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大伾山是中国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名山之一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7-4-26  
       

    我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禹贡》记载:禹疏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为此,浚县大伾山被后人称为“禹贡名山”。

    为什么叫“大伾山”呢?据《辞海》解释:山再成曰伾。也就是说,大伾山是两次造山运动造成的。大伾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生成。

    明嘉靖《浚县志》记载,汉光武帝刘秀打败王郎后以幽并二州取天下,在大伾山巅筑青坛祭天;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等君主帝王也曾登山揽胜;《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四年(199年)秋八月,曹操为攻克袁绍,挥师北上:“公进军黎阳”。指挥攻袁战役,当时的黎阳城就在大伾山北麓。《资治通鉴》也记载,唐武德五年(662年)夏四月,秦王世民引兵将击圆郎,奉李渊之命到黎阳集结兵马,登大伾山朝拜大石佛。建安七子之一刘桢曾作《黎山赋》传世;唐朝王维、宋代范成大等著名诗人也作诗称颂;明朝大思想家王阳明于山上设课讲学,留下大伾山诗赋名篇;明末书法家王铎在山上留下三篇题记。大伾山松柏苍翠,寺庙毗连,青石峥嵘,气象万千。山上有从北魏至清各个朝代的建筑群9处,“国保文物”10项。自古有“南有乐山,北有大伾山”之说。

    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一书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