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山位于浚县城南侧,儿时我总叫此山为南山。自卫河西边遥看黎阳古城,城南的山势酷似浮于河面上破浪的一只舟船,于是就叫成了浮丘山。浮丘山海拔高度为101米,大伾山海拔高度为高135米,浚县城海拔高度为58.2米,各位不难算出浮丘与大伾相对于浚县城的高度。浮丘山东歭伾峰,南毗旷野,西环卫水,北负古城,坐落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处在北纬35.64度,东经114.51度。
浮丘山东侧有一条青石砌成的登山盘路,原来的青石盘路尽头是用青石筑成的上下六层十八级石阶,过了石阶,成了用砖石铺成的小盘山路,两旁古柏成行,苍翠挺拔,小盘山路通往碧霞宫。如今成了斜坡路,石阶的尽头成了行政机关。
华北平原原本是茫茫水域,由于众多河流携带泥沙,经过漫长的岁月,才有了华北大平原。浚县境内有火龙岗、童山、善化、白祀、浮丘、大伾、紫金、凤凰等山峰,其中紫金山、凤凰山就是被慢慢埋进地下的,并不是山自己下陷。如今虽然没了河流携带泥沙,但我们处在西风急流里,大风每年从黄土高原带过来的泥土也不可小觑,千百年后山的相对高度还会降低,甚至没入地下,紫金山、凤凰山那时间连影子也不会看到。
通往山顶碧霞宫的小盘山路左侧有一处庄严肃穆的院落,上题:“浚县烈士陵园”。大门两侧的红墙上写着:“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进入陵园,迎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纪念亭,亭柱上铭刻有烈士们生前的豪言壮语,还有赞歌和挽联。亭子中间竖着一块巨碑,碑的正面是“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背面刻携着烈士们生前的壮烈事迹。亭的后面是烈士纪念台,台后是烈士墓,墓内安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共有七十多座。墓的四周青松苍翠,绿竹繁茂,小草青青。据说这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
抗日战争时期,浚县人民不怕流血牺牲,不屈不饶,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浚县党组织曾护送刘少奇、吕正操、邓小平、肖劲光等安全过境。日本投降后,浚县城经历了两次解放。1945年8月23日凌晨,冀鲁豫分区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包围了县城,经过一天攻击战,敌人出逃,浚县城第一次解放。1946年9月中旬,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浚县城沦陷。1947年4月18日,刘邓大军大兵压境,浚县城第二次解放。解放战争期间,浚县人民武装与敌先后进行过无数次战斗,浚县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教育子孙后代珍惜幸福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这些英烈们!
浮舟山上的碧霞宫,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隐约于苍松翠柏之中,古香古色,清静幽雅,庭院深深。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即1542年,后又经清代顺治、康熙、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等年间扩建、重建,建在浮丘山南端的最高峰,坐北面南,以南北轴线为中心,两廊对称,前后三个院落,殿宇八十余间,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是一处宏大的道教宫观。
山门外对面是一座遏云楼,俗称古戏楼,戏楼古朴高大,楼前是宽阔的场地,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与碧霞宫山门相对,建在一个高3米的平台上,分前台、后台,后台是硬山顶,前台是四梁八柱,卷棚顶。石柱上刻有对联:
山水簇仙居,迎壁榭丹台,一阙清音天半绕;香花酬众愿,看酒旗歌扇,千秋盛会里中传。
瘟岂妄加于人,唯作孽者不可追;神祗行所无事,常为善者自获安。
对联写出了碧霞宫的地理环境和古庙会的盛况,很是得体中的。我也给来上一联:
生旦净末千古兴亡胜负可家可国可天下,美丑善恶万年离合悲欢能文能武能鬼神。
向北走过戏楼前的广场,前面是二级月台,高3.2米,宽56米,长26米,十七级踏跺可以上下,据说是1985年修建的。再向前是一级月台,台上有山门,山门三间,上有月台。月台建有石坊,石坊两侧各有一尊石狮,石狮姿态雄健。
山门为中柱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顶上有九道脊,正脊一道垂脊四条,戗脊四条,前后共九条。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据说四绝神是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将。两扇朱红大门各镶嵌有九行八十一个铜泡,大门两侧各有小门,小门上同样各有铜泡,分为九行共六十三个。大门上悬一匾额,上写“碧霞宫”。山门下两根石柱上有对联:
浮山妥圣灵, 峰连伾峙, 两道青螺扬峻德;卫水环神刹,涛接淇泉,一泓白练漾神功。
庙貌巍峨,遍群伦,降祥锡福,不但育婴保赤;山门壮丽,合寰宇,崇德极功,岂惟踵事增华。
进了碧霞宫山门,左侧有巽宫楼,右侧有乾宫楼,两厢四帅殿,钟鼓二楼左右相对。四帅殿有对联:
列位震方,偕巽风以宣示正教;班居东面,借艮山而禁绝旁门。
承坤顺于西,扶起极乐世界;秉乾行于北,永护清净法门。
庙貌维新,表神功之滋大;法坛永护,翊圣德以弥尊。
宣煦育之慈祥,功存保赤;赞生灵之赫濯,威镇锄奸。
院内有长方形莲池,池上架石劵桥一座,一条通道直至二门,三个二门各建一座门楼。中间门楼为庑殿顶,四面有坡,向四角伸出四条脊,顶上一道五脊六兽,门呈如意斗拱,为清康熙四十二年,即1703年重修。门楼顶棚全用木架堆成,结构复杂,形式奇绝。门楼内外各嵌一个匾额,前面匾额书“伊尔多福”,背面匾额书“群生系命”,中门两侧是四值符殿。二门上有对联:
恩遍寰区,以坤厚博大之德,位岱宗而钟灵毓秀;泽普生民,本慈宁恺悌之怀,居浮巅而保世佑人。
有感斯通,凡子庶群黎共沐恩泽于泰岱;诚无不应,俾遐方异域威仰声灵于浮丘。
镇灵岳於泰峰,恩垂东隅;移发驾于浮麓,德沛中天。
德合牖民,顺天行以布化;功隆保赤,赞坤元而资生。
走过拱桥,越过莲池,进入二门来到中院,院落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廊各七间,中间五间为阎罗殿,听说原来有十殿阎罗,有阴司报应塑像,甚是恐怖。东廊南梢是三曹官,北梢是罗祖。西廊南梢是包公庙,北梢是财神。紧接两廊,又各建有三间配殿,东为子孙殿,西为眼光殿。两殿对联:
德主广生,佐以寒暑灾祥之均调,而厥生不害;功能造化,登诸安全仁寿之善地,而其化弥光。
本天地之大德以成能,生生不息;运阴阳之枢机而育物,日日常新。
大殿就在高台之上,是碧霞宫的主体,地面青石砌成,殿前甬道斜坡上铺着云龙石,为御道,云龙石雕有二龙戏珠。云龙石测有石阶,可通上下。大殿由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加回廊式后殿组合建成,均有琉璃瓦覆顶,四周回廊。歇山顶没有正脊,呈滚圆形顶,每面有垂脊两道。悬山顶两山向外悬出一厦,正脊一条,五脊六兽四条。拜殿的五间明间和两次间各开四扇通楣条棂格扇门,两梢间是木雕透棂窗,精雕有花卉鸟兽图案。左窗嵌有“灵镇东岱”,右窗嵌有“光映西池”。檐下绘有二十四孝图、子路问津、河马负图和女娲补天等画。
后殿内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又叫风磨铜宝葫芦,高2,5米,围长3米,年久不朽,金光闪烁。大殿内雕梁画栋,三座砖雕莲花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木橱透雕龙、凤、花卉,橱内各塑有一尊女神,中间一尊是碧霞元君,是碧霞宫的主宰。金冠黄袍之中,三位女神端坐如圭,中间的碧霞元君宽厚,左侧的珮霞元君仁慈,右侧的紫霞元君爽直。
大殿画有八仙壁画。出得大殿回望,云龙石前一座八棱铁香亭,香烟缭绕。绕过大殿向后再去,走过琼宫妥圣门,便是碧霞宫最后一个院落,院内有三座高楼,中间的叫寝宫楼,气势巍峨。楼分上下两层,都有彩色琉璃瓦砌成的花纹厦顶,四周飞檐挑角,凌空峭峻,楼脊正中安置有麒麟宝瓶,挑角飞檐上都有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飞鱼、海马等饰物。楼每层三间,四周都有走廊,可以绕行,所以又叫转角楼。两座陪楼各三间,均是两层,上下都有走廊。登楼远遥,一片红墙黄瓦,绿树遮掩的建筑群尽收眼底。
出了碧霞宫后门,就是千佛洞石窟,一个凸起的小山头,小巧壁峭,南北有10米,东西有5米,小山头的西侧石壁上开凿有千佛洞石窟。石窟大小两个,大窟位于南端,洞口之上刻有“佛国”二字,并有六个外文。洞内雕凿有966个大小石佛。北端的较小,洞内石壁四周雕有120个石佛。多为唐代雕凿,估计与则天皇帝信佛有关,有宋代、明代年间的题记,可惜长期风化侵蚀,多已损坏。
站在石窟向北遥望,那里就是浮舟山的后山,后山就是尼姑庵的所在。当年,那里有一片桃林,尼姑庵原叫桃花庵,就在桃林之中,《桃花扇》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庵中一个尼姑爱上一个后生,然后私下生子,然后偷偷送人,然后那个孩子状元及第,最后鬼使神差地叫他们母子相认。真个是:
桃花庵外唱黄莺,花艳浮丘露带红。缘遇林中影燕婉,春风染尽起恋情。
歌声飘处日西斜,剩有余香满眼空。月下桃花中冓语,于归心醉笑出声。
桃花情恋自浮丘,莺酣燕嬾起怨愁。无数亭台无数草,红绡香断望楼头。
浮丘山上也是道佛同在,大伾山上的佛道分作东西,浮丘山上的道佛分作南北。只是此山上的佛教在大唐以后没有什么发展,而道家文化却在明朝初年抓住了发展机遇。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佛教是外来的,起初属于教育,讲的是觉己、觉人、觉他,最高理想是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道家的典籍是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是佛法三藏,也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佛道追求的终极是相反的。可惜二者都没有被历代帝王用于治理天下,帝王们独尊儒术,把孔子奉为万世师表,而用道家炼丹之术祈求自己的长生不老,用佛教教育芸芸众生。
我把碧霞宫的《二十四孝图》简要做个介绍:
孝感动天 说的是远古帝王舜,其父与继母及异母弟弟多次加害于他,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当年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戏彩娱亲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自己年过七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岁。笑口常开,自得其乐,乐己乐人。人不可泯灭童心,童心可以使自己青春永驻,童心利己利人。陷逆境应自强,处涸辙当尤欢。
鹿乳奉亲 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为父母治眼疾。
百里负米 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但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说是后来子路富贵,常常怀念双亲,孔子赞扬说:“子路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
啮指痛心 说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真是母子连心啊!曾参学识渊博,他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看了上面几幅图画,我要说上几句:如今不孝儿孙有增无减,为了钱财良心丧尽。钱之为贵,犹如神之魂,亲如手足。看似薄纸,无德而尊,无势而威,上可通天,下可入地,危可转安,死可转生,贱可变贵。是故为钱大动干戈,六亲不认,爹娘抛弃,绝亲情。纷争非钱不能,怨仇非钱不解,官职非钱不升,名誉非钱不荣,狐朋非钱不交,钱可神通万能。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怎奈物欲横流,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芦衣顺母 有一出戏叫《鞭打苇毛英》,说的就是“芦衣顺母”。孔子的弟子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牛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欲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生儿子。
我还要说几句;为之感动!古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未必能够做到。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原本是一张白纸,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后天的熏陶决定着白纸的颜色。善者是大彻大悟,恶者是不通人生真谛;善者人魂之转世,恶者兽类之投生。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短若毫秒,善者从流,恶者无道。后世子孙享先辈善者之福,受先辈恶者之罪,恶者不虑自己子孙,他人何干!
埋儿奉母 这个晋代隆虑郭巨迂腐透顶!老幼皆是宝贵的生命,岂能为老害幼,能下得了手?真是兽类不如!如果是处在今天,我第一个请求枪决郭巨!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标准不同,封建帝王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总要搞出些愚民把戏,将芸芸众生玩于股掌之上。
卖身葬父 严凤英、王少肪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就是说的“卖身葬父”。东汉千乘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又亡,董永卖身葬父,行至槐荫遇一女子,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从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怀橘遗亲 三国吴县华亭六岁的陆绩,随父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袁术笑他,他却说母亲喜欢吃橘子,要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很是惊奇。据说陆绩成年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卧冰求鲤 虽说神话,却也是大度宽怀,不记父母怨恨,以情感化继母。琅琊王祥生母早丧,继母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扼虎救父 晋朝十四岁的杨香,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父子连心,杨香当歌!
乳姑不怠 唐代博陵崔山南,其曾祖母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曾祖母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曾祖母病重时召集全家人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曾祖母所嘱孝敬祖母。羊羔跪乳,乌鸦返哺,人间也有“乳姑不怠”。人间自有真情,世间还是好人居多。
涤亲溺器 北宋分宁黄庭坚,他虽身居高位,但却侍奉母亲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看看如今,个别寡廉少耻之人少有得势,少有几个臭钱,就不可一世,呼东唤西,除了吃饭自己不得不张口动嘴,当然也有动手动脚的时候,但自己的“溺器”他自己是不会去动的,更何况父母的了。新时代的公仆,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
弃官寻母 宋代天长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精神可嘉,但扔掉工作不可取。人生是吃穿住行,人生是喜怒哀乐,人生是相互地搀扶,人生是代代传承。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家庭、父母、儿女,事业,工作,政绩等等,都要相互兼顾,相辅相成,这才是人生。
余下的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哭竹生笋、尝粪忧心等等多是些封建糟粕,教人愚孝,使人迂腐,全是些愚弄众生的垃圾,就不介绍了。堂上二老就是佛啊!虽说其中不乏封建宗法礼仪,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也有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赋予新时代的内容,教化芸芸众生。为人不孝,何言尽忠,何言报国,何言为天下黎民苍生?若大一个国家如果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社会自然也会平安和谐,也必然会很少出现祸国殃民的社会败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