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文波——浚县与中国文学 淇水文波——浚县与中国文学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淇水文波——浚县与中国文学
淇水文波——浚县与中国文学
 
作者:小 陈  加入时间:2011-4-2 15:08:15

发布时间:2011/02/14

一、 浚县与《诗经》
    稍微懂一点中国文学的人都知道,对于中国文学而言,《诗经》是源头,是丰碑,是奇葩,是教练。《诗经》之于中国,就像明珠之于王冠一样,是最璀璨夺目的瑰宝,从来就享受着至高无上的追捧。
    而《诗经》之于淇河岸边的浚县,却只像村畔河边的野菜一样,普通而寻常,因为,这块神奇的热土盛产这种东西,就像田间沟畔的参差荇 一样,一捋一大把。
    当周朝的采诗官,摇着铎铃,徜徉在黄河之滨(黄河当年从这里流过),徘徊在淇水岸边(淇水仍在静静地流淌),驻足在桑园,滞留在竹林,在竹简上记下那些力耕的农夫,剜菜的大妈,采桑的少妇,约会的俊男,嬉戏的靓女随口吟出的一串串俚曲俗语时,绝想不到,这些像一样的流言,会成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才子佳人追捧的对象,趋之若鹜、如醉如痴。 
    据说,当年孔子编篡诗经时,诗经有三千多篇。夫子一遍又一遍地,一遍又一遍地,最终,修成正果的只有305篇了。
以孔圣人的思无邪标准,虽说遗留的都是精华,但剔去的那些不差钱儿的也未必都是糟粕,说不定有比《氓》更哀婉凄绝的大作,有比《关雎》更缠绵悱恻的小曲被弃之废竹篓中也未可知吧,谁敢说这个真没有
逝者如斯。光阴几千年,弹指一挥间。
    不曾错过的是,《诗经》依然在传唱,淇水依旧在漫流,且淇河是中国北方惟一未被污染的河。这是淇河的幸运,也是现代淇河两岸人的福分。
    淇水悠悠,流淌千年。那里的山在,那里的水在,那里的树在,那里的竹在,尤其是,那里的野菜还在......

那么,就到淇河来吧,就到浚县来吧。因为,只有到了浚县,才始可与之言诗耳

为什么这么说?孔子当年在浚县对其高足子贡就是这么说的。《论语》有载,子贡曰: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诗经》中直接描写淇河两岸风光的有39篇之多。其中,直接描写淇河的有6篇。字在《诗经》中出现18次,仅次于(即黄河)出现的频次。诸如淇水滺滺,桧楫松舟呀,瞻彼淇澳,绿竹猗猗呀,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呀,皆如敲金戛玉、琅琅上口。

淇河,当年曾流经浚县全境,现在,亦是浚县与淇县的一条界河。说淇河,论《诗经》,怎么都回避不开浚县。

其实,对于浚县人来说,单纯研究《诗经》与淇河的关系,已经不够了,因为,大河(黄河)当年也从这里流过,关于的记载,在《诗经》中也是泱泱鸿幅,巍巍大观。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细细的吟味《诗经》,你也许会发现,浚县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因为,春秋时,卫国(春秋初非常重要的一个诸侯国)的都城就在今浚县境内的卫贤镇,而那时的卫国,绝对称得上是春秋时最浪漫的国度:

1.历史上最美丽的女子也是最早的护肤品形象代言人在卫国——她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语出《诗经·卫风》《硕人》篇。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

2我能知道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语出《诗经·邶风》《击鼓》篇。描写当时卫国维和部队的士兵远戍陈、宋,久役不得归,怀念妻子,追忆临行前与娇妻执手泪别的凄婉场景。

3.卫国是众多怀春多情的青少年的偶像——“琼瑶阿姨——的故乡。——“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语出《诗经·卫风》《木瓜》篇。描写少男少女们在果园中互相嬉戏、赠答的场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情深意长,浪漫之斯。卫国堪称当时的浪漫之都了,一如现代之巴黎。

4.卫国男人是最会哄女人开心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语出《诗经·卫风》《氓》篇。描写的是男人在外面彩旗飘飘,女人在家黯然泪销,男人指天发誓,终于使家里面的红旗回心转意,不再究查的情景。男人对付女子是要有一点点手段的,春秋时卫国的男人堪称楷模乎?

5.“别找理由,我不相信。”——“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语出《诗经·卫风》《河广》篇。宋国的MM要和自己分手了,找出的理由竟然是宋国和卫国相隔太远,隔一条黄河哪。回娘家不方便,咱,咱分手吧。你说什么?分手?分手就那么容易吗?你说分就分啦?你谁啊你?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谁说河太宽,我踏一根芦苇就能过去(传说中的绝顶轻功凌波微步就是打这儿来的!)。谁说宋国太远,我张张脚就看到了。还说河宽?我为你曾经刀山敢上,你忘了吗?还说宋远?我不曾经不到一个早上就到你家了么,哎哎哎,你忘了吗?难道你真的都忘了吗?

为了追到心爱的女人,是需要一点点死缠烂打,不屈不挠的精神的。卫国的哥哥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杭州是个什么地方?人间天堂!杭州地区盛产美女。卧薪尝胆的勾践知道吧?呵呵,我也知道。勾践有个嫡亲的绝色妹妹名叫勾环知道不?反正我知道。得,痛快点,不卖关子了。这位勾环就是咱卫国黎阳的大牌才子端木赐即子贡的夫人!当年俩人淇水岸边金风玉露一相逢,就,就,反正就再也分不开了!他们的海誓山盟我是真的没听见,但淇水两岸的垂柳都见证了这极度温馨缱绻的一幕!芊芊青草作证,勾环是极具前瞻眼光的;汤汤流水作证,子贡是卫国哥哥的典型代表......

《诗经》传天下,淇水万古流......


二、浚县与《封神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

(一)浚县与《封神演义》

在文学史上,《封神演义》的地位并不崇高。但是,业界的评判并不等同于民间的口碑。可以这么说,《封神演义》对于中国民间的影响力丝毫都不亚于四大名著。殷纣王,苏妲己,黄飞虎,土行孙,哪吒,李天王,尤其是姜子牙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在此——诸神退位;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等等,这些俗语至今依然活跃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可见,封神榜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有多大了。

那么,封神演义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呢?答案是:大部分发生在浚县及其周边地区。

我们知道,殷纣王的都城是朝歌。很多人认为,朝歌就是今天的淇县城(其实朝歌即使是今天的淇县城也无所谓,因为淇县真正建县的历史并不长,直到明朝才设置淇县县制,而之前淇县的大部版图属于浚县)。其实这个观点并不正确。殷商时期的朝歌绝对是世界上一流的繁华都会,这个可以从牧野大战前夕纣王一天就在朝歌及周边征兵七十万很直观的看出来。这就是说,当时的朝歌是个毫无悬念的“大朝歌”,其城域范围包括了今天淇县县城周边至少大约30华里的地方,而浚县西部,西南部的地方,当年都是“大朝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朝歌城”大部在浚县境内,《封神演义》整个故事的发生地、结束地都是在浚县。也可以这样说,浚县就是整个《封神演义》的“大舞台”。

“枉人山”——今屯子善化山,是“比干刨心处”。

“同山”——周武王、姜子牙与天下诸侯会“同”于此,以此名“同山”,是当时牧野之战的前敌指挥部。

“白祀山”——姜子牙“封神”和凭吊阵亡将士的地方。当年武王和太公身着素衣在此祭悼将士们亡灵,远远望去,整座山上一片白色,“白祀山”由此得名。

羑里城——距离浚县境仅十五公里的汤阴境内,是周文王被囚,“拘而演周易”的地方。

万仙阁——大伾山八卦楼东边十米处,供奉着中国道教里几乎所有的神灵,而其实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神仙大部分就是商周决战过程中双方阵亡的将士。

想探究书中描绘的“鹿台”、“朝歌城”、“妲己台”、“沙丘台”、“比干剖心处”等等实际位置在什么地方么?那么,到浚县来吧!这里就是《封神演义》的“老家”!

这里有最大最全最权威的神——姜太公。

这里有最著名,最妖艳,最会诱惑人的妖精——千年九尾狐狸精苏妲己。

这里有“最残暴”“最变态”亦最被枉曲的一代“暴君”——纣王。

迷恋“魔幻小说”的80后、90后的“新生代”们,特别痴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可他们不知道,咱们本土产的《封神演义》就是魔幻小说的祖宗,“哪吒闹海、哼哈二将、土行孙、二郎神”哪个故事不精彩?哪个人物不出众?随便掂一个出来一包装,就能迷倒一大片!那效果,啧啧,就一个字——“雷人”!而到诞生《封神演义》地方的浚县看一看,你会明白历史、魔幻、现实是如何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完美融通、和谐交织、从容“演义”的。

所以说,《封神演义》的文学艺术性或许比不上中国的“四大名著”,但其影响尤其在民间的广泛传播,却较之四大名著有过之而无不及。

谁“狐媚妖冶”谁就是“苏妲己”,谁蛮不讲理谁就是“纣王”,谁侠肝义胆谁就是“比干”,谁人小鬼大谁就是“哪吒”,谁神通广大谁就是“姜子牙”......《封神演义》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化”的一部分了。

不读《封神演义》,你就不能说完全了解中国人。

而不到浚县,你就不能算真正了解《封神演义》!

(二)浚县与《隋唐演义》

正像浚县与《封神演义》的关系一样,浚县与《隋唐演义》的关系,基本上也是如此,是当年“故事”的发生地,是核心人物活动的“大本营”。

隋炀帝杨广为讨伐高丽,命礼部尚书杨玄感到黎阳督办粮草,杨玄感见天下大乱,便在黎阳起兵倒戈,而李密此时的身份是杨玄感的“参谋长”,参与了几乎所有的重大“密谋”的。这其实意味着,在由“隋”到“唐”“转化”的过程中,“黎阳”是故事的始发地,是导火索。

李密瓦岗举事后,其点将台就是今天大伾山顶部的中军亭。势单力薄,兵微将寡之际,徐茂功向李密献计:“今天下大乱,是因为百姓没有粮吃,拿下黎阳仓,可保大事可济!”黎阳仓在哪里?就在今天浚县大伾山的东北角!后果然“一旬之间,得兵达二十万”。迅速壮大了瓦岗军的实力,黎阳遂成为瓦岗军坚强的“根据地”和“大本营”。再后来,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军与王世充主力展开殊死决战,其主战场就在今天同山脚下的开阔地带!

“八丈佛爷七丈楼”的伾山大佛深深吸引着李世民。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秦王带着文臣武将上山参拜大佛,心情急切中忘记了脱下头上的王冠,而佛殿前的大槐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下就摘取了李世民的帽子。今天,这棵历经风霜的古槐依然在无声诉说着这段沧桑往事……

徐茂功、翟让、李密、秦琼、罗成、王伯当、程咬金……诸多瓦岗好汉,这些《隋唐演义》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的原型,可以说都在浚县(即黎阳)留下了他们战斗的足迹、青春的岁月、难忘的回忆。

后李密“反唐”被杀,千古忠厚人的徐茂功又“冒死”“全军缟素”将其以“君礼”厚葬于大伾山西南麓五里之处,使其魂归故里。上世纪60年代末期卫河清淤时,在黎阳镇罗庄发现了由魏征撰写的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李密墓志铭》。而曾任黎阳太守的徐茂功本人的墓葬亦在浚县境内,其陪葬昭陵的是衣冠。

豪气冲霄汉

义胆博云天

说浚县是一座“隋唐英雄城”,丝毫不为过吧?

来吧朋友,到浚县这座古城看一看,玩一玩,感受一下浚县人的豪迈热情,感觉一下“隋唐英雄”的遗风,不亦快哉?

(三)浚县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乱世出英豪。这是历史现象,也是历史规律。

三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人才高峰期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璀璨。

相对于漫长的中国历史而言,三国时期总共60年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短小的可能精悍,浓缩的才是精华。这是历史的诡异,也是历史的怪相。就如同两个最为短命的王朝却偏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王朝(秦王朝的大一统思想和统一文字、度量衡与隋王朝的开科取士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一样,几十年的三国历史却是千千万万普通中国民众最为熟知,最为津津乐道的事迹。而这一点都源于一部《三国演义》。

《屯土地关公约三事,求白马曹操解重围》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

“白马”一役,是“官渡之战”的序曲和预演,是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此一役,还是“战神”关羽的“成名之作”。关羽在此“斩颜良于万军丛中,如探囊取物一般”,是非常精彩的典故,京剧《屯土地》、《战白马》、《白马坡》等剧目皆出此“一折”。

稍稍翻阅一下我们就能发现,由第25回到第32回,《三国演义》多次提及浚县的地名。“淇水”、“白沟”、“枋头城”、“黎阳津”、“白马津”、“关公斩颜良处”均在今浚县境内。浚县黄河故道上酸枣庙村南有“汉将军颜良墓”遗址,可供“观瞻”。1987年春季,在我的故乡枋城发现了横跨淇河河床,整体结构与拦河坝近似的古建筑物,使用材料青石板加蝴蝶状铁扣,坚固异常。经专家鉴定,基本肯定这就是当年曹操“大枋木作堰,遏淇水入白沟”的遗迹。而“枋城”这个名字也来自曹操。

当然,就此说浚县与《三国演义》有多少渊源,多少似乎有些牵强,毕竟只是一个章节而已。

浚县与《三国演义》的真正渊源在于:

1.罗贯中是在浚县境内隐居创作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的。

2.该书最初的手抄本是在浚县发现的。

3.该书最初的序是由时任浚县主薄的蒋大器(庸愚子)作的,并且,此书是由蒋大器多方筹措资金,四处活动才最后刊印发行并流传于世的。如果没有蒋大器的这一“义举”,《三国演义》很可能像诸多民间“评话”、“说书辞”等的命运一样,仅在民众口头流传一段时间后,就销声匿迹了。

这证明了什么? 浚县是《三国演义》的诞生地呀!

罗贯中不仅在浚县境内完成了《三国演义》,还完成了《水浒传》的续编工作,以及《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白话小说。

近有专家考证,罗贯中本人就是浚县人,原姓许,祖籍浚县淇河岸边黑山脚下的许家沟(今归属鹤壁庞村),曾隐居在大伾山。

天下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第九十回“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遇故”中出现了一个极其神秘的人物,叫“许贯中”。“小子姓许,名贯中,大名府人士,今移居山林,不想已是有十数个年头……如今奸邪当道,妒贤嫉能,如鬼如域的,都是峨冠博带,忠良正直的,尽被牢笼陷害,小弟的念头久灰”。这和作为武举人的罗贯中,因不合时宜,无法在官场混,转而退隐江湖的身世颇为合拍。专家认为,这是罗贯中借书中人物“许贯中”之口,把自己的籍贯、身世隐含在《水浒传》中。

而写到“许贯中”的“蜗居处”,更是令人拍案:“且说燕青与许贯中,离了双林镇,望西北小路而行,过了些村舍林岗,前面却是山僻曲折的路。两个说些旧日交情,胸中肝胆,出了山僻小路,转过一条大溪,约行了三十余里,许贯中用手指道:‘兀那高峻的山中,方是小弟的敝庐所在。’又行了十数里,才到山中。那山峰峦秀挺,溪涧澄清,燕青正看山景,不觉天色已晚,但见:

落日带烟生碧雾,断霞映水散红光。

原来这座山叫作大伾山,上古大禹圣人导河,曾到此处。《书经》上说道:“至於大伾”,这便是个证见。今属大名府浚县地方。话休繁絮。且说许贯中引个燕青转过几个山嘴,来到一个山凹里,却有三四里方圆平旷的所在,树木丛中,闪著两三处草舍。内中有几间向南旁溪的茅舍。门外竹篱围绕,柴扉半掩,修竹苍松,丹枫翠柏,森密前后。许贯中指著说道:“这个便是蜗居。……

看看,说大伾山是罗贯中的家,不是没来由吧!《水浒传》的著作权人尽管依然存在诸多争议,但不管怎么说,毫无疑问的是其作者肯定对浚县非常熟悉,否则的话,是断不可能写得这么身临其境、生动传神的。

四大名著,浚县境内诞生了两部,再加上与四大名著差可比肩的《封神演义》,额滴神呀,厉害吧?

浚县的厉害,远不止于此。

 

三、浚县与《金瓶梅》

《金瓶梅》一书在中国文学艺术殿堂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它创造出多个第一。它是我国第一部没有任何蓝本可依而完全由文人独立创作出来的长篇小说;它是第一部以市井人物为主角,以世俗的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光怪陆离的社会怪相的长篇小说。它是第一部入骨的描绘金钱对世俗社会巨大颠覆作用并系统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在我国的出现的长篇小说。这部曾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的巨著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对曹雪芹影响巨大,甚至可以说没有《金瓶梅》,就没有后来的《红楼梦》。

在此以前,小说多以“帝王将相”、“神仙鬼怪”、“才子佳人”为题材。《金瓶梅》的“横空出世”,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且遂成为后世文学的主流,直到引出冠绝古今的煌煌巨著《红楼梦》,而《红楼梦》被学界一致认为“深得《金瓶梅》的奥妙。”

由于种种我们今天无法知道的原因,作品传世后,作者并没有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以“兰陵笑笑生”这样一个“网络”名字“笑傲江湖”。这就苦煞了众多喜爱追本溯源的“粉丝”们,几百年“人肉搜索”下来,其作者竟然高达61位之多!估计不仅仅在咱中国,即使放眼整个世界,这恐怕也是人数最多的“著作版权”争夺案,官司也许一直要打到国际仲裁法庭吧?嗯?呵呵。

在这诸多“作者”之中,浚县名士卢柟是其中较为受到“肯定”的一位。为什么呢?

一是清康熙四十七年《金瓶梅》满文版序中有言:“此书乃明朝闲散儒生卢柟 斥严嵩、严世蕃父子所著说,不知确否?”

虽然“不知确否?”但肯定不是空穴来风。不然,咋没有说此书乃你我所著?一笑。

二是卢柟是明嘉靖年间著名的文学家,是“大名士”。其赋作曾受到“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的高度赞扬,被王世贞列为“广五子”。但遭到卢柟的拒绝。(其孤傲狂放性格可见一斑。)

三是作者成长于浚县,熟悉《金瓶梅》中描写的与浚县、临清一代相似的社会风情和市井生活。

四是卢柟的诗文与《金瓶梅》中的诗文风格酷似,一脉相承。

五是卢柟经历坎坷,年轻时科场失利,后又蒙冤入狱,具有创作《金瓶梅》所需要的丰富的人生阅历。

六是卢柟生性耿直,不畏权势,被世人称为怪才,符合《金瓶梅》作者的性格特征。

七是卢柟被营救出狱后游离四方,了解《金瓶梅》中所涉及的多种地方语言。

卢柟(15071560)字少楩,又字子木,河南浚县西街人。年少时家境殷实,资财雄厚,富甲一方。八岁开始读书,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负才忤县令,令诬以杀人,榜掠论死。系狱数年,在狱益奋书。谢榛走京师,适平湖陆光祖代为县令,乃平反其狱,得不死。榛客赵康王,柟往访,康王亦召为上客。酒酣耳热,骂座如平时。客皆掩耳走。后遍游吴会,无所遇。归,益落魄,病酒三日而卒。柟所为骚赋,最为王世贞称许,著有《蠛蠓集》五卷。《四库全书》亦作传奇。由《曲录》传于世。”他的遭遇曾被冯梦龙编成《卢学士诗酒傲王侯》收入《醒世恒言》。

了解了他的身世,再来品读《金瓶梅》,探讨其作者,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嗯?再笑。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和《红楼梦》虽说与浚县关系不大,但它们也一样提到淇水,浚县。《西游记》第64回《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里出现了“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的诗句;而《红楼梦》第17《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里,湘妃竹园建好后一匾额被提议使用“淇水遗风”。足见浚县淇水、淇园对中国文化是有相当的影响的。这样说来,四大名著无一例外都提到浚县和淇水,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偶然吗?

不仅如此,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古城浚县就像一个浓缩了中华文学几千年精华的“大观园”,吸引着历代诸多名人文士纷至沓来,在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纵情歌唱:李白留恋着“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杜甫回味着“淇上健儿莫归懒,城南思妇愁多梦”,王维低吟“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苏轼则高唱“惟有长身六君子,猗猗犹得似淇园”……其他在浚县留下足迹墨宝的诸如曹操、曹丕、谢朓、骆宾王、岑参、高适、贾岛、王梵志(此人是地道的浚县人,开启一代白话诗风)、司马光、杨巨源、刘克庄、范成大、王阳明、王铎……哪个不是中华文坛的顶尖级高手巨擘?

淇水文化的影响力、辐射力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再怎么举例都不过“管中一豹”、“冰山一角”而已。

 

在中国两千多个最基层的县级行政区划中,浚县不过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而已。然遍数华夏,“方寸之间”、“弹丸之地”却郁结了如此众多的文学硕果,且巍巍大观,别说是“县级单位”,就是那些“千年古都”、“几朝皇城”,所能涵盖的文化内容,能出其右抑或与之匹敌的,普天之下,能有几个?这,也是传说中的奇迹吧?在国务院公布的全国111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浚县是河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单凭这一点,浚县是不是可以小小的笑傲中原一把?

徜徉在淇河岸边,伾山脚下,总是时时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神秘之风,说不清,道不明……

越是解读浚县,就越是会发现它的神秘;越是想弄懂浚县,就越会发现,对浚县越来越糊涂。

这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哪?神奇?怪诞?诡异?

让人惊叹,惊骇!
    本文源自:《传奇外传私服》....





 

 
     
淇水文波——浚县与中国文学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