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5 18:20
秦朝时,淇河卫地设有朝歌和黎两邑,分别为位于古朝歌和大伾山北。汉朝时,淇河卫地设有朝歌和黎阳两县,朝歌属河内郡,黎阳属魏郡。后汉三国时,淇河卫地终被曹军从袁绍手中夺去,归魏国版土。
在此期间,淇河卫地也发生了几件事情。一个就是缇萦救父路经黎阳。淳于意是西汉初齐临淄(山东淄博东北)人,姓淳于,名意。淳于意当过齐太仓令,曾从公孙光学医,并从公乘阳庆学黄帝内经,得扁鹊脉络。他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成为一代名医。因医病得罪权贵小人恶孽,被判肉刑,就是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淳于意被押解到长安受刑。
淳于意唯有五个女儿,小女儿缇萦历尽苦难随父前往长安,越级申冤,拼着性命替父伸诉,上书汉文帝,愿以自身替父受刑。汉文帝大为惊奇,甚有恻悯之情,遂赦淳于意之罪,令其父女还乡,并自此废黜墨、劓、剕三种刑罚。父女回乡路经黎阳,淳于意一病不起,魂归灵河,缇萦无耐,只得葬父于黎阳大伾山北麓。可惜墓址今已成为平地。张肯堂《浚县志》记载:意卒,缇萦帅姊四人为父筑墓,高五丈许。后来缇萦也成了西汉时期一代女杰名医。我很是赞美这样的巾帼女杰:
杰女汉名医,芳龄救父难。须眉巾帼敬,恨隔古今怜。
老父无男子,缧中命惨寒。西行风雨冷,诣阙上书冤。
获救离京城,黎阳父疾顽。人生多命苦,葬父大伾山。
感佩芬芳女,魂留起雾岚。今生灵转世,倩影故乡仙。
再就是东汉时期,建武元年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农民起义军后,归途率军队路经黎阳。刘秀令在大伾山上筑起青坛,在山上祭告天地,并赐此山叫青坛山。至今大伾山西麓的山门上仍有“青坛紫府”横额,山门建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青坛”指的就是青坛山,“紫府”意思是神仙所居之处。汉代崇尚道家,道家理论成为汉朝治国的理论。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所以刘秀除了祭告天地,也有“紫府”寻仙问道之意,一代帝王的言谈举止,影响着后世。
清康熙十年王寅宾在大伾山壁崖上所题的“蓬莱得道祖师纯阳吕帝君铭”,就带着这种印记,铭中的“女女女也,女女女也,女女女也,母母母也”体现着道教的玄乎其神,文中都是些故弄玄虚的变体字,其实没有这些汉字,这就是所谓的道家谶语,与《道德经》相去甚远。
王寅宾的铭文写在吕祖洞旁,第一个就是“皋”字的变体,意在说大伾山依偎大河。“女”为二十八宿之一,王寅賓把吕祖张三丰看成了天上的星宿,是得道的神仙。文中有“边”字的变体,故意将繁体中的“方”换成了“口”,此口不是口,仍是方,隐含着道家的外圆内方人生哲学。后面的“女”仍不是女性之女,而是有产生出其他事物能力和作用的神仙。后面变体字 “自一力白”,“一力”似“万”,“力白”似“召”,“白”为“清白”,是在说张三丰盖世无双,做人清白,无私欲杂念,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最后的变体字“自一友”,意在表白王寅宾自己与张真人本是同道,张真人是师也是友,是在抬高自己的身价。“母”即西王母,张三丰与西王母为邻,又是王寅宾的老师和朋友,王寅宾一定也是一个得道神仙。真是修道入魔,不可救药!
直到后汉三国建安九年(204),曹操欲攻打邺城,为了运粮草,在浚县淇门镇的淇水口用大枋木筑堰,集淇水入淇河古道白沟,以通漕运,后人便称此地为枋头,当年的枋头成了黄河文石津渡口通向邺城南北大道上的要塞。
连年战争已使淇奥人烟稀少,晋咸和八年(333),石虎迁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十余万户,以发展函谷关以东的关东,并以蒲洪为龙骧将军都督流民。东晋永和五年(349),蒲洪投降东晋,次年流民蜂拥西归时经枋头,大家一致推举蒲洪为头目,蒲洪自称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并开始在枋头筑成。后来苻坚被其部将麻秋鸠杀,其子苻健又杀了麻秋,自称晋征西大将军,在枋头城开始修建宫室。公元351年,苻健离开枋头城,入长安称帝,即为前秦。
魏太和四年(369),晋大司马桓温率师伐前燕,渡文石津驻扎枋头,前秦苻健率师助前燕,大败桓温于枋头。前燕主慕容暐许割虎牢以西之地答谢苻健,后又反悔,苻健大怒,于太和五年率军伐前燕,直杀到前燕京都邺城,然后还师经枋头,改枋头为永昌县(昌水县)。公元525-527年的后魏孝昌年间,曾在枋头置汲郡。这些都是后话。
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汉末军阀袁绍大将颜良围曹军于距黎阳关甚近的白马。曹操设计迷惑袁绍,袁绍误判曹军偷袭邺城,遣主力撤离黎阳去救后方,曹操急派张辽、关羽解白马之围。颜良力战关羽,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也正是这次关羽刀劈颜良,也引出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寻兄,终有刘关张黎阳古城相会。颜良被关公斩杀后,尸体被葬于今浚县东北十八里的酸枣庙村附近。清康熙年间,浚县知县刘德新立碑,上写“汉将军颜良之墓”。叹颜良:
将勇无谋帅少才,北方半壁命悲哀。
青龙偃月亭侯举,头落魂飞战未开。
自从曹操与袁绍开战,后来又攻打乌桓,历史把曹丕推到了历史前台。据《武帝纪》记载,建安八年十月(203),曹军到达黎阳,时未称帝的曹丕写了《黎阳作》其一、其二。两诗写出了秋冬之际凄风苦雨中行军的艰难困苦,可见当年卫地黎阳秋冬之际的一派萧瑟。
建康元年正月,准确地说是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死于洛阳。曹丕当时在邺城,袭位魏王,三月改为延康元年,六月率军从邺城南征,正好经过黎阳。而曹丕此次经过黎阳,是在延康元年六月,又写了《黎阳作》其三,曹丕在建安十四年之前主要是四言诗的写作,这次改成了五言,其三是在写行军时威武雄壮的军威,由此引发感想,以及抵达黎阳时的感慨。此诗暗以文王自比,表示要建立新王朝,并有追封曹操之意。
连年征战使得生灵涂炭,一片荒凉,看了使人伤情。曹丕率军自邺城而南,途径黎阳,隔着滔滔黄河遥望大伾山,见大伾山孤峰突起,山势高峻而巉峥,倍加思念起故乡。于是写下了《黎阳作》其四。
《黎阳作》其五借用自然界的白露、水波、明月、天河、星星、草虫、孤雁衬托主人公的心情,使人引起联想,这是曹丕惯用的笔法。诗中主人公恍若一只失群的孤雁,从而引发出无尽的思乡之情。诗中主人公的绵绵思乡之情达到了高潮,但诗人却又在令人断肠声中戛然止笔。也有人认为此篇是其一,也有人认为《黎阳作》只有三首。
曹丕的《黎阳作》五首全文如下:
其一:朝发邺城,夕宿韩陵。霖雨载涂,舆人困穷。载驰载驱,沐雨栉风。舍我髙殿,何为泥中。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载主而征,救民涂炭。彼此一时,惟天所赞。我独何人,馀不静乱。
其二:殷殷其雷,濛濛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遵彼洹湄,言刈其楚。班之中路,涂潦是御。辚辚大车,载低载昂。嗷嗷仆夫,载仆载僵。蒙涂冒雨,沾衣濡裳。
其三: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驤。金鼓震上下,千戚纷纵横。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徳,胥宇识足臧。经歴万歳林,行行到黎阳。
其四:奉辞讨罪遐征,晨过黎山巉峥。东济黄河金营,北观故宅顿倾。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蕃丛生。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被桑梓兮伤情。
其五: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曹丕,字子桓,魏文帝,文学家。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小博览古今经传、诸子百家,八岁能文,善骑射,好击剑。曹氏父子成就了建安文学,为建安文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四十首。曹丕的《黎阳作》有着与黎阳割不断的情节。
后汉三国时期,最富庶的地区,也是军阀混战最激烈的地方,军阀混战养成了一般人战争杀人的习惯,黎民百姓死伤无数。人口集中的黄河流域,千里没了人烟,邺、宛等地被掠杀一空,华夏精华之地成了废墟。皇帝住进寒舍,百官没有饭吃,军队到处抢夺。据说孔融曾主张吃不认识的人,认为与吃猩猩鹦鹉没什么区别,不算有罪。曹操也曾吃过人肉干,军阀不但杀人,而且吃人,致使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性命不保,中原户口十不存一。曹操统一北方后,占有十二州土地,人口却不及汉朝时一个州或一个大郡。黄河流域是人力、物力、财力、文化、政治的中心,但却遭到了严重破坏。内战是最可怕的罪恶,几百年积累的经济、文化、人口,挡不住内战残酷的破坏。淇河卫地也没能躲过三国时期的这场浩劫,哪里还谈得上千古淇河文化,千古淇河显得空前萧瑟。
西晋后来夺了曹家的地位,西晋用的是阴谋诡计,用血腥屠杀篡夺的曹魏天下。西晋得了天下后,又厚颜无耻地大肆宣扬儒家道德,自己说一套做一套,上梁不正下梁歪,搞得整个社会道德标准与实际行动成了两张皮。西晋从武帝时期就开始分封同性诸王,授予诸王兵权,造成强大的分裂势力,加上贾南风的蛇蝎歹毒,致使八王混战。短短的53年,西晋就崩溃了,此后便是华夏的南北分裂。西晋统治下的千古淇河,显得更加萧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