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1)
――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秋雨
序 今日浚县,昔日之黎阳,秋雨乃浚县一游子也。集咏故乡之诗,聊以欣慰。夜来独自灯下,把玩欣赏。况浚地召我入梦境,诗词诱我写文章。魂游故土之山水,回忆童年之时光。襟山带河,古城如画;青螺物华,灵秀人杰。细研诗句行间,追寻风物当年。醉魂长风起舞,举杯梦幻明月。
先秦时代
1、凯风
凯风自南, 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晛睆黄鸟, 载好其音。有子七人, 莫慰母心。
——《诗经·邶风》
大意:催生万物的和风自南而来,吹拂着酸枣树幼苗。幼小的酸枣树苗茁壮茂盛,母亲养育子女多么辛苦劳累。催生万物的和风自南而来,吹拂着酸枣树长大。母亲伟大又慈祥,我等却不能成大器。婉转的黄鸟,动听的叫声。有孩子七人,没有谁慰藉母亲的心。
《诗经·邶风·凯风》是一篇作者的自责诗,同时也歌颂了伟大母亲,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篇七子敬孝继母的诗。该诗用象征和比喻的艺术笔法,用暖意的凯风象征母亲的养育恩情,用酸枣树苗比喻孩子,凯风、棘树、寒泉、黄鸟构成有声有色的一幅图画。后又反覆重叠,最后画龙点睛,落笔在孝道之上。诗人设喻贴切,用字工稳,感情真挚,情在其中。该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六朝以前常有人为妇女写挽词、诔文,后人也常用凯风、寒泉典故代表母爱。在外的游子,当读《凯风》。泉在浚之下,写的就是今日的浚县。周武王灭纣之后,分殷地为邺、牖、卫三国,浚地属卫,浚地即今日浚县所在地。有寒泉可推知,当年浚地水源丰富,可如今变得干旱,浚县正在运作“引黄入内”调水工程,但愿黄河之水也像凯风一样,去润泽浚县大地。
2、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孑孑干旟,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诗经·鄘风》
大意:旗帜高高飘扬,走在浚之城郊。白色的丝镶着旗边,旗下四匹良骏。那个美丽的女子是谁,赠给她何物?旗帜高高飘扬,走到浚之城。白色的丝镶着旗边,旗下五匹良骏。那个美丽的女子是谁,赠给她何物?旗帜高高飘扬,走入浚之城。白色的丝装饰着旗帜,旗下六匹良骏。那个美丽的女子是谁,如何能够聘娶她?
《诗经?鄘风?干旄》当属一首爱情诗,诗中的浚在当时属卫国,故也有人认为是写卫国君主敬爱贤士的诗。诗的主人公赶着装饰华丽的马车,车上旗帜高高飘扬,众多的仆从跟随,要到浚地城中去见他的情人。他不断地自问,应该赠送美丽的女子什么礼物?如何才能够聘娶她?人人都说自古苏杭出美女,看来我的家乡浚县自古也出美女。该诗通过仪仗的浓重渲染艺术笔法,表现出主人公渴望与忧虑、兴奋与犹疑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内心,读后似乎能感觉得到主人公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其对后世的爱情诗篇艺术表现形式影响很大。
先秦时代,我国文学处在萌芽状态,文学同其他多种艺术形态混在一起,文学概念还没有独立形成,还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至于文学的产生,如果说全部来源于人类的劳动,可能不够科学和全面,有些文学作品与劳动并没有什么关联。《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改称《诗经》。《诗经》是黄河流域文化,具有周朝文化的特点,有着浓厚的道德和政治色彩,理智而克制情感。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2)
――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秋雨
汉魏时代
3-7、曹丕黎阳作
3、其一
朝发邺城,夕宿韩陵。霖雨载涂,舆人困穷。
载驰载驱,沐雨栉风。舍我髙殿,何为泥中。
在昔周武,爰暨公旦。载主而征,救民涂炭。
彼此一时,惟天所赞。我独何人,馀不静乱。
4、其二
殷殷其雷,濛濛其雨。我徒我车,涉此艰阻。
遵彼洹湄,言刈其楚。班之中路,涂潦是御。
辚辚大车,载低载昂。嗷嗷仆夫,载仆载僵。
蒙涂冒雨,沾衣濡裳。
据《武帝纪》记载,建安八年十月,即公元203年农历10月,曹军到达黎阳,时未称帝的曹丕写的这两首四言诗,正是当时的景况。两诗写出了秋冬之际凄风苦雨中行军的艰难困苦。可见当年黎阳秋冬之际雨水丰沛,一千八百年后的浚县,秋冬之际变得天干物燥,少雨无雪。保护环境、生态,延缓气候变化,人人有责,关乎子孙未来。
5、其三
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驤。金鼓震上下,千戚纷纵横。
白旄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徳,胥宇识足臧。
经歴万歳林,行行到黎阳。
该诗是在写行军时威武雄壮的军威,由此引发感想,以及抵达黎阳时的感慨。诗人善于用声色的相互渲染进行衬托,诗中抓住象征军威的几个特征,还有声震天地的战鼓,有形有声,震耳炫目,催人振奋。由此突然想起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他曾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基。此处是暗以文王自比,表示要建立新王朝,并有称帝以后追封曹操之意。前半部分战旗烈烈,后半部分情感显露,张弛有度。
研究表明,曹丕在建安十四年之前主要是四言诗的写作。故有人认为前三首诗不是同一年所写。建康元年正月,准确地说是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死于洛阳。曹丕当时在邺城,袭位魏王,三月改为延康元年,六月率军从邺城南征,正好经过黎阳。而曹丕此次经过黎阳,是在延康元年六月。
6、其四
奉辞讨罪遐征,晨过黎山巉峥。东济黄河金营,北观故宅顿倾。
中有高楼亭亭,荆棘绕蕃丛生。南望果园青青,霜露惨凄宵零,被桑梓兮伤情。
当时黄河流经黎阳大坯山东麓,曹丕率军自邺城而南,途径黎阳,隔着滔滔黄河遥望大伾山,见大伾山孤峰突起,山势高峻而峥嵘。因当时古黎阳城位于大坯山北麓,站在黄河东岸的大营前,北观古宅应该是古黎阳城,古黎阳城已是断壁残垣。中观高楼亭亭,当是大伾山上的建筑,因伾山东麓当时还没有天宁寺,所以当有其它高建筑物,那些高建筑物周围却是荆棘杂草丛生。南望田园虽是青青,却似露浸霜打,满目凄惨萧瑟。连年征战使得生灵涂炭,一片荒凉,看了使人伤情,倍加思念故乡。
7、其五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此篇有人认为是《黎阳作》其一。诗借用自然界的白露、水波、明月、天河、星星、草虫、孤雁衬托主人公的心情,使人引起联想,这是曹丕惯用的笔法。诗中主人公恍若一只失群的孤雁,从而引发出无尽的思乡之情。诗中主人公的绵绵思乡之情达到了高潮,但诗人却又在令人断肠声中戛然止笔。
曹丕,字子桓,魏文帝,文学家。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小博览古今经传、诸子百家,八岁能文,善骑射,好击剑。曹氏父子成就了建安文学,为建安文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四十首。建安八年,即公元203年,魏文帝曹丕时未称帝,从征袁谭时自邺城至黎阳,写《黎阳作》诗五首,也有人说是四首,有人说是三首,且写作时间也有异议。曹丕的《黎阳作》,有着与黎阳割不断的情节。
历代咏故乡浚县诗词自赏(3)
――我的家乡系列之八
北国蓝冰
南北朝时代(1)
8、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
舟师会孟津。甲子阵东邻。雷辕惊戏鼓。剑室动金神。
幕府风云气。军门关塞人。长旍析乌羽。合甲抱犀鳞。
星芒一丈焰。月晕七重轮。黎阳水稍渌。官渡柳应春。
无庸奉天睠。驱传牧南秦。繁词劳简牍。杂俗弊风尘。
上洛逢都尉。商山见逸民。留滞终南下。唯当一史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二
当时官渡与黎阳隔着黄河相望,被分隔在偏南北的两岸,渡口位于延津。宋朝赵光胤黄袍加身的兵变陈桥,当年就处在黄河东南,而如今却在黄河北侧,是黄河后来向东南改了道。最早大运河的开挖始于战国,魏国都城移至汴梁,梁惠王开挖鸿沟,把黄河与淮河连了起来,惠王先把黄河水引入浩淼的蒲田泽,继而引入淮河,而如今官渡附近的雁鸣湖当是蒲田泽遗迹。设想诗人自建康(南京)坐船沿水路出发,应是先进入淮河,然后沿战国时开挖的运河行至官渡黄河渡口延津,经延津渡口沿平坦缓流的黄河逆水向西至孟津。“黎阳水稍渌。官渡柳应春”两句,应是诗人经延津渡口时所看到黄河两岸的初春景色。
9、庾信 任洛州酬薛文学见赠别诗
子居河之曲。英彦本连踪。盐形或变虎。鼎气乍成龙。
若人承载德。宫墙定数重。五衢开辩路。四照起文烽。
曰余滥推毂。民愿始天从。上洛分都尉。弘农开附庸。
羊肠连九阪。熊耳对双峯。白石仙人芋。青林隐士松。
北梁送孙楚。西堤别葛龚。故人倘书札。黎阳土足封。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周诗卷二
疑问:薛文学的封地可是黎阳,薛文学在黎阳主过政吗?我不得而知。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西晋亡国后随父南迁江东,王、谢、桓、庾成为东晋四大家族。东晋亡国后,庾信成了梁太子的东宫学士,而武帝喜欢艳诗,于是庚信就成了艳诗高手。国家的不幸成就了庚信,他与徐陵的艳诗并称“徐庚体”,徐庚体成了艳诗的代名词,一时风靡江南。
庚信三十六岁时,梁都建康被围,武帝被饿死,太子继位被杀,庚信逃奔江陵投湘东王。湘东王平乱继位称梁元帝,庚信被封为侯爵,出使西魏。出使期间梁被西魏所灭,梁元帝被杀,庚信故国成梦。
北朝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庚信因艳诗已负盛名,因而受到鲜卑人西魏的器重,滞留西魏官至车骑大将军。后南北朝通好,各自准许回归旧国,南朝便点名索要庚信。北朝放还了所有的人,唯有庚信和王褒未能如愿,直到庚信老死。尽管庚信在北朝被尊为文坛宗师,贵极人臣,但他身处异族,身仕敌国,那种羞辱和内心的痛苦无法言表,那种对古国的思念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更加强烈。
青年庚信浮艳随波,写了不少艳诗。老年庚信深沉苍凉,他能够熟练运用声律、典故、骈偶等修辞技巧,留给后世不少回忆梁朝亡国与思念故国诉说身世的千古名篇。真可谓“楚歌绕恨曲,南风多死声。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10、徐陵 中妇织流黄
落花还井上,春机当户前。带衫行障口,觅钏枕檀边。
数镊经无乱,新浆纬易牵。蜘蛛夜伴织,百舌晓惊眠。
封用黎阳土,书因计吏船。欲知夫婿处,今督水衡钱。
――乐府诗集卷第三十五相和歌辞十?清调曲三
另载《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陈诗卷五》
大意:春暖花开季节,黎明即起。梳洗打扮之后,就忙于织布。蜘蛛伴着织布到夜半才算睡下,黎明的时候,喜鹊的叫声把她惊醒。原来是州郡掌簿籍的官员坐船前来报喜,说是夫婿封地黎阳。想问夫婿现在何处,说是正在督收封地供奉的钱粮。
徐陵,字孝穆,祖籍今山东郯城。幼年聪慧,早年以诗文闻名。与庚信同任梁太子学士,合庚信艳诗称“徐庚体”。历任尚书度支郎等职。他的家族纵横政坛文坛百年,门第显赫,后人辑有《徐陵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