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别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推荐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只7000人的武装力量。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器重,成为清末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母亲刘氏死于天津,袁世凯扶桑回家安葬。袁家族规,庶母不准入正穴,只能葬于坟地边沿,袁世凯自持管高位尊,想破族规。大哥袁世敦坚决不让,伤了他的感情,自此弟兄两不相往来,并决定迁居安阳。
1909年1月2日,摄政王载沣以袁世凯脚上有病,行动不便为理由,罢了他的官,要他回家养病。
袁世凯在河南辉县、卫辉、安阳有大量田产,他不愿回项城老家,就在汲县住了下来。4月又迁到辉县百泉,两个月后,迁居到安阳北门外的洹上村。洹上村位于安阳旧城之北,洹河北岸,原为天津盐商何炳莹的别墅,占地200亩。袁世凯把他买下以后,又大兴土木,仿北京北海和中南海大规模扩建,并将洹水引入院内,院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山石叠翠,百花飘香,袁世凯取名“养寿园”,极为美丽壮观,为当时安阳一大景观。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为恩泽“乡里”,起意修复彰德天平渠,徐世昌认为淇河底坚流清,不易淤垫,引淇水灌溉更为便利,建议引淇开渠。袁让徐与通晓水利的谢仲琴(名煊,商丘人)商议。谢考察淇河实况后认为可行,袁、徐决定开渠引淇水灌溉。1915年春,徐世昌、张镇芳(字馨庵,项城人)各出银元6000元,袁世凯资助46400元,由谢仲琴为总设计师并负责施工,在浚县西大赉店、巨桥乡一带修建引淇河水自流灌溉水利工程。渠干线出大赉店折向东南,经崔庄、靳庄东,向南经钮庄村西至马公堂村北入淇河,渠全长20余里。1917年春,正式竣工放水。渠成之后,特请琅琊人王彦宝绘天赉渠图一幅(现存安阳博物馆)。1920年开始放水灌田,受益面积5万余亩。
因渠源自淇河西出太行后折向南拐弯处的大赉店村,取“周有大赉”(古书记载:周武王灭商纣后,“散居桥之粟,大赉天下”)之意,且与天平渠排列,故名曰“天赉渠”。
袁世凯虽然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恢复帝制,一生劣迹多多,但修天赉渠一事确是善举,也算为淇河左岸的人民做了一件好事。
朱中月的博客
相关链接:袁世凯与天赉渠[薛振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