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算来,离开那座小城已有数年。那座古老的小城,是我的故乡。这也是我经常为之魂牵梦绕的一个重要原因。
浚县,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名胜古迹300余处,大伾,浮丘两山平地突兀,景色宜人,文物古迹荟萃,摩崖题记遍布,有“登浮丘即朝东岳,攀大伾如游三壶”之称,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
这座小城,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城墙至今依然保存完好,曾经千百次的从城墙下走过,曾经千百次的抚摸斑驳厚重的墙身,感受时光流转沧桑。据说,在月黑风高的夜半时分,古城墙会发出兵戈撞击和鏖战厮杀的惨烈呼喊声,我相信,那是历史的回声。但是,年幼伙伴一起攀爬城墙时留下欢快的笑声、那些镌刻在心灵深处的城墙下的私语、携手走过城墙根的温暖记忆……能否在城墙的记忆中保留、回放……
“十里城池半入山”,形容的也是这座小城。小时候听爷爷辈的老人讲,记不清哪朝哪代的一个夜晚,距离今日浚县四十里之遥的一座城池在一夜之间消失了踪影,那座城叫“临河城”。与此同时,一夜之间在四十里外的地方崛起了两座山,这两座山,就是今天的4A景区——大伾和浮丘……现在想想,当时的情形更甚于今日汶川。由于地壳的巨大变动,使得一座城池如古楼兰一般失去踪迹。那个地方的遗址现在浚县善堂镇,那个村子依然叫“临河村”,紧邻村庄不远处是一片浩大的沙窝,据说,村人经常会在寂静的夜半时分听到凄厉的哭喊声和车水马龙的市井喧闹声;也经常会有人在大沙窝里发现一些残砖旧瓦,古镜铜器等物什,仿佛在无声的证明此地曾有过昔日的繁华……
也许因为景色优美,适合人居,在突起的大伾、浮丘周围,人们繁衍生息……形成一座新的城池——黎阳。如今,城中有山,山下有城,已是众所周知的小城特色。
从郑州到小城,快的话仅需2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已是夜幕四合,掌灯时分。我特意从城边的卫河桥处下车步行。这条河在很久以前被称做护城河,传说可以一直通到天津卫。很早以前是个繁华的码头集市。后来,航道阻塞,原来操河船运营营生的都改行捞沙,小时候在河边嬉耍经常可以看到有木制大船泊在岸边。水很清澈,船很古老,岸边高大的白杨,码头错落的石阶,临着河畔幽深的窄巷成了我记忆深处的童年映像。
过了桥便是大街了。夜色里的小城喧闹如昔,街道依然古朴。原来这条街叫西关大街,曾经是浚县的文化聚集地,最醒目的建筑就是大戏院。隔了窄窄的一条街,错对面是文化馆。小时候常做的事情就是跑到戏院隔壁的棺材铺里,踩着棺材翻墙过去看戏。小孩子哪里看得懂戏剧,但大墙之内铿锵的锣鼓和鼎沸的喧闹声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刺激和诱惑了,在巨大的吸引之下,棺材铺的阴森恐惧早已被淡化,只有灯火通明的戏院牵引着儿时一种莫名向往……如今,大戏院已经成了家具商场,再也没有了昔日风华。
穿过西关大街,前行数百步便到了城中心,这里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钟鼓楼。千百年来,钟鼓楼栉风沐雨,至今神采依旧。围绕着鼓楼是一个相当热闹的夜市,灯影交错,人声喧哗,各色小吃琳琅满目。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一下晚自习便与同学们一窝蜂地跑到鼓楼下面喝5分钱一碗的豆腐脑,喝的脑门冒汗,如果兜里还有余钱,再花1毛钱买两个兔头啃啃,心满意足的回家,那滋味,真是惬意极了。
县城以钟鼓楼为中心,四下延伸开来,分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浚县本地人有句俗语:东街放个屁,西街听见响儿,南街打个嗝,北街闻见味儿。可见小城当时结构之紧凑。布局之合理。
从鼓楼向北行数十步,向东拐,有一条极窄的小街,东后街。我在这里度过了极其难忘的中学时代。那时候县城的人们,提到东后街中学,脸上写满了毫不掩饰的轻蔑。这也是我对东后街中学最初的印象——那是个差生聚集的地方。凡是考不上二中、甚至二中之下学校的学生,都被“发配”到了这里,颇有流放的意味。所以,这里也是个草莽辈出的地方。我的初恋、第一次打群架、第一次抽烟、第一次喝酒……人生中的无数个第一次都是从这里开始。直到今天,我仍要深深的感谢这个地方——是它,让我由一朵温室里的小苗提前成为一个初具社会经验的男人,为我走向社会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在我的观念里,东后街中学,才是我心中真正的母校!如慈母一般的东后街学校啊,你留给了我多少没齿难忘的记忆……
过了东后街学校约20米,行至一个十字路口,向北,便是小城的菜市场了。夜间的菜市场全然没有了白天的喧嚷热闹,道路两旁摊点林立,几个菜贩就着微弱的灯光打牌。街口,几个卖杂食卤肉的小贩凑在一起喝酒,劣质白酒的香气和着肉香和着腐烂的菜叶味,不断的刺激着我的嗅觉,他们吃的很香,喝的很过瘾,不时高声吆喝着酒令。
一切都仿佛仍是昨天,一切都符合我记忆中的景象,包括菜市场正中的老县委家属院,紧窄的胡同、破旧的红砖院墙,各家厨房窗子里飘出的饭菜香气,氤氲的仿佛化不开。那个在路灯下捉蟋蟀的少年、那个爬墙扒窗被邻居训斥的顽劣少年、那个考试成绩不好在胡同口徘徊不敢回家的孤单身影——少年时代的生活场景仿佛电影一样一幕幕的在眼前急速闪现!路灯苍白的灯影下,独自暗夜潜行,脑中记忆杂乱纷呈,排山倒海般向我袭来……
回小城两天,当然不能没有酒,几乎一直是在酩酊中度过。对一个象我这样的人。悲也要酒来宣泄,喜也要酒来点缀,总缘于内心深处郁结一股说不出的惆怅。或许,走的远了,才会想起她的好,唯酒才能表达。和朋友携酒入山中开怀痛饮,至深夜方才酩酊而归;在街头的老酒馆频频举杯,与酒馆老板聊东街西巷的陈年旧事……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在纯粹的饮酒,饮下的,还有对去日无尽的怀恋和对异乡未知前路莫名的彷徨。也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把郁结在心很长很长时间的怅惘稀释淡化!
清晨,小雨。小城的空气被淅沥了一夜的雨冲刷得清新宜人。而鼓楼旁边的夜市才刚刚散场,小贩们打着呵欠结束了一夜的忙碌。而我,又要离开了。昨夜畅饮的酒意仍未全消,醉意蒙胧中,回望雨中的钟鼓楼依然沧桑沉稳,也依旧保持着一种古老安详的气质;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小城,总是不疾不徐地跟在历史的背后,安分守己的随着一波波的浪潮悄然改变。没有天翻地覆的惊喜,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沉浮;有的只是平实默然和来去由之的淡然轮换……
走到卫河桥,再一次回望故城,小城街巷静默地肃立在一片烟雨中,虽然无言,却似有千言万语叮咛这个即将离开故土的游子,竟使我几乎忍不住沧然泪下。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留下我太多往日的印痕。踏着桥面湿润的石阶默然前行,前方,就是我要面对的未知道路了……君问归期,而归期难定。或许,这个经常在我思乡的梦境里浮现的故乡小城,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吧。
张光强
2008.7.12 故城.二次修改
张光强的廊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