郭文山去世的那天我记得很清楚,是1997年8月23日。出事的前两天我们几个还聚在一起,没有任何征兆,他就和我们阴阳两隔了,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家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当时他的儿子郭鹏才2岁零7个月。”回忆起往事,刘社军的眼角有些湿润。
“郭文山为人正直实在,在单位、街坊中人缘很好。我记得出事当天,他在山东、江苏、河南的许多战友都赶来悼念。看着郭文山父母一夜间冒出的白发和哭着找爸爸的小郭鹏,我们几个人的心都沉甸甸的,特别难受。那几天我们一直在郭文山家忙前忙后,帮着料理后事。”李刚告诉记者,郭文山的父母身体都不好,郭鹏尚年幼,看到如此情景,在郭文山去世的第二天,他们坐在一起商量着要帮郭文山家人一把。
“文山走了,他的爱人也离开了这个家庭,郭鹏那么小就没了爸妈,要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他爷爷奶奶也是下岗职工,家庭很困难,我们这些朋友都资助点儿,也算是替文山尽一份心意吧。”宋佰平说出了大家的初衷。
刘社军告诉记者,那一天在征得所有人同意后,就在郭文山的灵堂前,他们七个人共同作出了一个约定:从今天起,替郭文山孝顺父母、照顾孩子。另外每人每月拿出10元钱存起来,等孩子满18周岁时交给他,当做孩子上大学的学费,或是帮郭鹏成家立业,算是对郭文山的一个交代。
“人不在了,但是友情还是在的,该管的我们一定要管,该帮的我们决不退缩。”刘社军说,从那天之后大家就约定每年的正月初五为缴款日,大家都雷打不动地拿出钱,交给他保管起来。
只要需要,
我们还会伸出援手
今年,郭鹏高中毕业后希望能找个工作,一来养活自己,二来能照顾爷爷、奶奶,不辜负那些叔叔、大伯的疼爱和期望。刘社军最开始让他到自己的电脑门市上班,还请自己的员工教他学习一些基本的电脑知识。几个月后,为让郭鹏能学到更多的电脑知识,刘社军介绍他到自己朋友开的网吧做网管。
在儿子生前这些好朋友的帮助和抚慰下,郭文山的父亲郭延敏和母亲徐梅清也渐渐走出丧子的阴影。对于大家的帮助,两位老人心怀感激地说:“我们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不是三年五年啊,都14年了,他们一直在帮助我们一家,甚至连我们想不到的事儿他们都替我们想到了。现在家里享受了低保待遇,鹏鹏也长大了,我和老伴常常对他们说,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了,可是他们仍然经常来看我们。他们就像我们的儿子一样,我们替死去的孩子谢谢大家了。”
明年,郭鹏就18岁了,目前,刘社军等7人已为郭鹏存了11800元的存款。“大家对郭鹏的关爱不会停止,只要需要,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李刚和刘社军告诉记者,这些天,刘社军、李刚、宋佰平一直忙碌的事情就是奔波在民政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之间,希望能让郭鹏报名参加免费技能培训班,学个一技之长。
“我们对鹏鹏有自己的责任,鹏鹏学会一技之长,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照顾好自己和家人,这不仅圆了我们大家的心愿,对文山也是一个交代。我想用这种方式来怀念我的战友我的朋友,也算对战友在天之灵的一个安慰。”李刚说。
一句承诺坚守了14年
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元钱,但是大家还是会每月坚持拿出10元钱存起来。“我们是将文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宋佰平告诉记者,他们7人中,刘社军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生活过得很拮据,其他人有的没工作,有的刚参加工作,每月10元钱在当时来说算得上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次看到自己交完钱,在名字后面做完记号时,我似乎能感觉到文山还在我们身边。”李刚现在还忘不了在部队时他和郭文山一起生活、一起站岗的情景,“站完岗休息时,我常和文山一起憧憬回家乡后如何大展雄图,干一番事业。退伍后,即使大家都成家了,一有空我们7个人也要聚一聚,现在我仍然时常回想起过去,文山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脑海中,这份情谊我相信大家永远都忘不了。”
从那时起,他们7个人隔三差五就会到文山父母家里看看,有家务活都抢着干,还陪两位老人唠唠家常,安慰一下老人。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带上一份礼物去郭文山家里坐坐,问问两位老人的身体好不好,家里有啥困难,需不需要帮助。
“郭鹏和我们几个人的孩子也都很熟。记得郭鹏小的时候,我们7个男人还亲自到街上给他买新衣服,回家给孩子一试,居然还很合身,别提多开心了。”李刚说,郭鹏对大家来说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都很关心他的成长。
两位老人记不清他们来了多少回,买过多少东西。郭文山的母亲徐梅清说:“文山过世后,他的这些朋友经常来俺家,看小孩,看俺俩,来的时候都不空手,有牛奶、火腿肠、方便面、苹果、玩具……说也说不完。”
从那时候开始,每年的忌日、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刘社军、李刚一行七人都会去郭文山的墓前扫墓、祭奠,告诉他孩子、父母都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