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探索 桑姓与浚县 新建网页 1
名城浚县2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探索创作 - 研究探索 - 桑姓与浚县
桑姓与浚县
 
作者:刘会喜   加入时间:2009-11-30 19:26:48 

(2009-06-09 08:52:49)

一 姓氏源流
  桑氏的来源有: 源出姬姓,少昊后裔,以其号(地名)为姓。《姓谱》及《万姓统谱》记载:“出自少昊穷桑氏,子孙以桑为氏。”少昊本为高辛氏,是帝喾(黄帝之孙,姬姓)名挚因以金得王,故号金天氏。又因居于穷桑(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北),并从穷桑登帝位,故又称穷桑氏。少昊的后代子孙有一支以祖号为穷桑氏,后简为桑氏。2出自赢姓,公孙枝后裔,以其字为姓。《姓苑》记载:“秦穆公时,公孙枝,字子桑,其孙以王父字为氏。” 春秋时期秦国公族有叫公孙枝的,在秦穆公时期担任秦国大夫,后世子孙以字为姓,称桑氏。 神农氏后裔,以母氏为姓。相传,神农氏娶桑氏(以作桑水氏)为妻,后代有以母氏桑为姓的,称桑氏。4、 桑国子民,以国名为姓。《姓考》载,古有桑国,秦昭襄二年,桑君作乱,伏诛,子孙以国为氏。5、出自他族。今彝、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  得姓始祖     

穷桑氏。即少昊,己姓,名挚,字青阳,号金天氏,远古时东夷族首领,以别于太昊,故称少昊。相传以鸟为官,设有工正、农正,司手工业、农业。其活动据点在穷桑(今山东曲阜),下分二十四小支,分布于今山东半岛大部分地区。因其都于穷桑,故又称穷桑氏,子孙以地为氏,称桑姓,并尊穷桑氏为其得姓始祖。

三  望在黎阳

黎阳(今浚县)为桑姓地望。《百家姓溯源》载:春秋时郯国大夫桑伯子子孙以桑为姓,望族居黎阳,故桑氏有黎阳世家之说。《川东桑氏族谱》对此进一步解释说:桑伯子由山东迁山西黎城,后人后迁河南,“望族居黎阳”指的是黎阳郡。《川东桑氏族谱》的解释不知从何而来,但存在一定问题:桑伯子是春秋时人,山西黎城是隋朝时由刈陵县改名,桑伯子如何迁居黎城?说望族居黎阳指的是黎阳郡,因为桑弘羊、桑维翰等出自黎阳,桑弘羊是汉代人,桑虞为东晋人,而黎阳郡北魏才始设,所以望居黎阳应是早于黎阳郡的黎阳县。春秋时有黎国,一般认为在山西黎城,或可能原资料不是迁“山西黎城”,而是迁“黎”,作者按今地名注为山西黎城。今亦不见桑姓与山西黎城的渊源资料。春秋时浚县地也称黎,历代浚县志都有记载,桑伯子所迁之黎,有可能即今浚县地。这样,桑伯子为迁到浚县的桑姓始祖,桑弘羊、桑虞等人是早于黎阳郡的黎阳县人,就是说早在汉晋时期,黎阳就是桑姓的地望了。

桑姓地望在黎阳,即今浚县,是全国桑姓的共识,是不争的事实。

四  浚县桑姓

浚县自汉晋时期就是桑姓地望,千百年来,受天灾人祸影响,不断向外播迁。

从山东《桑氏族谱·序》中得知:其始祖为东晋黎阳人桑虞。虞后子孙繁衍旺盛,人烟众多,至元朝已传二十三世,但由于天灾人祸,不少人流落移居他乡,因未续家谱,名讳失传,到二十四世桑梓才有宗谱传世。桑梓是元朝延佑年间进士官居西台御史,移居江南临淮县,后被贬谪山东雷泽县令。全家移居雷泽。后雷泽划归濮阳县。这是今濮阳一支。二十五世桑兰,有子四人,三子桑士奇精通武术,被举武卫军千总,因不满朝政,解甲归田。后朝廷屡召不赴,直至勒令限期。为避祸,携家眷潜逃曹州葭密寨北村落户。这是山东菏泽一支。

因浚县没有桑姓家谱,又没有更多外地桑姓家谱,浚县桑姓外迁历史难以说清。不但外迁,就连浚县境内迁播也不好说清。浚县现有桑姓184户,930人,主要分布在前寺庄65户320人,纸坊40户200人,杨马湖38户180人,桑湾13户95人,陈庄13户60人,马村12户60人,后寺庄3户15人。桑湾又称桑窝,本是卫河一南、西、北三面的河湾地,据称明末清初,桑姓一支从城北桑村迁至该地,形成村落,因名桑湾。其后,桑湾一支又迁至纸坊村。杨马湖桑氏有民国丙戌年编修的家谱,记载其村桑氏始祖桑明道,清康熙年间从桑窝(今浚县桑湾)迁来。1949年桑湾有桑姓3户15人,1976年发展到13户30人。其后桑湾桑姓男性村民因工作就业逐渐外迁,到1996年桑湾13户桑姓全部迁出。除一户迁鹤壁新区,其余迁浚县城。桑湾自此没有桑姓居住。

五  桑村小考  

清代嘉庆《浚县志》引载明代张肯堂《浚县志》说浚县西北有桑弘羊墓,未明言具体位置,今已不能确指。在浚县县城西北有地名曰桑村。即名桑村,过去应该曾有这个村庄。查浚县史志,上溯至光绪八年,这一带都没有这个村名,再前没有全县村名的记载,无法查找。倒是桑村所名一直可追到清乾隆二十四年。一般来讲,所名都是根据该所大村或所所在地村名而取,或可能当时还有桑村村,后来逐渐分开,各另取名,桑村之名倒被闲置。现在当地人称桑村概指东马庄、西马庄、快庄、常庄、贾庄、朱庄、王湾村、孙庄、李庄、甘草庄、北陈庄、高庄12个村庄。查光绪八年浚县地图,这12个村位于桑村所南端,西、南临卫河。今其地有一学校名桑村中学,校址原有一庙,名桑村庙。颇疑旧县志所载桑弘羊墓就在这一带,如然,则桑宏志、桑冲、桑虞等可能既是这一带人。也就是说这一带是东晋南北朝时期黎阳桑姓的集聚地,是桑姓的祖根地。桑村就是桑姓聚居之村,因姓而得村名。今桑村所指的12个村,虽然只有陈村还有桑姓,不过紧邻桑村的前寺庄、后寺庄都有不少桑姓。前几年山东省菏泽桑姓到浚县寻根拜祖,就在这里浚王公路边立了一通认祖碑。碑云:

 

六  桑姓寻祖到浚县

 今天(2009-01-04 )上午,洛阳桑玉祯来电,称其家谱曰“桑梓黎阳”,想了解浚县桑姓的历史和现状。笔者对浚县桑姓比较关注,有所了解,就所知作了回答,并商定互换资料。

 

 

           刘会喜的博客

    浚县古称黎阳,为桑姓地望之一。浚县旧志人物录收录桑虞、桑弘志二人。

    桑虞字子深,东晋黎阳人。生卒年月不详。父亲桑冲有深识远量,惠帝时为黄门郎。河间王司马颙执权,引荐为司马。桑冲知道司马颙必定失败,就职一旬便称疾引退。桑虞以仁孝著称。14岁丧父,毁瘠过礼。一次,有人逾墙盗其园中瓜果,桑虞闻知,恐盗者受惊逃走而被荆棘刺伤,使仆人为之开道。盗者感其仁义,还所盗瓜果,叩头请罪。桑虞非但不惩罚,且送与瓜果放还。又一次,桑虞宿于旅店,同宿舍一旅客丢失干肉,怀疑桑虞为盗者,桑虞默然不语,解下衣服偿还他。店主断为狐狸所为,乃与失主至山冢间寻找,果然找到干肉。失主请求归还其衣服,桑虞扔掉衣服,不屑一顾。

    桑虞几位兄长皆受后赵石勒器重,咸登显位,唯桑虞以臣仕后赵为耻,无意仕进,愿避隅静居。遇母丧,哀毁骨立,庐墓5年。后石勒任授桑虞武城令,因武城临近黄河,去海不远,可申前志,乃欣然就职。桑虞深得郡太守刘征器重,刘征升青州刺史,请桑虞为长史,带祝阿郡。刘征遇疾还邺,令桑虞监行州府事。石虎死,后赵大乱,授桑虞为宁朔将军、青州刺史。桑虞不受,曰:“功名非吾志也。”仍静居海右,不交境外,世人称赞很高。卒于官任。桑虞五世同居,闺门邕穆。前秦青州刺史苻郎曾登临虞家,升堂拜其母,时人以为荣。

    桑弘志又名李继岋,五代后梁黎阳人,生卒年月不详,先后仕岐、蜀为将。《资治通鉴》:梁贞明二年十月,前蜀遣王宗绾等出大散关,大破歧兵,俘斩万记,遂取宝鸡;王宗播等出故关,至陇州。岐保胜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岋畏岐王猜忌,弃陇州,率保胜军2万奔蜀军。蜀遂进军陇州,以李继岋为西北面行营第四招讨。王宗绾、刘知俊等围凤翔,岐兵不敢出战。遇大雪,蜀主召军还,复李继岋姓名曰桑弘志。贞明三年七月,蜀主以桑弘志为西北第一招讨。贞明五年十二月,蜀雄武节度使兼中书令王宗郎起事,被削夺官爵,复其姓名全师郎,蜀主王衍命武定节度使兼中书令桑弘志讨之。次年,弘志克全州,俘全师郎,献于成都。

    清代嘉庆《浚县志》引载明代张肯堂《浚县志》说浚县西北有桑弘羊墓,未明言具体位置,今已不能确指。在浚县县城北(黎阳旧城西北)有地名曰桑村。即名桑村,过去应该曾有这个村庄。查浚县史志,上溯至光绪八年,这一带都没有这个村名,再前没有全县村名的记载。倒是桑村所名一直可追到清乾隆二十四年。一般来讲,所名都是根据该所大村或所所在地村名而取,或可能当时还有桑村村,后来逐渐分开,各另取名,桑村之名倒被闲置。现在当地人称桑村概指北马村、方庄、秦李庄一带。今其地有一学校名桑村中学,校址原有一庙,名桑村庙。颇疑旧县志所载桑弘羊墓就在这一带,如然,则桑宏志、桑冲可能既是这一带人。也就是说这一带是东晋南北朝时期黎阳桑姓的集聚地,是桑姓的祖根地。前几年山东省     桑姓到浚县寻根拜祖,就在这里浚王路边立了一通认祖碑。碑云:

    当然,几乎所有史料都记载桑弘羊为洛阳人,汉武帝时大臣,出身商人家庭,13岁入侍宫中,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要职,主持实行盐、铁、酒专营一系列经济政策,被称为“理财专家”、“财政部长”。武帝死后,与霍光等四人受遗诏辅佐昭帝。后因与霍光政见分歧,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案,桑弘羊及其子桑迁皆被处死。桑弘羊死后葬于何处,显见史料记载,唯明代崇祯年间张肯堂编纂的《浚县志》载浚县西北有桑弘羊墓。桑弘羊怎么葬于浚县?难道是桑弘羊被杀后,其家族迁至黎阳?或者黎阳桑姓本就与桑弘羊为一族,慕桑弘羊位高名重,葬于黎阳而耀宗。





 发表,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搜索相关信息

 

 
     
桑姓与浚县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邮箱: yhm450217@tom.com    主持人:马珂 电话 0392-3316536 邮箱: keke7120@163.com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