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苻姓源起浚县枋城
  作者:刘会喜 上传时间:2007-4-26  
       

    苻姓在姓氏中属小姓,东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氐族首领、前秦王蒲洪在淇水岸边的枋头建国称王时,改蒲为苻,始得苻姓。枋头即今浚县新镇枋城村,故称苻姓源起浚县。
    苻洪原姓蒲,字广世,略阳临渭(今甘肃天水东)人,氐族,晋怀帝永嘉年间被部族首领推举为盟主。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后赵中山王石虎讨伐石生,攻占长安,蒲洪率二万户投降。石虎拜他为光烈将军、护氐校尉。蒲洪早有图谋中原之心,劝石虎迁徙关中豪强和氐、羌部落充实东方。石虎听从蒲洪建议,任命蒲洪为龙骧将军、流民都督,率秦州、雍州士民及氐族、羌族十余万户迁居关东,并让蒲洪驻守枋头。此后,蒲洪作为后赵将领,南征北战,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
    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石遵即后赵位,听从石闵(冉闵)进言,罢免蒲洪都督官职。蒲洪大怒,回到枋头,便派使者投降东晋。十一月,石鉴杀石遵即帝位。石氏家族为了争夺帝位互相杀伐。秦州、雍州流民见后赵乱起,相率西归,路经枋头,共推蒲洪为主,民众聚至十余万。蒲洪长子蒲健时在赵都邺城,亦斩杀关守投奔枋头。
    翌年正月,石闵占领邺都。蒲洪拥兵十余万据守枋头,图谋关右,拒不归附。二月,与蒲洪同时迁入中原的羌族首领、后赵右丞相姚戈仲派其子姚襄领兵五万攻打蒲洪,蒲洪迎头反击,大败姚襄,斩杀三万多人,遂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这是前秦建国之始,也是苻氏得姓之始。
蒲洪为什么改姓苻氏?《晋书•苻洪传》载:“洪亦以谶文有‘艸付应王’,又其孙坚背有‘艸付’字,遂改姓苻氏”。可见蒲洪改苻姓,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巫师、方士预言‘艸付应王’,二是其孙子蒲坚后背上有‘艸付’二字。“艸”为篆文“草”字“艸付”合写,即为“苻”。蒲洪去蒲姓改苻姓,意在应照谶言,建国称王。
    苻姓虽源起于浚县枋城,其望族应在关中一带。《资治通鉴》记载:苻洪称王改姓不久,被大将麻秋毒死,其子苻健代父统领兵众,准备西迁关中。为麻痹窃据长安的杜洪,苻健去掉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称号,在枋头修建宫室,督促百姓播种小麦,以示无意西向。不久,率众西进,兵分两路分别以其弟苻雄、侄苻菁为统领,进攻杜洪,十月抵长安。次年,僭称天王、大单于,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苻秦。关中是氐族祖籍,又是前秦都城所在,况氐族西迁时,本就不多的中原苻姓全部迁入关中,所以关中为苻姓望地。
    枋城是苻姓祖源,又是前秦始都,在前秦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太和五年(公元370年),前秦王苻坚攻占前燕国都邺城(安阳北)后,专程到枋头,宴请枋头父老,改枋头城为永昌县(亦名昌水县),并永世罢免枋城百姓徭役赋税。(《资治通鉴•卷一百二》、《浚县志》)。
    苻姓起源较晚,别无他支,所建前秦国仅历七世四十五年便被灭,苻姓族人很多被杀,幸存者为避难而改他姓,所以南北朝以降,苻姓极为少见。
    苻姓虽小,但在东晋十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苻姓出了苻洪、苻健、苻生、苻坚等七个帝王和苻融等许多将领,特别是苻坚,任王猛为相,镇压制不法贵族,兴修关中水利,注重农业生产,使前秦迅速强盛起来,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并夺取东晋的益州,遣军远征西域,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帝王。苻姓建立的前秦国,是十六国时期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一度非常强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并向鼎东晋,大有统一全国之势。无奈淝水之战中遭到惨败,从此一蹶不振,走向衰落。 
     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一书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