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语来进行诗歌创作而著称的唐代诗僧王梵志,可说是我国宣传节育的先驱。他有诗云:
大皮裹大树,小皮裹小木。
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
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
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独。
诗人“托事于物”,强调生儿一个就够,免得日后分家产时发生矛盾而互相煎熬,增添愁苦。并强调,只要乐于行善,老天亦会怜悯孤单,就算无子也不要紧。
古人多信奉“多子多福”,王梵志这种思想,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
与此相对应的是,他还创作了一首描绘因多子女而导致受罪的诗:
夫妇生五男,并有一双女。
儿大须娶妻,女大须嫁处。
户役差科来,牵挽我夫妇。
妻即无褐裙,夫体无裤裤。
父母俱八十,儿年五十五。
当头忧妻儿,不勤养父母。
浑家少粮食,寻常空饿肚。
男女处一室,恰似饿饿肚。
粗饭从厨食,美味当房去。
怒眼看尊亲,只觅乳食处。
少年生夜乐,老头自受苦。
诗中真实再现了这对多产老夫妻的可怜处境 :无钱交租税而被官府差人拉扯时,他们都衣不裹体;儿子只顾养育自己妻儿,不供养他们;因缺乏粮食,全家经常挨饥找饿;儿子拿出来让他们吃的,是粗劣的东西,美味的食物则各自在小房里享受;儿女们对长辈的态度十分恶劣,只顾喂养自己的小孩;年轻的儿孙整夜玩乐,老夫老妻却在受苦。
诗所描述的景况在当代也屡见不鲜,读罢令人唏嘘不已。这位和尚虽然身处“方外”,但非常关心尘世疾苦,而且很有见地。
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