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美髯博导朱彦民
作者:一介法夫 上传时间:2009-6-15
 
 

 

在天津八里台的南开大学校园里,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教授,他中等身材,温文尔雅,气定神闲,目光炯炯,白皙的脸庞上,却长满了浓密黝黑的络腮胡子,儒雅的学者风度中又透出一种潇洒不羁的艺术家气质。他就是人称“美髯公”的博士生导师、从豫北黄河故道里走出来的著名学者朱彦民。他现任南开大学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

黄河故道少年行

浚县朱村地处豫北黄河故道东畔,是一个拥有六千多口人,600余年历史的村庄。数百年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朱村造就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学识渊博、著述颇丰的朱彦民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杰出人才。他是朱村杰出人才的典范,更是朱村莘莘学子的楷模。 朱彦民于1964年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那时他的父亲(原县财税局干部,1962年无辜被退职,回村后又被错划为五类分子)为躲避村里的批斗常年流浪在外,家里全靠他母亲一人辛勤劳动,苦挣工分,艰难度日。家中年年欠工缺粮,时常断炊,他经常跟随母亲偷偷到外村要饭。童年的他受尽了人间的饥寒和苦痛,好几次都差点因贫困辍学。但是他没有被家庭的不幸和困难所吓倒,而是从小立志,勤奋学习,刻苦努力,不甘人后,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79年在本村读完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被浚县第一高级中学录取。这个喜人的消息并没有给他家带来多大的喜庆,相反却令他的母亲做了难。这时他家的境况并没有改观,依旧贫苦如洗。母亲跑了几天,才从亲戚和乡邻里借够了学费,他才带了破被薄褥,捎上窝头咸菜报到入学。在一中,他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生活上更加俭省节约,三年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以致使他面黄肌瘦,营养不良,1982年7月参加高考时,考最后一科时晕倒在考场,严重影响了高考成绩。
1982年9月,他进入安阳师专,开始了大学生活。在校期间,他兴趣广泛,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多个社团活动,尤其喜欢书法,1984年获全国大学生硬笔书法大奖赛一等奖,1985年获安阳市群众艺术年展书法一等奖。 1985年7月毕业后,通过参加选拔考试,进安阳师专殷商文化研究班学习,从此与殷墟甲骨文、殷商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研究班两年的学习研究、田野考古、编写书籍,为他以后的考研攻博,以及学术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7年7月研究班毕业后留校,到《殷都学刊》编辑部任编辑。《殷都学刊》是安阳师专1980年创办的以研究甲骨文和殷商文化为主的学术性刊物,是河南省一级期刊、全国首届社科百强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一定的声誉。期间他边做好本职工作边刻苦学习,努力向人生的更高目标迈进。
1989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被郑州大学殷商文化研究所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三年后,他以《商代服饰文化研究》为题的学位论文,通过了答辩,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仍回安阳师专《殷都学刊》编辑部任编辑。 他在奋进的路上永不停息,1993年9月考上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生。又是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长达25万字的毕业论文《商代都城研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1996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作双肩挑干部,任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副处长,并在历史系文博专业任教。2000年任文物和博物馆系主任和支部书记。2003年任先秦史研究室主任。2004年被选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秘书长。2006年晋升教授。2008年被评上博士生导师,5月被选为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10月被选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
朱彦民从一个孜孜以求的学子成为一名著述颇丰的学者,这个过程里时时都凝聚着他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勇气和毅力,处处都浸润着他孜孜不倦、求索不止的辛勤和努力。

史坛精进赖良师

朱彦民主要从事甲骨学(古文字学)、殷墟考古与殷商社会生活史研究。自1998年起,多次承担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部、南开大学、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部门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几年来,他的《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殷墟都城探论》、《殷墟考古发现与甲骨文研究》、《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发现百年祭》、《殷商社会生活史》、《甲骨文精萃选读》、《甲骨文精粹译释》等著作先后被出版发行。他的《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甲骨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考》、《商族起源新论》、《殷墟都城城墙之我见》、《殷墟卜辞“受酋年”新考》、《商汤“景亳”地望新考》、《商族迁徙试论》、《〈明义士牧师家藏中国文物展〉中两片甲骨的考释》、《“殷”、“商”名辩》、《论商族对古代车马起源与发展的贡献》、《商代晚期中原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殷人尊东北方位说补正》、《“七月流火”之我见》等七十余篇学术论文,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文史哲》、《南开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文化研究》、《殷都学刊》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他的《甲骨文精萃选读》1991年获河南省教委优秀图书二等奖;《殷商社会生活史》一书1993年获河南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殷人尚白”问题试证》一文获1998年天津市历史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殷墟都城探论》一书获2002年第八届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殷卜辞所见先公配偶考》荣获南开大学首届亚洲研究中心优秀成果奖、第十届天津市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他真的能称得上是勇猛精进的学者,著述颇丰的专家。
朱彦民年纪轻轻在学术上就取得这么大的成就,除了他自己多年的辛勤努力外,还得益于两位历史学大师对他的培养和帮助。这两位大师一个是李民,另一个是王玉哲。李民是郑州大学教授,任郑州大学殷商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理事、(美国)美洲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王玉哲(1913.2-2005.3),著名先秦史学家。早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于西南联大文科研究所,历任华中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湖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秦史研究室主任、文物与博物馆学教研室主任。曾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等职。
朱彦民的硕士研究生时代,师从于郑州大学李民教授。博士研究生时代,名列南开大学王玉哲教授的门墙之下。两位导师都是学富五车、淹博贯通的古史大家。李民也是王玉哲教授早年的门生,所以两位大师在治学对象和方法路径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两位先生都对先秦民族史极有浓厚的兴趣,王玉哲有《中华早期民族源流史》,李民则有《夏商周三族源流探索》。两位在中华早期民族源流研究方面的造诣与贡献,深受学界人士好评。朱彦民亲炙于两位大师左右,读其鸿文,欣其高论,于不知不觉之中,也渐渐对中国早期民族历史有了兴趣。上一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境内大批夏商遗址的考古发现及考古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学术界对于商族起源问题的讨论,逐渐形成了高潮。两位先生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场对先秦史研究意义重大的学术论争,但是两位先生的观点并不相同,朱彦民受先生们的影响,在研读有关学者论著的同时,也渐渐开始了搜集有关资料,开始了他本人对包括商族起源在内的商族早期历史的研究。1996年他博士毕业之时,曾在南开搞过一个书法展览,其中有一副自撰的对联“书不读秦汉以下,史当究夏商之间。”从下联可以看出他当时就有的一欲究诘夏商之际古代民族尤其是商族发展历史的雄心壮志。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商族的起源、迁徙与发展》一书,正是他多年对此问题进行认真研究的结晶。
在到南开读博士之前,朱彦民与人合作发表了《由〈康侯簋〉铭文说到周初三监》论文,不想观点正与王玉哲的《周初的三监及其地望问题》正好相反。考博之前他将此文连同其他九篇论文一同寄给王先生,以显示自己的研究实力。来到天津后,王先生将经他批阅的密密麻麻的那篇论文还给彦民,王先生不仅没有生气,而且还赞许彦民有自己的见解,而且能自圆其说,说明他有研究的潜力。在那些批阅的文字中,王先生不仅指出了他论述中的薄弱之处,还从他的观点考虑提供了一些有利的证据。
在商族起源的问题上,朱彦民与两位导师的观点都不相同。李民教授持商族起源于晋南说,王玉哲教授持商族起源于山东半岛说,而他则主张商族起源于燕山以南的京津唐地区渤海湾说。在研究过程中,导师已有宏论在先,自己又有心得体悟,是遵从导师之言,固守成说,还是独立思考,坚持己见。他踟蹰再三,确实为难。但最后他还是秉承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术精神,开门别派,另立一说。两位导师也都不囿于门户之见,热情地支持他在商族起源上有自己的思路,构建自己的学术体系。李民先生曾在一份给他博士论文的评议书中勉励道:“只有打破门户之囿而独立思考,学术才会有所进步。”王玉哲先生更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选择,主动为其提供资料,帮助补充证据。王先生还多次推荐朱彦民的论文参加评奖,还对他的书稿进行审阅。正是两位导师的辛勤培育,和两位大师的甘为人梯的大家风度、名师风范使朱彦民在殷商史研究上成就卓著。

东瀛讲学记盛游

南开大学积极开展世界文化学术交流,与欧美、日本等国家的100多所知名大学和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日本的立命馆大学,爱知大学,亚洲日本语学院等知名大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是频繁。自1999年起,朱彦民多次参加南开大学与日本大学的各种交流活动。1999年代表南开为日本立命馆大学130周年校庆题字祝贺,题字内容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儒张横渠言)”。2001年4月代表南开为日本亚洲日本语学院创建题字,题字内容是“修身求进、行道济世”。这些作品深受这些日本高校的重视,在庆典中被置于突出明显的位置,后来又作为珍贵礼品收藏起来。
2004年4月1日,南开大学与日本爱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项目启动。朱彦民应日本爱知大学之邀,受南开大学委派,于2004年4月,正是东瀛樱花盛开的季节,潇洒东渡大洋赴日本爱知大学,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问讲学活动。日本爱知大学的前身同文书院,是原在中国上海建立的与孙中山先生颇有渊源的一个学术机构,后重建于1946年,现有爱知县丰桥校区、名古屋校区、和车道校区。它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私立大学,长期从事中文教学和研究,是日本唯一设现代中国学部中国研究专业的大学。
在日本爱知大学期间,朱彦民除了学术研究之外,还应校方和学生之请,专门搞了两次甲骨文研究的讲座。他的渊博学识、潇洒举止、漂亮书法,赢得了爱知大学师生的一致好评。特别是他那飘逸潇洒的汉字书法更是深深折服了爱知师生。爱知大学文学部长安本教授主持的每周一次的书法理论讲读班,专门请他作指导教师。他的书法讲座都是座无虚席,其示范作品不到讲座结束就被争抢一空。爱知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了许多中国古代书画作品,其中有些作品真伪和年代都有待鉴定。朱彦民多次参观这些字画作品,并应邀对一些作品进行了鉴定。 2004年冬,他还在日本东京参与主持了一次甲骨文学术会议,提交并宣读了《从中国考古发现看殷商时人重东北方位观念》的论文。2005年春,他撰写了《从殷墟考古发掘资料看中原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的变迁》发表在《中国交换研究员论丛》第22号(2005年3月),此文以其材料的翔实和论点的新颖,颇受日本学者重视和好评,后来被日本国“论说资料保存会”编辑入《中国关系论文资料》第49号(2007年)中。
工作之余,他读书作文,习字作画,有时还到各处游玩,赴京都、游奈良、登石卷山、赏浜名湖、环行知多半岛、寻访奇多拉古坟,踏勘胜迹、考察风情。他和学校其他外籍教师一起参加了爱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组织的日本中部游,参观丰田汽车制造业和产业博物馆,他还应邀静冈县尾奈山村探访民间陶器作坊,并为作坊陶器题字留念。 闲暇之际,他将在日本讲学和访问以及游玩的感受都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写有《日本建国纪念日日记》、《丰桥公园游记》、《观梅四章》、《观日本鬼祭》、《丰桥祭》、《渥美半岛行》、《日本朋友家做客记》、《登本宫之山》、《浜名湖游记》、《游二川町》、《苇毛湿原小记》、《探访奇多拉古坟》、《京都纪行》、《奈良纪行》、《参观日本书道博物馆记》、《东京都国立中央图书馆访问记》等精美散文,还有《来日本国有感诗二首》、《雨中游尾奈山村诗二首》、《赠古川彻》、《四十初度感怀》等诗歌。

大师门下翰墨香

朱彦民是位成就斐然的年轻学者,同时也是一个著名书法艺术家。作为书法家的他,艺名朱桢,号冰醋斋居士、怀醑堂主人。他与著名书画大师范曾教授的交往和情谊,更使得他的人生道路又多了几分精彩,平添了几分传奇。 2006年5月19日下午四时,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范曾画室正在举行着一个隆重的拜师仪式,诗人寒碧(范曾忘年挚交)作介绍人,郭长虹(范曾得意高足)作证明人,赵均(东方艺术系主任)作司仪,在范先生女儿画家范晓慧、女婿著名演员翟军、画家刘怡羽及范门众弟子等人的见证下,朱彦民向国学大师、书画巨擘范曾敬献束修、鞠躬叩首,拜范曾先生为师,从此正式以范门弟子的身份得入范先生门墙,窥先生宫室之美、收藏之富。
朱彦民早在安阳师专学习、工作时,就对范曾的学识人品非常仰慕,并视范曾为人生导师、学业楷模。真正结识范曾是在他到南开读博时,时范先生已从法国回到国内,受南开历史系五老之力邀,复执教鞭于南开讲坛。和自己仰慕崇拜已久的大师同处一校,又经常聆听范先生的讲座,这时朱彦民拜识范先生之心更切。1994年春,他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导师王玉哲先生,王玉哲先生对朱彦民非常厚爱,王先生是范曾早年的老师,很乐意帮忙引见,先是给范曾打电话介绍朱彦民的情况,然后又拿出他珍藏六十年、遍题注跋之完本《小爨碑》拓本,作为朱彦民觐见范曾之贽礼。范曾见王玉哲郑重介绍,又转送无价之宝,很为玉哲翁爱徒之心感动。自此,朱彦民开始与范曾交往,时相过从,游艺问道,执弟子礼如仪。 范曾对朱彦民的才学人品很赏识,亲为他起斋号曰“怀醑堂”(典出屈子《离骚》),并书成匾额;又写赠对联一幅“身悬六合浮云外,诗在千杯烈酒中”。嘱他为人游艺宜大气,莫以所历所学自限。 朱彦民在1996年欲从范曾再读博士,后又于2000年想随范曾做博士后研究,范先生都欣然同意,皆因国家和学校政策不允许,未能如愿。2000春,朱彦民与友人在南开大学东方文化艺术系永明馆举办书画联展,时值范曾正欲回乡扫墓祭祖。知有此事,决然推迟回南通故里日程。一大早从北京寓所赶至南开校园,不仅题写展头大榜,还为开幕式剪彩并发表讲话以资鼓励。2001年,朱彦民出任南开文博系主任,聘请范曾为名誉系主任。因工作关系,与范曾接触更多。2004年春,朱彦民要出国到日本讲学。临行之际,范曾谆谆叮嘱,语重心长。至东瀛后,范曾又寄外文版新作一部,并题字勉励。2006年春,范曾办理了离校手续,不再执教南开。这意味着自此朱彦民再不能经常与范先生晤面聆教,他萌生了向范曾行礼拜师的想法,并与寒碧、郭长虹商议。二人很支持,寒碧又热心地征求范曾的意见,范先生有感于朱彦民的人品与学问,欣然同意。于是就有了令朱彦民深感荣幸的拜师的隆重仪式。
2007年7月5日是范先生的七十大寿,在此前后南开大学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作为序幕,朱彦民和友人合办的书画展览非常引人注目,范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展头,在开幕式上,南开大学几位书记、校长及数百名师生都前来祝贺。朱彦民在展览中展出的书法作品,内容大多数是他和范先生在一起作的诗钟、联语,其中一幅长篇小楷写的是他创作的一首古风《范公吟》,诗中颂赞范先生的书画成就和高风亮节,以及师生二人的亲密关系。在后来的“范曾教授师生书画艺术作品展”中,朱彦民又展出了用甲骨文书写了一幅对联“彭祖八百岁,老子五千言”,作为对范先生的生日贺礼。在后来举行的“范曾教授七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朱彦民又被邀请作大会主题发言,宣读了论文《传经歆向遂心愿,授笔钟王乐杏坛——范曾教授书法教育思想探微》,该论文后来被收入由诸多名家学人如季羡林、杨振宁、刘开渠、叶嘉颖等撰文的《论范曾》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自1994年,朱彦民与范曾结识,范曾对他一直就无见外之处,直如入室弟子一般。拜师之后,师徒关系愈密,经常和诗对联,谈诗论艺。范曾经常指导他读书作文,还不时帮他改正文稿。朱彦民常到北京碧水山庄范曾寓所画室,观大师作画写字。范曾在书法功力和气势以及作画技法和神思上指导他,他的书法已经有一定的造诣。范曾在《朱彦民书法集》序里,这样评其书法“飘逸有出尘之致,其结体神会殷虚书契,自有上古遗韵。于行草中,更增汉晋简牍、金文意味,则前未之见也。要之,心为书主,书为心画。苟有诗心为书羽翼,彦民之书当赴绝尘。”(该序言收入范曾《急就章》一书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在范曾的悉心培养和指导下,朱彦民书法日益精进。其书法上溯殷契周铭,感其天趣古朴;下宗魏晋锺王,喜其潇洒飘逸。学米芾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效郑燮乱石铺街,自然流丽。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并被国内外知名大学、博物馆收藏。近几年,他还在天津、郑州、安阳、鹤壁等地多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颇受世人好评和珍视。
朱彦民还注重书法艺术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先后发表了《书法艺术探源》、《浅说甲骨文书法艺术》、《古文字与书法艺术》、《榜书述论》、《论书法艺术的自觉时代》、《魏晋时代的书法艺术理论》、《八大山人书法作品中异写字辨析》、《甲骨文入印的先驱——王雪民先生》、《甲骨文书法的先驱——孟广慧先生》、《翰墨莽苍苍,艺文芃莘莘——〈田家英收藏清代学者墨迹展〉赏析》等书学论文,在书学理论上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 他在南开大学除了教授自己专业课程之外,还先后开设了多门书学课程,比如《中国书法史》、《书法基础训练》、《古代玺印史》、《古文字学概论》等,颇受广大学生喜爱和好评。特别是《中国书法史》作为全校的公选课,吸引了很多退休的老教师来旁听,还于2006年获得南开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他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甲骨文摹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南开大学书法协会指导教授、南开大学日中大学生书法交流主讲教授、鹤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他的书法艺术作品潇洒流落、雅俗共赏,不仅在南开,在天津,而且在国内外已小有名气,其作品常被南开作为礼品送国内外友好单位,在天津已成为上层人士求之若璧的翰香墨宝。他每次回家乡,家乡人登门求字者排起长队,购纸买墨者络绎不绝,一时“黎阳纸贵”。

眷眷游子故乡情

朱彦民虽然远离家乡,成名在外,但他对故乡浚县始终怀着眷眷之情。他心系故土,始终魂牵梦绕着这块生育养育他的土地,不论工作再忙,每年都挤出时间,回家乡几趟。他每每回乡,都把心紧紧贴在这片热土上,深深感受故土深情;身处天津,经常用生花妙笔赋诗作文,赞美家乡的山水,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1997年回乡,与友人游淇河,被淇河美景所感,当年春节在淇滨区大赉店村岳父家即兴作《淇水赋》,文中盛赞淇河风景之美:“汩汩兮,一线弱水;悠悠哉,千古淇河。”“清爽甘冽,明亮澄彻。”“波及处皆蕴秀气,流历时多染丽色。诚豫北之极美形胜,实华中之最佳场所。”警示“乞请政治决策人,寄言经济开发者:搞建设兼保自然环境,岂止山川庆幸;求发展若毁造化水文,必遭子孙诟唾。”寄望“灵护胜迹,务必存美;福佑嘉水,切勿变色”。 2001年岁末,因事不能回故乡与家人及乡友共度春节,遥想少年事,忆当年人,思故乡山水,浮想联翩,情不能已,于天津南开园怀醑堂写出了超于刘祯、越于阳明、过于卢楠的脍炙人口的《大伾山赋》,该赋洋洋洒洒数千言,追古述今,绘景忆人,记浚县历史之久,赞黎阳山水之美。“有此美景,诚为豫北之最佳去处;如许胜迹,实亦青史之难得逸篇。”“每每依稀梦境里,身在古松下,邀云待月;往往连绵幻想中,心驰高山头,敲棋抚弦。”“斯黎阳士子,故园情切切;我大伾书生,乡土意拳拳。”眷眷游子之情跃然纸上。
2003年应秦毅先生之邀游鹤壁万槐园,赏槐花,品美食,回天津后,久久不能忘怀,并时时联想到家乡黄河故道的槐树林、槐花香,情发至极,作就一篇精美小品《万槐园记》。“至若暮春孟夏,槐花放蕊,枝头飘香,则园中之美,又非平素所能见也。远眺树颠,一派雪国,素裹银装;如白帝下界,缟僊临凡,灿若云朵,洁似梨花,炫人眼目。近观花蕊,绿叶映衬,淡绿微黄;似琼堆玉砌,凝露冰乳,密密匝匝,簇簇团团,压枝欲低。此时信步槐林,深舒畅呼,沁人心脾,神清气爽。好一处美轮美奂之仙阆苑,真一个蕙馨兰馥之香雪海!”
2004年3月于东渡赴日讲学前夕,应在鹤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浚县籍书法家李中令之请,为其入选全国书坛百强的《李中令书法集》作序。文中介绍李氏书法艺术特征之外,也提出了这样的高论:“大凡称之为书家者,莫不精于笔墨而娴于章法,是书法所以为书法之基本技艺者也。而书法名家者,更于技法之外,追求作品气韵的生动与格调的高古,此之谓有境界者也。”“然而境界云者,又有高下之别、雅俗之判。高下雅俗之异,在乎作者自身艺术眼界的广狭与学问修养的厚薄。”并对当代书坛之种种怪现象,作了辛辣的讽刺和严肃地批评。
2006年12月应浚县宣传部、浚县文联之请,亲到北京范曾先生之碧水山庄求范先生为《浚县书法作品集》题写了书名,他自己也应邀为《浚县书法作品集》作序。序中言称:“而今我黎阳一县……队伍庄肃,水平高深。蕴山川之灵秀,汲古今之精华。出碑入帖,踵唐跻晋。路数宏阔,笔墨端重。有含英咀华之美,无追异逐怪之风。与文化名城其相宜,共书法灵山之呼应。有此盛况,我心怿怿然由衷而赞叹之。” 2007年4月欣闻故乡《大伾山文艺》即将创刊,不禁欢欣鼓舞,发信并作《贺新郎》一首祝贺。“我借伾山淇河秀,寄诗心,羁客堪兴叹。邀众美,家邦赞。” 2008年8月4日,应浚县收藏家刘永亮之邀,在浚县迎宾馆用工笔小楷书写《淇水赋》全文,附在刘珍藏的30米国画长卷《淇河》卷首,成为一部用美文、工书、巨画全面展现淇河的巨作。 2008年10月,应原鹤壁市科委主任、蓼叶居艺文公司总经理赵国荣先生之邀,以行书书写了《大伾山赋》,将与著名画家王群的浚县风情画卷《正月》一起,包装成“黎阳双绝”,作为文化艺术礼品发行。
“鲲鹏展翅九万里”,朱彦民这位从豫北黄河故道走出来的勇猛精进的年轻学者,正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鹏,在历史学浩瀚的天空中,在中国书画艺术领域里,他必将飞得更高、更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cf9fc0100azvj.html

法海无疆 的博客
相关链接:

1、 黎阳少年行 [朱桢彦民] 2、 (范曾)题朱彦民书法集 3、 范曾为《浚县书法作品集》 [朱彦民讲述 朱中月整理] 4、范曾先生等关于书法的三篇序言 5、笃守笔法存古质,遍参墨迹得今妍——李中令书法篆刻集序 6、大伾山赋(南开大学 朱彦民) 7、淇水赋(南开大学 朱彦民) 8、萬槐園記(万槐园记)(外二篇) 9、淇水赋

附:

美髯赋

微辞学于师,丽质受于天。观乎红尘兮千万丈,独有一人兮不可忘。颔青青兮如燕草,髭短短兮百炼钢。眉宇间兮多英武,美之极兮邦之彦。虽发肤兮受之父母,手足中兮谁比阳刚。惊世俗兮腮上密林,霸气泱兮几分鬓边。既见君子兮温润如玉,何来玉面兮剑拔弩张。闻道夫子爱古风,可曾桑林效殷商。九侯淑女齐凝眉,岂是无端怀虬髯。无心问鼎与逐鹿兮,何故日夕忆中原?半生温婉安伦理,不见伦理怜愁颜。谁谓蓬山万重远,梦魂一夜到黎阳。怀斯人兮红袖湿,苦相思兮夜未央,朝为只字而欣喜,夕为片言而不能餐。梦依稀兮青衿犹在,天欲曙兮残月还寒。三十年兮飘零谁问,两千里兮未睹君颜。如落花兮长随逝水,命多舛兮常伴虎狼。长恨此身兮不如燕,随意栖落系怀醑堂。

朱彦民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