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隋唐传奇小说中的部分风云人物原型与黎阳(浚县)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7-4-26 
     

    以隋唐历史为题材、以此时期风云人物为原型、以黎州(治所黎阳,今浚县)为主要活动舞台之一和重大背景之一创作的文学传记、演义小说数量之多,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主要著作有:

   《隋唐两朝志传》
   《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回。作者是罗贯中,由“西蜀升庵杨慎批评”。此书从隋末写到唐末僖宗年代,前面九十一回写隋亡唐兴的历史,后面二十多回,概述了贞观以后二百多年历史。

   《隋史遗文》
   《隋史遗文》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袁于令。《隋史遗文》的出现,标志着隋唐系统小说发展的新阶段。《隋史遗文》,十二卷六十回,明代袁于令撰。《隋史遗文》改变了以往小说以李世民为中心,以历史编年为顺序敷衍隋末唐初历史的写法,而以瓦岗寨诸英雄,尤其是秦琼为中心,小说写了瓦岗寨和秦琼的英雄传奇。《隋史遗文》前四十七回写秦琼出身经历,从四十八回起,转入李渊起义,破王世充、窦建德,秦琼也投奔李世民,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全书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关于秦琼的大部分故事在本书中第一次出现。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一百回,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作者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著作颇多,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官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延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

    《说唐演义全传》

    《说唐演义全传》,是隋唐题材小说由历史演义演进到英雄传奇的成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唐演义全传》前半部分又称《说唐前传》六十八回,以瓦岗寨好汉为中心,塑造了隋末乱世英雄的群像。后半部分《说唐后传》包括两部分,即《说唐小英雄传》(即《罗通扫北》)十六回,《薛家府传》四十二回。书约成于清雍正年间,署鸳湖渔叟校订。

    下边,将隋唐传奇系统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与黎州(治所黎阳,今浚县)的历史真实情况简介如下:

    奋起反隋 黎阳起兵的礼部尚书杨玄感
    杨玄感(?~613),中国隋末最先起兵反隋炀帝的贵族首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父杨素。玄感以父功为柱国、礼部尚书,见朝政紊乱,炀帝猜忌大臣,他内心不安,遂和诸弟阴谋推翻炀帝的统治。
   隋炀帝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发动了对高丽的第一次战争。结果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进攻。他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辽东,派大臣杨玄感在后方黎阳督运粮草。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原是隋炀帝的亲信,帮助炀帝夺取皇位。后来受到炀帝猜忌,郁郁不乐地死去。杨玄感对隋炀帝早就不满,这时,隋末农民起义已经爆发。他看到局势混乱,就想利用这个时机推翻隋炀帝。杨玄感用督运粮草的名义,征集了年青力壮的民夫、船工八千多人,要他们运粮到辽东前线。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劳役,听说叫他们远离家乡去干苦差使,更加气愤。有一天,杨玄感把民夫集合在一起说,当今皇上不顾百姓的死活,让成千上万的父老兄弟死在辽东,这种情况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来干这件事的。现在我决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们看怎么样?大伙儿一听有人带头反对朝廷,怎么不愿意,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
    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杨玄感招李密为谋士。然后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洛阳,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于葭芦戍。
    玄感起兵为时虽短,但杨玄感起兵的历史作用不可轻估。这次起兵既从客观上援助了高丽的抗隋斗争,又推动了隋末农民大起义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隋炀帝第一次侵略高丽的战争中,负责督运的杨玄感故意拖隋军的后腿,“欲令渡辽诸军乏食”,杨玄感起兵迫使隋炀帝立即从第二次侵略高丽的战争前线撤军;杨玄感对隋朝腐败政治的认识和揭露程度已经超出了他的贵族阶层的局限性;杨玄感的起兵得到了多方面的响应,使隋末农民大起义更加波澜壮阔,从而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速度。

    图谋大业 魂归黎阳的枭雄李密
    另一位随杨玄感黎阳起兵的重要人物是李密。当杨玄感把八千民夫编成队伍,发给武器,准备进攻隋军。他发现他身边缺少一个谋士帮他出谋划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长安的好朋友李密。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贵族。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头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正好宰相杨素坐着马车在后面赶上来,看到前面有个少年在牛背上读书,暗暗奇怪。杨素在车上招呼说:“哪个书生,这么用功啊?”李密回过头来一看,认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杨素作了一个揖,报了自己的名字。杨素问他说:“你在看什么?”李密回答说:“我在读项羽的传记。”杨素跟李密亲切地谈了一阵,觉得这个少年人很有抱负。回家以后,杨素跟他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孩子的学识、才能,比你们几个兄弟强得多。将来你们有什么紧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打那以后,杨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这回杨玄感要找谋士,想起他父亲的叮嘱,就派人到长安,把李密接到黎阳来。李密到了黎阳,杨玄感向他请教:要推翻隋炀帝,这个仗该怎么打法。李密说:“要打败官军,有三种办法。第一,皇上现在在辽东,我们带兵北上,截断昏君退路。他前有高丽,后无退路,不出十天,军粮接济不上,我们不用打也能取胜,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夺取长安,抄他们的老巢。官军如果想退军,我们就拿关中地区做根据地,凭险坚守,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东都洛阳。不过这可是一条下策。因为朝廷在东都还留着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来。”杨玄感急于求成,听完这三条计策,觉得前两条都太费时间,说:“我看你说的下策,倒是个好计策。现在朝廷官员家属,都在东都。我们攻下东都,把家属都俘虏起来。官军军心动摇,保管能取胜。” 杨玄感立刻从黎阳出兵攻打东都,一路上,有许多农民踊跃参加起义军,队伍扩大到十万人,接连打了几个胜仗。隋炀帝正在带领大军猛攻辽阳,得到告急文书,连夜退兵,派大将宇文述等带领大军分路攻杨玄感。杨玄感抵挡不住,想往西退到长安去。宇文述带兵跟踪追击,最后,把杨玄感的人马围住。杨玄感没路可走,终于被杀。李密从混乱中逃了出来,想偷偷地逃回长安。但是隋军搜捕得很紧,李密还是被抓住了。隋将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炀帝的行营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几个犯人一商量,把他们随身带的钱财都送给押送的隋兵,供他们吃喝。隋兵受了他们的贿赂,喝酒作乐,防备松懈下来。李密他们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时候,瞅个机会跳墙逃跑了。李密脱离危险以后,想另找机会,反抗隋朝。他想找个起义军的首领作靠山,但是有的起义军首领看他是个文弱书生,不大重视他。李密没办法,只好改姓换名,东躲西藏,几次险点儿被官府抓去。最后,他听说东郡(今河南滑县东)瓦岗寨有一支起义军,兵力很强。带头的叫做翟让,为人厚道,又喜欢结交英雄,就决定上东郡去投奔瓦岗军。
    瓦岗军首领翟让派李密游说河南地区小股反隋武装归附,很有成效。同年十月,李密劝翟让迎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大败隋军。这次战役李密立了大功,翟让命他分统一部分军队。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瓦岗军声势渐盛,他劝翟让要有平定天下的远大目标,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饥民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
    李密长于谋略,归瓦岗军时孑然一身,经过半年的活动,不仅取得了翟让的信任,而且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以李密、房彦藻、常何、时德叡、李玄英、祖君彦等为核心的势力。十三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
    蒲山公营建立后,李密加紧活动,瓦岗军旧部开始分裂。二月,在王伯当、贾雄和徐懋功的支持下,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设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又置“百营”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魏公府下置三司、六卫,以翟让为司徒,徐懋功、单雄信为左右武侯大将军,各领本营,这是瓦岗旧部;元帅府置左右长史、司马、记室、护军,又置“内军四骠骑”,统率亲兵八千以供宿卫,这是蒲山公营的扩大,是李密的嫡系武装。
    这时,瓦岗军屡败隋军,据有洛口、黎阳、回洛三个大粮仓,河南诸郡县相继降附,今河南以至山东境内诸起义军也都接受魏公号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就在这时,瓦岗军领导集团内部李密派和翟让派之间在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上,矛盾愈演愈烈,同年十一月,终于发生火并。在周密策划下,李密置酒于席间杀翟让、翟弘、翟摩侯、王儒信及从者数百人。徐懋功受伤,单雄信叩头请命,得免于死。李密于是分翟让本营,由王伯当、徐懋功、单雄信分领,后来李密又命徐世绩出守黎阳,把单雄信降为外马军统领。
十四年(618)月,江都发生兵变,推宇文化及为主,杀隋炀帝杨广,率众十余万西归。化及西归,洛阳惊恐,隋内史令元文都等策划招抚李密,使他拒敌化及,自己坐收渔人之利。隋皇泰主杨侗遣使任李密为太尉、尚书令、行军元帅、魏国公,命他讨伐化及。李密与洛阳长期相峙,这时化及兵逼黎阳,李密深恐腹背受敌,因此接受隋的官爵,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黎阳附近的同山激战,化及兵败北走。但此时东都内部也发生变故,王世充利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发动政变,杀死召李密入朝的元文都,专制朝政。同山之战,李密虽然取得胜利,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世充组织了两万多军队,乘机进击。两军战于偃师(今河南偃师东),李密军大败,本营复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王世充入偃师,又俘李密将佐裴仁基、郑颋、祖君彦等。李密部将王伯当闻偃师兵败,弃金墉(今河南洛阳北),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东南)。李密想退入洛口,守将邴元真已降世充;欲奔黎阳,又疑徐懋功不可信,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引王伯当、常何、贾润甫等两万人降唐。李密自以为凭自己的地位威望,足以招抚山东郡县,一定会受到唐的优待,不料到了长安,待遇菲薄,只任他为光禄卿,封邢国公,他十分不快。
    十一月,唐高祖李渊遣李密偕王伯当、常何、贾润甫等到黎阳招收旧部。十二月,李密至稠桑(今河南灵宝北),接到敕书,要他单身还朝。他感到已被猜疑,遂与润甫等谋叛唐,润甫等劝阻不止,常何西归,润甫奔熊州(今河南宜阳西)。十二月三十日(619年1月20日),李密与王伯当率领骁勇数十人,袭据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西南),遂南入熊耳山。唐将盛彦师邀击,斩李密及伯当于邢公岘。
    徐懋功获悉李密叛唐被杀后,高祖李渊准徐懋功收葬李密奏议。1月16日,徐懋功全军缟素,以君礼葬李密于黎阳大伾山西南五里。1969年卫河清淤时,在黎阳镇罗庄村西发现了一块《李密墓志铭》,为魏征撰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据守黎阳 成名天下的“赛诸葛”徐懋功
    徐懋功(594~669)唐初大将,军事家,唐开国功臣。唐赠以国姓李。历任行军大总管,开府仪同三司知政事、尚书、仆射、司空等职,画像两次张挂于凌烟阁,被封为英国公。
    徐懋功在黎阳(今浚县)成事起家。隋末,徐懋功随农民军首领翟让在瓦岗起义。李密任瓦岗军首领后,他建议袭取黎阳仓,壮大了起义军力量。瓦岗军失败后归唐, 徐镇守黎阳。唐武德二年(619),河北窦建德起义军攻占黎阳,徐懋功败降。三年,复归唐。四年,随李世民迫降王世充,击灭窦建德等起义军。
    徐懋功外号“小诸葛”,在隋唐小说中被写为军师,他神机妙算,临敌应变,百胜成名,有诸葛之称。
    有关徐懋功的史料请参阅本书“古今名人篇”中的《神机妙算的军事家徐懋功(李勣)》,此处略。

    顺应天道 游说懋功归唐的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投唐又叛唐,终为唐所杀。李密死后,余部群龙无首,李渊派李密旧臣魏征到东郡一带招抚李密旧部。魏征亲赴黎阳大伾山动员徐懋功归服唐朝,徐懋功深明大义,为减少战乱,遂率部众西入京接受唐朝招安。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闇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闇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83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之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执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陈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武德二年(619)李密判唐被斩后,魏征念往昔与其情谊,为李密撰写了墓志铭。1969年卫河清淤时,在浚县罗村西发现了魏征撰文的《李密墓志铭》,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折戟黎阳 一日为帝的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619) 中国隋代末年叛军首领 。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隋大将宇文述之子。杨广为太子时,他领禁军,很受宠信。隋炀帝即位,授他为太仆少卿,又以其弟士及娶南阳公主。大业年间,义军、叛军蜂起,炀帝的随从禁卫多关中人,不愿从炀帝久驻扬州,打算自行回本土。统领骁果的武贲郎将司马德戡等得知此状,便集兵数万,于大业十四年(618)发动叛乱,推化及为主,缢杀炀帝,立秦王杨浩为帝。化及自称大丞相,引兵10余万西归。
    宇文化及10余万大军直指黎阳,李密亲自带领2万步骑前去迎战。当时,隋越王杨侗已称帝,遣使授予李密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等头衔,命令他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宇文化及兵至黎阳,分兵围瓦岗军将领徐世勣军于黎阳仓城。李密知宇文化及军粮草不足,利在急战,有意不与之交锋,却派兵阻遏其归路,又派遣徐世勣固守黎阳仓。
    宇文化及多次进攻仓城,仍不能克。李密算计着宇文化及粮已用尽;难以支持,于是假装与之讲和,以麻痹其部属。宇文化及却不醒悟,还寄希望李密赠送粮草,而对其部属用粮毫不控制。后来他发现中计,非常生气,与李密在卫州的同山(今河南浚县西南)下摆开战场,从早到晚鏖战。李密被流矢射伤堕马,昏死过去,被部将秦叔宝救回,退屯于汲县(今属河南)。宇文化及部也力竭粮尽,部下又纷纷背叛他。便率部北趋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化及部将陈智略、张童儿等先后归附瓦岗军。起初,宇文化及留辎重于东郡(治今河南滑县东),派刑部尚书王轨守之。这时,王轨连整个郡一起向李密投降。化及被迫改变了行军路线,率残部2万人北上,他自知必败,叹曰:“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于是毒杀杨浩,即帝位于魏县,国号许,改元天寿。武德二年(619),唐遣李神通攻化及,化及东走聊城。时窦建德已立夏国,遂以讨逆为名,往攻聊城,神通退兵。同年建德擒化及,槛送襄国(今河北邢台),与其两子同时处斩,其所建政权许灭亡。
    黎阳同山之战成为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瓦岗军这场以寡敌众的阻击战,对迟滞宇文化及北归东都,瓦解隋军起到了重要作用。

    问鼎中原 回槊黎阳的夏王窦建德
    窦建德(573—621年)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东北)人,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
    窦建德家世代务农。窦建德年轻时就“重然许,喜侠节”(《新唐书·窦建德列传》)。有次乡人家中丧亲,因家贫无法安葬,时窦建德正在田中耕种,闻而叹息,便将自家的耕牛给了乡人,让其发丧,结果很为乡里所敬重。还有一次有几个盗贼在晚上去窦建德家抢劫,窦建德站在门边,待盗贼进屋后,先后打死三人,其余的盗贼吓的不敢再进。盗贼只好请求将三人的尸首要回,窦建德说:“可投绳系取之”(《新唐书·窦建德列传》)。盗贼于是将绳投进屋里,窦建德将绳系在自己身上,然后让盗贼曳出,窦建德随即跃起持刀,再杀数人,从此更加闻名。此后,窦建德当上了里长,因犯法出逃,遇大赦才得以回家。
    隋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杨广征兵攻打高丽(参见隋炀帝第一次攻高丽之战),窦建德应召入伍。当地入伍队伍中选勇敢优异者当领导,窦建德被选为二百人长。因窦建德勇敢善战、善待部下,各方民众纷纷投奔,军队发展到十万人。617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建夏国,称长乐王。
    武德元年(618年)正月时,窦建德与朱粲、孟海公、徐圆朗等各路义军首领一起派使者让李密称帝(李密时为瓦岗军首领,力量为诸义军之首),但李密认为时机尚未成熟,没有同意。但李密却没放松对各路义军的拉拢。二月,李密便派房彦藻、郑颋等东出黎阳,分道招慰州县。窦建德知道这是李密想兼并各路义军,但鉴于实力尚弱,便借口北部罗艺南侵为由拒绝了李密。为了不让李密生疑,窦建德亲自写了回信,对房彦藻还以厚礼相待。
    宇文化及杀死隋炀帝后,便由江都北上,于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称帝,窦建德便把宇文化及作为一个攻打对象。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便以为隋炀帝复仇为借口,率10万大军进攻宇文化及,连战皆捷,宇文化及被迫退守聊城(今山东聊城东北)。窦建德用撞车、抛石,四面急攻,此前诈降宇文化及的农民军首领王薄开城引建德军入城,俘宇文化及,悉虏其众。由于是以为隋炀帝报仇为由杀的宇文化及,所以窦建德入城后先拜见隋萧皇后,并穿素服为隋炀帝哭丧尽哀,接着将传国玉玺及卤簿仪仗收为已有,然后安抚被俘的隋朝官员,并将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等人全部斩首,将宇文化及及其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押至襄国斩首。
    之后,窦建德攻克邢州(治龙冈,今河北邢台),生擒唐邢州总管陈君宾。六月初三,窦建德攻陷沧州(治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八月,窦建德将兵10余万进攻洺州(治平棘,今河北赵县),唐淮安王李神通率诸军退保相州,十一日,窦建德攻克洺州,唐总管袁子干率部投降。十九日,窦建德乘胜抵相州,李神通闻讯后率诸军到黎阳投靠徐懋功。九月初四,窦建德攻克相州,杀唐相州刺史吕珉。二十五日,窦建德又攻占赵州,擒唐总管张志昂、慰抚使张道源。至此,窦建德势力占有河北大部地区。
    但在十月初六,窦建德在衡水(今河北衡水西)再次败于幽州总管罗艺。衡水的失败并未阻止窦建德继续扩张势力范围,是月,窦建德率兵赴卫州(治卫县,今浚县卫贤镇),过黎阳30里处,与唐黎阳总管、右武侯大将军徐懋功(李世绩)部将丘孝刚所率300骑兵遭遇,窦建德猝不及防,被击退,幸得右路兵救援,击败唐军,杀丘孝刚。窦建德大怒,于是回军攻破黎阳,俘唐淮安王李神通、徐懋功父李盖、魏征和李渊之妹同安公主,唯李世绩率几百骑兵逃过黄河。几天后,徐懋功因其父被俘,被迫返回黎阳投降窦建德。窦建德命徐懋功为左骁卫将军,镇守黎阳。卫州守军得知黎阳陷落,降于窦建德,附近州县及反唐武装徐圆朗等人也望风归降。
    徐懋功在归降窦建德后,虽被委任左骁卫将军要职,仍一心归唐。十月与李世绩其长史郭孝恪商量脱身之计,郭孝恪让其先立战功取得窦建德的信任,再伺机归唐,徐懋功乃于十一月攻陷获嘉(今属河南),俘获甚多,献于窦建德,窦建德从此对李世绩十分亲信。
    武德三年(620年)正月,徐懋功欲趁窦建德渡河之机攻其军营,袭杀窦建德,然后救回其父,夺窦建德所据土地归唐。正值窦建德的妻子生产,窦建德一直没渡河,德以躲过此难。
    窦建德吞并其他起义军后,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隔河与据有洛阳的王世充对峙。但主要敌手却是据有关中、向东发展的李渊。武德四年(621年)唐兵进攻洛阳王世充 ,建德亲自统兵10余万援助世充,和唐军相持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五月初,李世民袭击得手,夏军溃散,建德被俘。七月中,窦建德于长安被杀。
    窦建德所建夏国,也就此灭亡。


    颠沛流离 黎阳被俘的高祖妹妹同安公主
    同安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同胞妹妹,她下嫁给了隋州刺史王裕。由于烽烟四起,战事频仍,她居无定所,随军颠沛流离。后来为安全计,太祖李渊和秦王李世民将她安排在“百胜成名”的黎阳大守徐懋功(李世勣)处。同安公主寄居在黎阳总管府。
    谁知黎阳也不安宁,武德二年(六一九)十月,夏王窦建德图谋天下,举兵进攻卫州(治所在今浚县卫贤镇)。徐懋功派骑兵军官丘孝刚率三百人执行侦察任务。途中,丘孝刚的骑兵与窦建德遭遇,打败窦建德。窦建德的右军赶来消灭了丘孝刚的骑兵。窦建德大怒,于是回军进攻黎阳。经过激烈的攻坚战,黎阳被窦建德占领。同安公主在城陷时被俘。同时被俘的还有徐懋功的父亲徐盖,高祖李渊的堂弟、淮安王李神通及魏征。
窦建德随后将同安公主和淮安王李神通带到下博(今河北衡水地区)。窦建德以礼待唐公主和淮安王。
    直到武德三年(620年)八月,唐高祖李渊派人与窦建德结盟,窦建德才将在黎阳俘获的同安公主、淮安王李神通释放。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