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境内古遗址 浚县境内古遗址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文史事件 - 文史资料 - 浚县境内古遗址
浚县境内古遗址
 
作者:朱彦民博客  加入时间:2011-11-14 15:49:34

一、黎阳仓遗址
  黎阳仓为隋代名仓之一。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建。《太平寰宇记》载:“仓城在县西南隅,袁绍聚粟之所,亦即隋开皇中置仓处也(今大碾附近)”。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称“黎阳仓在大伾山北麓。”
  黎阳仓规模之大,贮粮之多,可与洛口仓(又称兴洛仓,在今河南省巩县东)并重。大伾仓窖遗址在大伾山东麓太平兴国寺南。宋张芸曾过大 ,见仓窖遗址。“画曼录予尝登大伾,仓窖犹存,各容数十万,遍冒一山之上”(崇祯《浚县志》)。《伾山杂咏》:“依山为窖以仓名,当是屯粮为赡兵。若饷大军二十万,也应无计保岩城。”隋末,瓦岗义军曾派徐懋功袭破黎阳仓,并派重兵驻守,足见粮仓地位之重要。
  金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河决阳武(今原阳光禄村),不堵,“河道大变,汲胙流空”“河道改而仓废,大仓窖亦不存焉。”(清嘉庆《浚县志》)
  二、钜桥仓遗址
  钜桥仓是商代一大粮仓。明万历《浚县志》载:“钜桥在县西五十里,周武王发钜桥之粟即此。”清顺治《淇县志》载:钜桥“在县东北,淇河以东,即殷纣积粟地。
       三、军寨古冶金遗址
  遗址位于县北9公里前、后军寨村间。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5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该地春秋时称牵城。《春秋》载“定公十四年(前496年),公会齐侯、卫侯于牵。”《汉书·地理志》载:“黎阳城北十八里有牵城。”清嘉庆《浚县志》载:“牵城在县北十八里,一名脾上梁间”。
  牵城从汉至宋冶铁较发达。《魏书·食货志》:“其铸铁为农具、兵刃,在所有之。然以相州牵口冶为工,故常炼锻为刀,送于武库”。遗址地表散存炉渣、碎铁块、汉代陶片及宋代瓷碗、碟片等。1957年出土较完整铁杵一件,重约20公斤。还发现圆形残窑一座,直径约3米,窑壁用砖砌成,以黄泥涂抹。
  四、大八角古窑遗址
  窑址位于县城西北32公里大八角村北。遗址断崖处暴露残窑5座,排成一线。相传大八角有72窑。
  现存残窑大小各异,呈圆形,高约2至5米,平底,壁厚约0.3米。窑内土褐色,杂以红烧土块、残块及少许瓷片。经鉴定,该遗址为汉至宋砖窑。
 《太平寰宇记》载:“宛城……在卫县(今卫贤集)北四十里。”《水经注》:“宛水自堰东注宛城,西屈迳其城南(即今大八角)”。
  五、卫贤古窑遗址
  遗址位于县西南25公里卫贤集东北约500米。今存古窑4座,呈椭圆形。1977年8月上旬,安阳地区文物普查队清理了一座古窑。该窑呈东西向,窑室通长4米,东部宽1.02米,中部宽1.3米,西部宽1.17米。窑室中部高2.2米,壁厚0.2米,呈砖蓝色。窑室东部为火膛,深1米,宽1.1米。前窑门上宽0.6米,下宽0.8米,高1.46米,壁厚0.3米。后窑门上宽0.3米,下宽0.6米,高1.6米,壁厚0.16米。窑门用砖封闭。窑室内残存绳纹碎砖、筒瓦等。砖窑属何时期,尚未鉴定。
  六、北纸坊古窑遗址
  遗址位于卫贤乡北纸坊村后街,东西长100米,南北宽20米,面积2000平方米。窑群分布于村内大街路北,裸露地面30余座,呈圆形,直径约1.5至2米,壁厚0.2米,壁上有下垂欲滴琉璃渣。
  七、卫贤西北古窑群遗址
  遗址位于卫贤集西北1公里处,西滨淇河,东靠河堤,南北长约1公里,双行排列,约有百余座。村民平整土地和淇河复堤时遗址毁坏殆尽。唯苹果园内尚保存一座完整古窑,圆形,直径5.16米,残深3.85米,窑门券高1.67米,宽0.86米。窑四周有3个烟道,宽均为0.65米。窑内遗砖长0.5米,宽0.27米,厚0.135米,重25公斤余。
  八、交卸古窑群遗址
  遗址位于卫贤乡交卸村西南淇河堤内,有残窑数十座,分布广泛,直径约5米,窑壁厚1米。属何时遗址,尚无定论。






 

 
     
浚县境内古遗址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0392-2181169 邮箱: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