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山——我的家乡系列之六 浮丘山——我的家乡系列之六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文艺作品 - 浮丘山——我的家乡系列之六
浮丘山——我的家乡系列之六
 
作者:秋 雨  加入时间:2010-4-13 10:52:43

浮丘山(1)

清明时节,我回到了家乡,几位同学陪着我登上了浮丘山,其中当然少不了我的同桌女班长。我们自浮丘山东侧沿着青石砌成的登山盘路上山,原来的青石盘路尽头是用青石筑成的上下六层十八级石阶,过了石阶,成了用砖石铺成的小盘山路,两旁古柏成行,苍翠挺拔,小盘山路通往碧霞宫。如今成了斜坡路,石阶的尽头成了行政机关。

我对同学说:“此山处在县城南侧,儿时我总叫此山为南山。可为什么要叫浮丘山?”女班长回话:“问的问题多傻!你如果自卫河西边遥看黎阳古城,城南的山势酷似浮于河面上破浪的一只舟船,于是就叫浮丘山了。”几个同学给女班长开玩笑:“秋雨是在故意逗你,你还真认为他傻呀?我们都不回答,就你抢着说话,成傻妞了吧!”

女班长也不示弱,对着我说:“我也要考考你!浮丘山有多高?范围有多大?”我回答说:“浮丘山高101米,大伾山高135米。而县城的海拔高度是58.2米,那么浮丘与大伾的高度是海拔高度还是相对高度?请你回答。浮丘山东歭伾峰,南毗旷野,西环卫水,北负古城,坐落面积为15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当是处在北纬35.64度,东经114.51度。我回答的对吗?”女班长接话:“谁让你说的那样详细!我哪里知道是海拔高度还是相对高度!”

大家逗着嘴,走在通往山顶碧霞宫的小盘山路上,走至山腰间,路的左侧有一处庄严肃穆的院落,上题“浚县烈士陵园”几个赫然醒目的大字,大门两侧的红墙上写着:“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正值清明时节,是一定要走进陵园的。进入陵园,迎面是一座具有民族风格的纪念亭,亭柱上铭刻有烈士们生前的豪言壮语,还有赞歌和挽联。亭子中间竖着一块巨碑,碑的正面是“永垂不朽”四个大字,背面刻携着烈士们生前的壮烈事迹。亭的后面是烈士纪念台,台后是烈士墓,墓内安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共有七十多座。墓的四周青松苍翠,绿竹繁茂,小草青青。据说这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63年,1975年又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

来到刘志成烈士的墓前,向着烈士墓三鞠躬,我对身边的同学说:“刘志成烈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县大队大队副,他与耿连峰连长带着侦察班和四区队的一部分同志去侦察敌情,在白道口北边发现两千多敌人欲要偷袭八里井。二人与敌交火,边打边撤至大伾山,被敌包围。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刘志成、耿连峰在西门里惨遭敌人杀害,英勇就义。”同学们再次在烈士墓前默哀致敬。

我接着说:“抗日战争时期,浚县人民不屈不饶,英勇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高凌一区,也就是今天的善堂一带,区委书记李明德开会撤离时不幸被俘,他大义凌然,威武不屈,敌人把他活活定在白道口南门外,先割掉耳朵,后挖去眼睛,用刺刀一刀刀活活把他刺死,李明堂书记英勇就义。与侵略者最大的一次战斗,是在白毛村南地,与下乡扫荡的日军展开激战,打死日寇百余人。浚县党组织曾护送刘少奇、吕正操、邓小平、肖劲光等安全过境。为护送首长安全过境,李黄庄我交通站的彭志雕、李连元光荣牺牲。”女班长接话说:“听说日本投降后,浚县经历了两次解放,是真的吗?”

我接话说:“准确地说,应该是浚县城解放了两次。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伪县长盛朝汉、保安司令张德宽、国民党县党部书记王振岩、土匪桑耀亭、会成志等土匪顽杂聚集在城内。1945年8月23日凌晨,我冀鲁豫分区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包围了县城,经过一天攻击战,敌人出逃,浚县城第一次解放。1946年9月中旬,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八十五军、新五军从新乡、汲县向浚县大举进犯,盛朝汉、赵宗彦、会成志等土匪顽杂卷土重来,组织还乡团,浚县沦陷。浚县县委转移到范县、阳谷一带,1947年自山东返回县境,开展游击战争。1947年4月18日,刘邓大军大兵压境,吓跑了伪四十一师和地方顽杂盛朝汉、张德宽、桑耀亭匪众。我分区教导团、二十团和县大队在县委书记鲍红光、团长王二楞、李伯人、副政委赵武昌的带领下,进入浚县,浚县城第二次解放。”

有同学插话:“那就是说浚县是1947年解放的?”我说:“浚县城是1947年解放的,其后浚县境内有过无数次的战斗。”同学又说:“可否给大家详细说说?”我说:“详细说不成,解放战争期间,浚县人民武装与敌先后进行过无数次战斗,按时间先后的战斗有:李甘寨战斗、周村战斗、西岗寨战斗、翟村战斗、新镇集战斗、巨桥开仓济贫战斗、伯僚战斗、大碾战斗、郝村战斗、县城之战、攻打善堂之战、胡营大战、第二次解放县城之战、前枋城战斗、卫贤集痛击残匪、张寨战斗、杨马湖战斗、邢庄战斗、井固战斗、我分区十六团抢占县城之战、淇门战斗、杨马湖再战、李福营战斗、榆涧战斗、张寨再战、赵庄反击战、四八年县城战斗、聂村战斗、半坡营战斗、申屯击溃敌人之战、张寨又战、桥西战斗、张李甘寨战斗、夜袭淇门、王庄夺粮、巨桥集上打敌人、三次解放淇门、姜营围剿敌人、消灭卫贤伪乡公所、清剿桑耀亭顽匪、善化山战斗、李黄庄战斗、榆柳战斗等。解放战争期间,二区民兵连二连副连长张希圣,在石羊村开展工作中被敌人包围,战斗中英勇牺牲。三区武委会主任李春堂,在张李甘寨战斗中牺牲。”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浚县的今天来之不易呀!我们要珍惜今天,也要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珍惜幸福的生活,要代代传承,永远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这些英烈们!”

我们走出陵园,开始沿着山路向碧霞宫的方向攀登。 

浮丘山(2)

浮舟山上的碧霞宫,就是碧霞元君的行宫,是一处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隐约于苍松翠柏之中,古香古色,清静幽雅,庭院深深。碧霞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即1542年,后又经清代顺治、康熙、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等年间扩建、重建,建在浮丘山南端的最高峰,坐北面南,以南北轴线为中心,两廊对称,前后三个院落,殿宇八十余间,总占地面积11160平方米,是一处宏大的道教宫观。

山门外对面是一座遏云楼,俗称古戏楼,戏楼古朴高大,楼前是宽阔的场地,戏楼建于清光绪年间,坐南向北,与碧霞宫山门相对,建在一个高3米的平台上,分前台、后台,后台是硬山顶,前台是四梁八柱,卷棚顶。石柱上刻有对联:

山水簇仙居 迎壁榭丹台 一阙清音天半绕

香花酬众愿 看酒旗歌扇 千秋盛会里中传

瘟岂妄加于人  唯作孽者不可追

神祗行所无事  常为善者自获安

对联写出了碧霞宫的地理环境和古庙会的盛况,很是得体中的。女班长又开始逗我,逼着让我也说上一对,并且只让说戏楼的事,大家也同时起哄,真是一帮坏家伙!于是我只好给出了一对:

生旦净末千古兴亡胜负可家可国可天下

美丑善恶万年离合悲欢能文能武能鬼神

我们转回头来向碧霞宫走去,走过戏楼前的广场,向前是二级月台,高3.2米,宽56米,长26米,十七级踏跺可以上下,据说是1985年修建的。再向前是一级月台,台上有山门,山门三间,上有月台。月台山建有石坊,石坊两侧各有一尊石狮,石狮姿态雄健。

山门为中柱单檐歇山式建筑,就是顶上有九道脊,正脊一道垂脊四条,戗脊四条,前后共九条。琉璃瓦盖顶,正脊两端鸱尾吞脊,戗脊上有飞鱼、海马、四绝神。据说四绝神是庞涓、韩信、周瑜、罗成四将。两扇朱红大门各镶嵌有九行八十一个铜泡,大门两侧各有小门,小门上同样各有铜泡,分为九行共六十三个。大门上悬一匾额,上写“碧霞宫”,山门下两根石柱上有对联:

浮山妥圣灵  峰连伾峙  两道青螺扬峻德

卫水环神刹  涛接淇泉  一泓白练漾神功

庙貌巍峨  遍群伦  降祥锡福  不但育婴保赤

山门壮丽  合寰宇  崇德极功  岂惟踵事增华

进了碧霞宫山门,见左侧有巽宫楼,右侧有乾宫楼,两厢四帅殿,钟鼓二楼左右相对。四帅殿有对联:

列位震方  偕巽风以宣示正教

班居东面  借艮山而禁绝旁门

承坤顺于西  扶起极乐世界

秉乾行于北  永护清净法门

庙貌维新  表神功之滋大

法坛永护  翊圣德以弥尊

宣煦育之慈祥  功存保赤

赞生灵之赫濯  威镇锄奸

院内有长方形莲池,池上架石劵桥一座,一条通道直至二门,三个二门各建一座门楼。中间门楼为庑殿顶,四面有坡,向四角伸出四条脊,顶上一道五脊六兽,门呈如意斗拱,为清康熙四十二年,即1703年重修。门楼顶棚全用木架堆成,结构复杂,形式奇绝。门楼内外各嵌一个匾额,前面匾额书“伊尔多福”,背面匾额书“群生系命”,中门两侧是四值符殿。而门上有对联:

恩遍寰区  以坤厚博大之德  位岱宗而钟灵毓秀

泽普生民  本慈宁恺悌之怀  居浮巅而保世佑人

有感斯通  凡子庶群黎共沐恩泽于泰岱

诚无不应  俾遐方异域威仰声灵于浮丘

镇灵岳於泰峰  恩垂东隅

移发驾于浮麓  德沛中天

德合牖民  顺天行以布化

功隆保赤  赞坤元而资生

走过拱桥,越过莲池,进入二门来到中院,见院落内古柏苍翠,碑碣林立,两廊各七间,中间五间为阎罗殿,听说原来有十殿阎罗,有阴司报应塑像,甚是恐怖。东廊南梢是三曹官,北梢是罗祖。西廊南梢是包公庙,北梢是财神。紧接两廊,又各建有三间配殿,东为子孙殿,西为眼光殿。两殿对联:

德主广生  佐以寒暑灾祥之均调  而厥生不害

功能造化  登诸安全仁寿之善地  而其化弥光

本天地之大德以成能  生生不息

运阴阳之枢机而育物  日日常新

大殿就在高台之上,是碧霞宫的主体,地面青石砌成,殿前甬道斜坡上铺着云龙石,为御道,云龙石雕有二龙戏珠。云龙石测有石阶,可通上下。大殿由卷棚歇山顶拜殿和悬山顶加回廊式后殿组合建成,均有琉璃瓦覆顶,四周回廊。歇山顶没有正脊,呈滚圆形顶,每面有垂脊两道。悬山顶两山向外悬出一厦,正脊一条,五脊六兽四条。拜殿的五间明间和两次间各开四扇通楣条棂格扇门,两梢间是木雕透棂窗,精雕有花卉鸟兽图案。左窗嵌有“灵镇东岱”,右窗嵌有“光映西池”。檐下绘有二十四孝图、子路问津、河马负图和女娲补天等画。

浮丘山(3)

大家开始一幅幅仔细观看二十四孝图。女班长指着一幅“孝感动天”说道:“这一幅说的是远古帝王舜,其父与继母及异母弟弟多次加害于他,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我接着说:“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当年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谁说天地无情?天地也有情啊!”

又一位同学指向另一幅说:“这是一幅‘戏彩娱亲’,相传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自己年过七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我又接着说:“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岁。笑口常开,自得其乐,乐己乐人。人不可泯灭童心,童心可以使自己青春永驻,童心利己利人。陷逆境应自强,处涸辙当尤欢。”

另一同学又说:“请看这两幅‘鹿乳奉亲’和‘百里负米’。一个是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为父母治眼疾。一个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但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说是后来子路富贵,常常怀念双亲,孔子赞扬说:‘子路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啊!’”接着又指着一幅“啮指痛心”说:“这个说的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真是母子连心啊!曾参学识渊博,他曾提出过‘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我插话说:“可如今不孝儿孙却有增无减,为了钱财良心丧尽。钱之为贵,犹如神之魂,亲如手足。看似薄纸,无德而尊,无势而威,上可通天,下可入地,危可转安,死可转生,贱可变贵。是故为钱大动干戈,六亲不认,爹娘抛弃,绝亲情。纷争非钱不能,怨仇非钱不解,官职非钱不升,名誉非钱不荣,狐朋非钱不交,钱可神通万能。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怎奈物欲横流,凡今之人,唯钱而已。”

女班长又站在一幅“芦衣顺母”画前说:“有一出戏叫《鞭打苇毛英》,说的就是‘芦衣顺母’,我可是不当那样坏良心的后妈!”同学又给她说笑话:“你想当咱们哪位同学孩子的后妈?说清楚一些,别让大家想入非非!”女班长打断了同学的说笑,自己说:“说正经的,别没大没小!这幅画说的是孔子的弟子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牛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欲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生儿子。”同学欲要开口,我抢先说:“为之感动!古人能做到的事情,今人未必能够做到。人之初,性本善,人生原本是一张白纸,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后天的熏陶决定着白纸的颜色。善者是大彻大悟,恶者是不通人生真谛;善者人魂之转世,恶者兽类之投生。人的生命与宇宙相比,短若毫秒,善者从流,恶者无道。后世子孙享先辈善者之福,受先辈恶者之罪,恶者不虑自己子孙,他人何干!”

大家依次又看“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和“埋儿奉母”,然后站在“埋儿奉母”前,我指着画面说:“这个晋代隆虑郭巨迂腐透顶!老幼皆是宝贵的生命,岂能为老害幼,能下得了手?真是兽类不如!如果是处在今天,我第一个请求枪决郭巨!”一同学接话说:“时代不同,观念不同,标准不同,封建帝王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总要搞出些愚民把戏,将芸芸众生玩于股掌之上。不看这个,咱们看这幅‘卖身葬父’。”我接话说:“严凤英、王少肪主演的黄梅戏《天仙配》就是说的‘卖身葬父’,我很喜欢听那些精彩唱段。黄梅戏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成了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估计有三百几十种之多,其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观众最多,被称为五大剧种。”女班长接话:“我最喜欢黄梅戏,虽说京剧是国粹,但我喜欢河南坠子、越调,山东柳琴也很喜欢,还有昆曲。”我打断她的话说:“说哪里去了,还是说《天仙配》,这幅‘卖身葬父’说的是东汉千乘董永少年丧母,其后父亲又亡,董永卖身葬父,行至槐荫遇一女子,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从此,槐荫改名为孝感。”女班长问我:“你把谁感动了?”大家看着女班长哄堂大笑,笑的女班长脸都红了。

浮丘山(4)

我赶紧转移目标说:“后面这些‘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恣蚊饱血’、‘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多是些封建糟粕,教人愚孝,使人迂腐,全是些愚弄众生的垃圾,咱们不看了!这幅‘怀橘遗亲’倒是有意思,三国吴县华亭六岁的陆绩,随父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袁术笑他,他却说母亲喜欢吃橘子,要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很是惊奇。据说陆绩成年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一同学指着一幅“卧冰求鲤”说道:“这一幅虽说神话,却也是大度宽怀,不记父母怨恨,以情感化继母。“然后看看女班长,继续说:“琅琊王祥生母早丧,继母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如今之人可能做到这一步?”女班长接话说:“这要问问你们这一帮坏家伙!”

一阵笑声过后,一位同学指着一幅“扼虎救父”说:“这是说的晋朝十四岁的杨香,他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一位同学发起感慨:“父子连心,杨香当歌!除了父子之情,还有母子之情,夫妻之情,各种情谊纵横交织,从而构成了人间大爱。人间如此,万物已如此,从而才有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曾听说一个南飞大雁的故事,有一对大雁误入捕雁人的大网,直到黎明,一只大雁脱逃,逃脱的那只大雁在上空盘旋着,没有飞走,最后投地殉情而死。捕雁人向路人讲述着两只大雁的故事,一位书生买下了两只死雁,把它们葬在了汾河岸边。雁尤如此,人类更应如此。”

我接话说:“你说的那位书生,他是元朝汾河岸边的元好问,后来出任内乡县令,不是七品,是六品县令,他可是元朝知名的词人,曾为雁丘作《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女班长又要我也作上一首,大家一致赞同。我继续说:“人间不能同甘共苦的夫妻应觉汗颜,人世间有些真不如鸟兽。听我说上几句:古今情,化作泥土,悲欢生死归去?长空声叫双飞鸟,魂伴他乡云路。身相许,无悔处,白头偕老痴情侣。温馨话语,展翅碧云天,苍茫阅尽,南北有甘苦。魂归路,荒墓萧条作古,哀鸿啼月凄楚。人间夫妇觉惭愧,遭难自离风雨,天也怒。歌可贵,同甘共苦一怀诉,悲歌莹墓。为禽冢哀怨,心伤梦醉,遥对雁丘处。”

大家说笑一阵,又看一幅“乳姑不怠”,这幅图说的是唐代博陵崔山南,其曾祖母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曾祖母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曾祖母病重时召集全家人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曾祖母所嘱孝敬祖母。我说:“羊羔跪乳,乌鸦返哺,人间也有‘乳姑不怠’。人间自有真情,世间还是好人居多。”

女班长指着一幅“涤亲溺器”说:“我很欣赏这一幅。这是北宋分宁黄庭坚,他虽身居高位,但却侍奉母亲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我接话说:“我也欣赏。看看如今,个别寡廉少耻之人少有得势,少有几个臭钱,就不可一世,呼东唤西,除了吃饭自己不得不张口动嘴,当然也有动手动脚的时候,但自己的‘溺器’他自己是不会去动的,更何况父母的了。新时代的公仆,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

一同学又指着一幅“弃官寻母”说:“宋代天长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我说:“这个精神可嘉,但扔掉工作不可取。人生是吃穿住行,人生是喜怒哀乐,人生是相互地搀扶,人生是代代传承。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家庭、父母、儿女,事业,工作,政绩等等,都要相互兼顾,相辅相成,这才是人生。”看完《二十四孝图》,我来了个总结发言:“堂上二老就是佛啊!虽说其中不乏封建宗法礼仪,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中也有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精神,我们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赋予新时代的内容,教化芸芸众生。为人不孝,何言尽忠,何言报国,何言为天下黎民苍生?若大一个国家如果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社会自然也会平安和谐,也必然会很少出现祸国殃民的社会败类。”

浮丘山(5)

大家边说边向后殿内走去,后殿内正脊当中装有一个铜宝瓶,又叫风磨铜宝葫芦,高2.5米,围长3米,年久不朽,金光闪烁。大殿内雕梁画栋,三座砖雕莲花台,台上各有木雕神橱一座,木橱透雕龙、凤、花卉,橱内各塑有一尊女神,中间一尊是碧霞元君,是碧霞宫的主宰。金冠黄袍之中,三位女神端坐如圭,中间的碧霞元君宽厚,左侧的珮霞元君仁慈,右侧的紫霞元君爽直,参拜这三仙奶奶后大有宽慰之感。

女班长问我:“你知道碧霞元君的来历吗?”我答:“为道教供奉之神。一种传说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的女儿。宋真宗东封之时,在池内洗手,忽然看见一石人浮出水面,令人捞出清洗,便是此玉女。急令建祠奉祀,号为圣帝之女,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另一种传说是,玉女并不是东岳女。黄帝建岱岳时,曾派遣七女云冠羽衣去迎接昆仑真人。碧霞元君是其中修行得仙之女。”回答完后,我逼着女班长给碧霞元君跪下磕头,这回可是女班长用胖子挤了我一下,可我没有带钢笔,否则也会在她手上扎个永不消失的记号,以报当年之恨。

其实,宋真宗朝拜东岳诰封碧霞元君之后,明代初期对碧霞元君又有加封,加封的全名为“天仙玉女广灵慈惠恭顺普济护国庇民碧霞元君”,并诰天下各地建行宫奉祀。当时山上有一座二郎庙年久颓毁,乡人便改为碧霞宫。明嘉靖十九年,即1540年,进士蒋虹泉任浚县知县,到任三年,儿子病了三年,有人让他到碧霞宫起到许愿,果然十天后儿子的病好了。为此,蒋虹泉大捐奉资,并令百姓捐款助资,迁至此地,大兴土木,历时二十一年。竣工之时,蒋虹泉已经是河南布政使,后升为云南都御使。

大殿画有八仙壁画,大家又是细看。我说:“关于钟离权的说法可是不一。《续统考》、《订伪杂录》和《东游记》各有说词,反正就是修道成仙,漫游云山之人。兰采和可是个性情放荡不羁,似狂非狂之人。据《续仙传》说,他常行于长安,手持大拍板,醉唱《踏踏歌》,得了钱后用绳穿上,拖拉着钱绳走路,钱散落了从不顾及。如此游离天下,身无定居,后得道成仙。他们算是活的潇洒,活的坦荡,哪象我们这样整日忙碌,皆因名缰利锁缠绕,放不开自己,太累了。”

女班长指着张果老说:“倒骑毛驴看书,日行千里,善于幻术,张果老更是洒脱,令我辈好是羡慕。有人推算他的年龄,说是混沌时白蝙蝠精。何仙姑夜梦仙人教食云母粉,仙姑食后身轻如纸,行路如飞,于是遍游山岳,后得道升仙。我怎么就没有找到什么云母粉,如果能吃到云母粉,得不得道成不成仙不去管他,我可以先去游历名山大川。”一位同学说:“我看你不是为了得道成仙,你是另有图谋!你看人家吕洞宾,他可是聪慧过人,过目不忘,常浪游江湖。曾一梦黄粱,飞黄腾达,后家破人亡,醒后有悟,顿觉富贵烟云,遂决意学道。世间无非是戏,人生弹指云烟。女班长莫非就像那庄周化蝶,正在梦中?”女班长抬手给了同学一拳。

我看着李铁拐画像说:“《八仙诗丛抄》记载,此人相貌魁梧,遇到太上老君传道,修炼于岩穴。因借一跛足乞丐尸体还魂,成为李铁拐。”然后又指着韩湘子说:“厌恶繁华富丽,喜欢淡漠清幽,酒淆不能夺其志,美女不足动起心。韩愈也曾勉他致力经史,而他却醉心于黄老之术。他可是神人,会人工化雨,挂牌‘出售雨雪’。据说目前全国人工影响天气风起云涌,南方旱区大搞人工增雨,盼望人类将来真的能呼风唤雨,让云长云消。”然后又说曹国舅:“此人居官清正,执法无私,但却得罪贵胄,只好辞妻别子,入山修道去了。看来清官难做,难做清官,世间啥时间能把坏蛋灭绝就好了。现如今似乎出了新的《护官符》,当官如果不会上下逢迎,不知道圆滑,早晚也有曹国舅这一天,但曹国舅能成道成仙,今人也只有解甲归田。”女班长喊了一声:“不看了!看了徒增伤叹,都想修道深山,远离凡尘!”

出得大殿回望,只见云龙石前一座八棱铁香亭,香烟缭绕。

浮丘山(6)

绕过大殿向后再去,走过琼宫妥圣门,便是碧霞宫最后一个院落,院内有三座高楼,中间的叫寝宫楼,气势巍峨。楼分上下两层,都有彩色琉璃瓦砌成的花纹厦顶,四周飞檐挑角,凌空峭峻,楼脊正中安置有麒麟宝瓶,挑角飞檐上都有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飞鱼、海马等食物。楼每层三间,四周都有走廊,可以绕行,所以又叫转角楼。两座陪楼个三间,均是两层,上下都有走廊。登楼远遥,一片红墙黄瓦,绿树遮掩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

出了碧霞宫后门,就是千佛洞石窟,一个凸起的小山头,小巧壁峭,南北有10米,东西有5米,小山头的西侧石壁上开凿有千佛洞石窟。石窟大小两个,大窟位于南端,洞口之上刻有“佛国”二字,并有六个外文。洞内雕凿有966个大小石佛。北端的较小,洞内石壁四周雕有120个石佛。多为唐代雕凿,估计与则天皇帝信佛有关,有宋代、明代年间的题记,可惜长期风化侵蚀,多已损坏。

站在石窟向北遥望,那里就是浮舟山的后山,后山就是尼姑庵的所在。我对同学说:“看来浮丘山上也是道佛同在。大伾山上的佛道分作东西,浮丘山上的道佛分作南北。只是此山上的佛教在大唐以后没有什么发展,而道家文化却在明朝初年抓住了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同学接话:“人生也要抓好机遇,机不可失,错之毫厘,差之千里。女班长就失掉了很好的一次机遇,结果与梦中情人失之交臂,你不该用钢笔尖扎你的同桌。”女班长在空地上追着同学转圈,边跑边喊:“你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谁叫他当年说我越了楚河汉界!他还差一点把我推倒在地上!”我笑的直不起腰来。

下山的路上,我们议论起来佛道。我像是在总结:“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崇拜多神,讲的是无为而治,人就是自然人,最终愿望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佛教是外来的,起初属于教育,讲的是觉己、觉人、觉他,最高理想是进入极乐世界,也就是涅槃。道家的典籍是老子的《道德经》,佛教的是佛法三藏,也就是经藏、律藏和论藏,佛道追求的终极是相反的。可惜二者都没有被历代帝王用于治理天下,他们独尊儒术,把孔子奉为万世师表,而用道家炼丹之术祈求自己的长生不老,用佛教教育芸芸众生。”

下了浮丘山,与同学们一一握手,我就驱车离开了家乡浚县。





 

 
     
浮丘山——我的家乡系列之六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