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防宫遗址探究 宣防宫遗址探究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宣防宫遗址探究
宣防宫遗址探究
 
作者:朱光临  加入时间:2011-3-13 16:19:32

  宣防宫遗址位于滑县老城北十里苗固村西侧城北瓠子堤(又称金堤)上。从西关到苗固瓠子堤段又叫天台山,根据史志资料记载,宣防宫就在苗固天台山。该遗址东临苗固村,西邻黄河故道(现为苗固村耕地),南邻瓠子堤遗址(已被砖窑取土挖平)。宣防宫以北仍是瓠子堤,蜿蜒向北沿滑浚边界,向东北延伸,经白道口、四间房、新习等乡镇到濮阳老城。宣防宫遗址南与县城整体规划北环路相距约1.5公里,西南与森林龙虎公园约1公里。


  历史介绍


  瓠子堤即秦堤,自汲县经延津,延袤百里入滑县。从马圪垱、经老河寨、景庄、孙王庄到滑县城小西关,即南瓠子堤,又称龙虎堤。从大西关往北,经北滹沱、耿园、苗固、鱼池、酸枣庙等村,或起或伏、或宽或窄、蜿蜒东北、为城北瓠子堤,又称金堤。其中从大西关往北,势如冈陵绵亘不断至苗固一段,又被称为天台山。宣防宫的遗址就在天台山的北端苗固村西侧瓠子堤上。
  宣防宫历史悠久,是西汉武帝时为抗击黄河决口水灾,赴黄河金堤堵决而兴建的。据史料记载,大堤始建于秦。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于瓠子堤,大水浸溢十六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复堵瓠子堤决口。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皇帝亲临一线指挥治水,汉武帝刘彻是唯一的一位。按照当时迷信惯例,先在堵决处沉入白马,玉璧,表示堵决工程开始,众官兵百姓负薪(背庄稼秸秆柴草)填土奋勇前进,自将军以下官员全部参加负薪堵决。伟大的历史学家《史记》作者司马迁也随汉武帝在宣防宫堵决。《史记·河渠书》太史公曰: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防,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之书。意思是:水与人的利害关系太大了!我随从皇帝参加了负薪塞宣防决口那件事,为皇帝所作《瓠子》诗感到悲伤,因而写下了《河渠书》。因东郡百姓做饭多以柴草为燃料,故以征集柴草困难,就征伐淇园(今淇县的竹园)之竹为楗(堵河决所用竹木等材料),渗土堵决成功,东郡长达23年的水患得到扼制。为了这次治水,筑宫与瓠子堤上,名曰“宣防”,又称“宣房”。.古代有汉武帝《瓠子歌》诗碑、一些历史名人和地方官员描写瓠子堤、天台山、宣防宫的碑刻,还有滑县廉政县令的生祠及生祠碑等,因种种原因已失。历史名著《史记》对塞瓠子堤决口、筑宣防宫、汉武帝作《瓠子歌》均有明确记载,“宣防塞兮万福来”诗句感人犹深。《河南通志》、旧《滑县志》、民国时期《滑县志》对宣防宫在滑县城北十里苗固村均有记载,宣防宫在苗固村西侧瓠子堤上应无可质疑。《重修滑县志》录有一些古代文人墨客慕名来此凭吊瓠子堤宣防宫的诗文很多。如三国魏国著名文学家应瑒的《灵河赋》、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自淇县来,过黄河到瓠子堤宣防宫凭吊,并留下不朽诗文《自淇涉黄河途中》。北宋文学家刘跂来滑县凭吊瓠子堤宣防宫时撰写了《宣防宫赋》,高度赞扬了宣防宫塞决和汉武帝《瓠子歌》。明代开州张弇的《过宣防宫》五律诗“寻春来圣地,人道是宣防”句,把宣防宫称为“圣地”,可想而知那时的苗固集还是相当繁荣的。四川铜梁县进士、滑县县令张佳胤曾多次登瓠子堤,并留有《瓠子堤》、《再登瓠子堤》诗文,称宣防宫“昔年此地论骚雅,今日重来感旧时。”说明以前有很多官员文人来苗固宣防宫游览并写诗作赋。大名知府马卿来滑县考察(当时滑县隶属大名府),凭吊苗固瓠子堤宣防宫遗址,写了题为《黄河》诗,缅怀宣防堵决。明代七才子之一的河北临清人谢榛重来宣防宫作《瓠子堤》诗,赞叹“瓠子犹思汉武功”。甘肃庆阳进士、江西提学副使李梦阳旅游到此也作《瓠子堤诗》一首,赞扬塞宣防及瓠子歌。张佳胤(与浚县朱村作者的第五代先祖朱三乐字南湖关系友善,朱三乐曾受张佳胤之邀修编嘉靖年间滑县志。朱村在建国以前归属滑县。)好友、浚县国子监学生卢楠骑马穿越黄河故道,途经苗固到滑县,做《旧黄河道中有怀张垆山明府》七律诗一首,表达了凭吊宣防宫遗址和对好友张佳胤的思念。明代滑县牡丹街人、陕西临洮通判李嘉臣(字龙衢)退职后在苗固居住养老,生活俭朴将一生积蓄捐给在宣防宫遗址上兴建的玄武宫。他的好友滑县南耿庄进士、南京工部主事耿随朝,苏州刺史、顺天巡抚耿随卿,滑县进士陕西宝鸡县令郑蓬山离职退休后,常来苗固集与李嘉臣聚会聊天。李嘉臣死后,由耿随朝撰文,耿随卿书写,郑蓬山篆字,长达1500字的墓志铭文,表达了对挚友的怀念之情,葬与玄武宫附近。清代滑县珠照村(实为朱村人,死后埋在珠照村。朱村的朱氏家谱有记载。)人、四川省大足(竹)县令朱印(胤)哲的《题白云茅屋》七绝诗中“汉武宣防草木纷,昔贤曾此避尘氛。”句,说明古代圣贤达贵曾经在此隐居。清顺治年间举人张璨在他的《题白云茅屋》诗中叹道:“风雨常年留著作,几回凭吊对斜阳。”尽管社会发生变化,这里还是留下著作的。清康熙年间拔贡朱印(胤)哲之子朱骅在他的《瓠子堤怀古》中有“寂寞前贤栖隐处”诗句,说明古代曾有一些文人骚客隐居苗固写诗作赋。山西省安邑进士,滑县县令董玧到宣防宫登高览胜,有“西望峰峦接太行”句,留下《金堤浮翠》七绝诗一首,体现了那时金堤巍峨雄伟,登堤西望太行峰峦叠嶂,巍巍壮观的景象。清雍正年间滑县董固城举人成朝彦,曾参加乾隆丁卯年(公元1747年)《滑县志》的编修工作。在他的《瓠子堤怀古》中有“滑台城外色苍苍,回溯千年忆汉皇”诗句,在他的《天台表胜》中有“天台仍自表巍巍,当年胜概留千古”诗句,说明了诗人对宣防宫的怀念,同时也证明当时金堤仍是巍峨高耸的。清朝末年河南省咨议局议员、民国元年(公元1912 年)滑县议事会议长、滑县一完小校长卢以洽在他的七律《瓠子堤怀古》中,有“武帝已崩河道改,世人犹说宣防宫”句,意思是说虽然汉武帝死了,黄河也改道了,但后世人们仍然颂扬宣防宫堵决治水这一伟大历史壮举。综上所述的大量诗文来看,足以说明宣防宫堵决治水这一伟大壮举给人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苗固村历史悠久,在宋代以前村名为“宣房”,,后因宋朝军师苗训(字光义)辞朝后曾隐居于此,故更名“苗固”,沿袭至今(苗固村没有“苗”姓人 ,原因既此)。2008 年4 月,中国水利考古专家卢跃刚,在翻阅史料时无意中发现有关汉武帝在滑县老城北苗固瓠子堤上驻宣防宫亲临堵决治水的记载,专程从北京赶来,在滑县文化局负责同志陪同下,到苗固瓠子堤宣防宫遗址实地考察。卢跃刚说:“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封建帝王亲临治水第一线,汉武帝是唯一的一个。宣防塞决是我国古代治黄史上的壮举,其意义不亚于大禹治水。”他认为保护好现存的瓠子堤和宣防宫遗址,对宣防宫历史文化的考古研究和探索古代治水的经验教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最后他还建议将其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文物遗址的基础上恢复重建宣防宫。


  遗址现状


  从1992年起,苗固村村民自发组织护堤,禁止在瓠子堤宣防宫遗址堤段取土,砖瓦窑已停烧。宣防宫遗址现有土地40余亩,不归任何村民小组或村民个人所有,被村民称为“公地”。遗址上现有明朝中晚期兴建的菩萨堂两座(分前殿和后殿)、松树1棵、柏树66棵、明清石碑4块、古宣防宫砖雕9块(包括县文化馆收存的1快)、石雕1块、2008年4月在遗址出土的明代官员李嘉臣(字龙衢)墓志铭石碑1块、现代石碑31块、滑县人民政府设立的刻有“宣防宫遗址”字样的石牌一块。


  相关记载


  一、《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汉武元封二年,塞瓠子决河 ,悼其功之不成,卒塞瓠子,筑宫其上,名曰“宣防” 。
  二、《辞源》:(宣防),汉宫名。见“宣房”。宣房,宫名。汉元光中,黄河决于瓠子。后二十余年,汉武帝命堵塞瓠子决口,筑宫其上,名宣房宫。见《史记.河渠书》。《汉书.沟洫志》作“宣防”。故址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考证:濮阳西南苗固西侧瓠子堤上既是宣防宫遗址所在地。一说在濮阳新习乡焦仁寨<即土垒头村>,恐误。)
  三、《河南通志》:宣防宫在滑县北苗固堤上,汉武帝塞瓠子堤,筑宫。
  四、丁丑旧《滑县志》:宣防宫一名瓠子,在县北十里苗固堤上。汉武帝塞瓠子堤,筑宫其上。
  五、民国二十一年编纂的《滑县志》上册《黄河故道篇》: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春,河徙顿丘,东北流入渤海。夏,复决濮阳瓠子,注巨野,通与淮、泗。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亲临瓠子决口,塞之,筑宫与其上,名曰宣防,在滑县境。(考证:根据此记载,决口在濮阳瓠子堤段,筑宫在滑县瓠子堤上。宣防宫或相当于现代的“治水指挥部”。)


  相关作品

 
  灵河赋
  三国 魏国 应瑒
  咨灵川(注:灵川,黄河也)兮遐源兮,出于昆仑之神丘。
  凌增减之阴雨兮,赖后土之潜流。
  衔积石之重险兮,披山麓之溢浮。
  蹶龙黄(注:龙黄,指黄河)而南迈兮,纡鸿体而四流。
  涉津洛之阪泉(注:阪泉,地名,在今孟津)兮,播九道于中州。
  汾鸿涌而腾骛兮,恒亹亹而徂征。
  肇乘高而迅逝兮,阳侯沛而震惊。
  有汉中伟业兮,金堤溃而瓠子倾。
  兴无乘而亲务兮,董群侯而来营。
  下淇园之丰筱(注:筱,即竹子)兮,投璧玉而沉星。


  自淇涉黄河途中
  唐 高适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注:夏禹)功本豁达,汉迹亦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渤潏凌堤防,东郡多悲心。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岜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防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我行卷西湍,缀棹将问津。
  空传瓠子歌,感慨独愁人。

 
  旧黄河道中有怀张垆山明府
  明 卢楠
  黄河渡口旧飞湍,白马(注:秦汉时滑县名)东边瓠子滩。
  夏后山川余断石,汉皇巡幸烟回銮。
  寒沙滚滚鱼龙动,晚日萧萧雁鹜乾。
  慨古思君易摇落,秋风更送子骝鞍。

 
  瓠子堤诗
  明 谢榛
  金堤重到感西风,瓠子犹思汉武功。
  雉蝶摇连千树瞑,龙珠不见二潭(注:指宣防宫东南300米处黑、白龙潭)空。
  荷老未尽清霜后,箫管寒催落日中。
  白发沧州幽事在,黄花绿酒故人同。
  谢某自信游山剧,潘岳谁怜作赋功。
  无数峰峦秋色里,高歌相对欲争雄。


  瓠子堤诗
  明 李梦阳
  沉璧馀瓠子,栱汾怀瓠歌。
  波涛满眼逝,城郭没年多。
  虎战仍三晋,龙腾失九河。
  宋人饶事迹,今望亦滂沱。

 
  黄河(按:摘录)
  明 马卿
  尽日奇观逸兴多,崩田决岸奈愁何。
  束薪负壤(注:壤 ,土也)万人急,千载伤心瓠子歌。

 
  过宣防宫
  明 张弇
  寻春来圣地,人道是宣防。
  波水澄澄绿,馀花冉冉香。
  良朋频觅句,佳丽共传觞。
  咫尺潭(注:指宣防宫东南黑白二龙潭,在瓠子堤下)心在。龙 (注:这里指汉武帝)腾振九荒。


  瓠子堤
  明 张佳胤
  晚共山人酌,微茫万木齐。
  黄河余古岸,白马(秦汉时滑县名)对长堤。
  野水芙蓉乱,浮空海日低。
  临风思汉武,歌罢夜鸟啼。
  天气清于水,何如此夜情。
  宣防空绿草,瓠子自歌声。
  双径秋潭碧,千山月影明。
  关河戎马泪,华发几茎生。


  题白云茅屋
  明 朱印哲
  汉武宣防草木纷,昔贤曾此避尘纷。
  只今何处觅芳处,堤上犹飞旧白云。

 
  题白云茅屋
  清 张璨
  先生道气历沧桑,茅屋犹存瓠子旁。
  风雨常年留著作,君臣一德庆明良。
  白云尚映桃花水,荒径还依薜荔墙。
  仰止高宗谁接武,几回凭吊对斜阳。

 
  瓠子堤
  清 郜焕元
  瓠子堤前柳,桃花水上波。
  搴茭人去尽,犹怀汉皇歌。


  瓠子堤怀古
  清 朱骅
  高堤一上郁嵯峨,野客乘秋此暂过。
  北去河渠瀛海尽,西来山色太行多。
  云迷断岸沉白马,风卷寒沙感逝波。
  寂寞前贤栖隐处,白云犹护旧岩阿。


  金堤浮翠
  清 董玧
  翠色绵绵映女墙,金堤环抱古灵昌(即古灵昌湖,在宣防宫遗址西北约0.5公里处,今人称为“滩”)。
  游人揽胜多登眺,西望峰峦接太行。

 
  天台表胜
  清 成朝彦
  故道黄河久不归,天台仍自表巍巍。
  当年胜概留千古,西涌流沙向岸飞。

 
  瓠子堤怀古
  清 刘以洽
  长沙万里耀金光,瓠子古堤回异常。
  俯瞰龙潭秋日紫,遥瞻鲋岭暮云苍。
  当年沂流沉璧马,此日沿堤树绿杨。
  武帝已崩山河改,世人犹说汉宣防。


       瓠子堤怀古
  清 成朝彦
  滑台城外色苍苍,回溯千年忆汉皇。
  致祭波头沉璧马,负薪河畔命冠裳。
  淇园竹下鱼龙伏,瓠子口填稼穑忙。
  数大残堤留不朽,往来似指旧宣防。





 

 
     
宣防宫遗址探究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