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其中,以碧霞元君宗教信仰体系为代表的浚县民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人们把这些宗教文化现象统称为“碧霞元君现象”。当前,我们要正视其文化传统的积极价值,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根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一论“碧霞元君现象”
扶危济困的宗教内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持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翻开厚重的历史典籍,我们不难发现,托起浚县灿烂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宗教民俗文化。千百年来,每一次的天灾人患过后,或是每一个相对安稳的历史时期,宗教文化,便彰显出了安抚人们心灵的独特魅力。使人们一心向善、祈求国泰民安的良好夙愿找到精神寄托,为社会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明代建于浮丘山的碧霞元君行宫,更是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碧霞元君,是道教传说中的女神,原本泰山是她享受祭祀的地点。历史上,碧霞元君以其慈悲宽广和有求必应的胸怀被四方百姓顶礼膜拜。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人们在浚县浮丘山下建起了碧霞祠。直至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浚县知县蒋虹泉移至浮丘山巅。至此,香火更加旺盛。浚县正月古庙会也由此发展壮大。碧霞元君做为道教中的女神,其形象本身就有亲和力。在豫北一代,人们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老奶奶”。俨然是人们心中慈祥的长者,是可以托付精神寄托的家长。所以,浚县老奶奶这一慈悲为怀的形象被大家广为接受。人们成群结伴来到浚县,在碧霞元君面前烧香许愿,心灵得到安慰,精神得到寄托。
古代由于人们受生产力低下,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和封建制度统治的多重压榨,生活艰难困苦。在现实的困境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求助于碧霞元君的护佑。比如,山东东明一代,由于紧邻黄河,水患频繁。每一次水患,人们都遭受巨大的灾难。每年,这里的百姓都会自发的来到浚县,其目的就是祈求碧霞元君护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的活动,无形中给于百姓们对以后美好生活的期盼,从客观上更是增添了抗拒自然灾害的自信心,从而避免了因此而产生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年的平安与健康,是每个百姓心中的祈福与祝愿。在前来浚县碧霞元君面前烧香许愿的人们,无一不怀着这样的心情。百姓生活讲究和睦邻里、儿女孝道。至今,在很多地方,谁家与人发生了矛盾,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谁是谁非老奶看得清。可见“浚县老奶”成了他们心中的天平。很多人在觉得某人在有些事情上处理不妥,来浚县老奶面前倾诉。这样,心里就得到了安慰,心里的气就烟消云散了。做错了事情的人也是一样,来到碧霞元君面前忏悔,请求神灵原谅。就这样,等大家烧过香,一同回家时,先前的矛盾都在彼此一笑间悄悄化解了。
再比如,在有些地方,来浚县赶会,大家很慎重。大家甚至用放石子和手势来表示对去或不去赶庙会。这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碧霞元君的敬畏,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人们“言既出,行必果”的美德。潜移默化中培养人们准守诺言,真诚守信的良好习惯,这对于人与人或是家庭与家庭的融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台湾著名学者龙应台对于和谐这样理解:和谐,就是博爱、平等,人与人和睦相处。可见,浚县碧霞元君宗教信仰体系所表达的内涵是与和谐思想一脉相承。综上所述,浚县碧霞元君为体系的宗教文化蕴涵着十分丰富的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优秀思想和卓越智慧,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样,我们才能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彰显和谐社会的中国特色。
二论“碧霞元君现象”
有求必应的慈悲胸怀极具时代精神和传统美德
著名的民俗学者倪宝成先生这样讲道:“浚县正月庙会之所以发展,是受碧霞元君产生的宗教信仰文化信仰。”浚县碧霞宫自建成起,就被赋予了传奇的色彩。明代,浚县碧霞宫的创建人蒋虹泉对碧霞元君有求必应深有体会。
立于碧霞宫院内的《重修碧霞元君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一次事件。“……进士蒋虹泉来尹于浚,时且三年,其子思孝病亦三年……医尽术穷……或曰碧霞方显灵兹土,请祷之……末旬日,思孝者病不复有……因其祠之卑隘,(蒋)大捐俸资,迁浮丘山椒……”立于院东侧的这通《重建碧霞元君行宫碑记》,详细记载了修建碧霞宫的来历
据传,自蒋祷碧霞元君十日后,其子病愈,并无师自通,《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令人称奇。这个在封建社会特殊环境下的故事,却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从而更加增添了碧霞元君的神秘色彩和人们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动力。
普通百姓对于生活所给予的希望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平安和睦。总是充满的美好的希望,并为之奋斗努力。人们把各种愿望向碧霞元君表达,很多人从此心里有了信心,做事有了动力。每年除夕之夜,浚县浮丘山香火缭绕,鞭炮彻夜不停。这其中,经商的人占多数。在碧霞元君面前烧烧香,放一挂鞭炮,俗话说,就是向老奶奶表表心意。一年来的生意好与不好,倒是其次。关键是他们认为,一年的辛苦经营赖于碧霞元君的护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良好的经营策略和口碑得到了认可。这就在无形中树立了来要把生意做得更好,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信心。
浚县碧霞元君有求必应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对于百姓的各种愿望都予以接受,成了人们倾诉的对象。而同时,祈福纳祥这一活动,却无形中带动了社会良好的风尚。直到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是由儿女陪同。很多老人在碧霞元君面前表达自己祈求全家幸福安康,儿孙健康,却惟独没有把自己纳入其中。这种为了儿孙和家庭而忘却自我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被儿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很多年轻人和家中的老人来上浮丘山形成了习惯,他们会在这一特殊场合理解父母的苦心,同时更会更加孝顺父母,体察父母的苦心。据了解,很多信奉碧霞元君的地方,当地尊老的传统都很浓厚。
三论“碧霞元君现象”
宗教文化对浚县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经常来浚县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南山朝顶,东山观景”。人们对碧霞元君的顶礼膜拜之情可见一斑。古代,由于交通不便,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香客为了赶浚县庙会每年都提前很多天来,因此而兴盛的餐饮业、住宿业曾经一度是浚县的辉煌。
很多人从开始知道“浚县”就是从浚县山开始的。那么上浚县山干什么呢,用民间通俗的说法就是“拜老奶”。由此产生的文化、经济交流意义重大。因浚县碧霞元君而兴盛的正月古庙会之所以有了今天这样的规模,得益于百姓们的民间支持。往往一个村子有一家去赶庙会,一旦心愿达成,甚至会带动村子的大部分人家来浚县。所以,这样一加十、十加百的连锁效果才成就了今天浚县独有的庙会民俗经济。
当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浚县“碧霞元君现象”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仍然功不可没。人们来到浚县,烧过香,许过愿,总会把带有浚县浓郁地方特色的商品带回家。杨继屯的泥咕咕,后毛村的刀枪剑戟、东张庄的柳编。这些,都是香客和游人们最为青睐的。
改革开放以来,正月古庙会在经济领域的反映十分明显。商贸活动增加了许多产品推广促销会,时尚衣料和美容化妆品最是畅销。来赶会的私家车逐年增多,且档次一年一个台阶。文艺表演也以大型飞车、杂技、驯兽、等占领表演市场。饮食行业多以特色小吃为主导,且年年都有新的品种加入,特色小吃已经成为浚县古庙会的一大亮点。
浚县正月古庙会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长达一个月,每天从周边各地来这里观光游览者多达几万人,高峰期有30多万人,庙会上的高跷、舞狮、盘鼓、秧歌、旱船等民间社火表演丰富多彩,被专家誉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有“华北第一庙会”之称,被确定为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古庙会民间社火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我市举办了首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浚县共接待香客、游人101.13万人,与去年相比增长6.8%。
由此,我们感到,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今天,我们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体现时代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所蕴藏的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