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抗日先驱王舒苗
作者:马金章 上传时间:2007-5-2
 
 

 

    王舒苗(1906—1944年),名鸿裔,今浚县新镇镇淇门人,共产党员。1927年毕业于河南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求学期间,他酷爱阅读进步书刊,喜欢研究社会科学,追求真理。

    1927年,舒苗师范毕业后,于内黄县楚旺中学附小任国文教员,一年后到楚旺中学任教。其间他曾以“印子钱”命题,为《内黄县报》撰文,大胆揭露地主重利盘剥农民的黑幕,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舒苗到浚县师范任国文教员兼教导主任。时值国难当头,抗日反蒋浪潮风起云涌,王深为国家、民族命运担忧。在讲课时,他不断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他发起组织读书会、教育研究会等进步团体,并与同校教师董乐山、赵沛林等人借来《新青年》(陈独秀主编)、《生活周刊》等进步杂志,在学生中秘密传阅。当时,学生吴福生在一篇日记中曾写到:“蒋介石江西剿‘匪’(共产党),数年不下,其非一般‘匪’可知,内中一定有相当吸引人的‘主义’存在。”舒苗批阅时大喜,约吴抽暇一谈。舒苗关切地向吴说:“共产党人信仰的是什么主义?为什么一个主义会吸引那么多人为之奋斗终生,敢于和蒋介石拼死搏斗?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从新学说中去努力探索、思考,愿我们共勉。”舒苗等人为改善师生待遇同反动当局开展斗争。同年农历六月初四日,县教育局谋划撤换校长,裁撤进步教师,引起公愤。在“教育研究会”组织下,选出学生代表40余人,列队至教育局交涉,局方迟迟不予答复。王舒苗即组织全校罢课。五天后,教育局迫于形势,公开声明,接受学生代表提出的全部条件,师生取得了彻底胜利。王舒苗的革命行动,为反动当局所不容,教育局强行将其解聘。王离浚县师范后,到镇平宛西中学教书。

    1935年,舒苗在天津震中中学执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当年秋,国民党天津当局以“赤色”嫌疑罪将其逮捕入狱。舒苗意志坚定,在狱中仍勤勉自学,苦攻日文。1936年春,经天津市警备副司令李文田(浚县交卸人)作保获释。经李介绍,舒苗到国民党第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张自忠部供职。张晋升军长后,舒苗在参谋处任上尉书记长。其间,曾暗中策动一个连队到黄河北参加抗日斗争。1938年该军退守信阳,王舒苗痛感报国无门,派人去武汉与党组织联系未果,后又动员部分士兵同赴豫北抗日前线未就。此时,舒苗欣闻太行山已燃起抗日烽火,只身返回老家淇门。

    1938年7月初,王舒苗、刘耕夫等人在新镇集成立滑浚淇人民抗日自卫军,孙思昉为司令,刘耕夫为副司令,王舒苗任政治部主任,董乐山任参谋长。这支队伍有两个中队,约500余人。时值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团长韦杰,政委唐天际)在豫北活动,民军主动与之配合,围歼了地主顽杂王自全、司华生、扈全禄部。这支抗日武装,紧紧依靠群众,除奸反霸,切断日伪联系,剿除小股土匪,对维护地方治安,发挥了很大作用,深受群众拥护,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然而,孙思昉暗中与国民党濮阳专员丁树本勾结,妄图出卖这支抗日武装。在关键时刻,王舒苗、刘耕夫经组织同意,与六八八团副团长谭健取得联系。谭派营长冯志湘率部星夜赶到新镇,使丁收编民军的阴谋破产。民军所部改编为六八八团豫北游击二支队,转战华北平原。12月,王舒苗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年冬,山西长治整训后,王舒苗调任团政治处宣教股股长。1940年任一二九师新一旅敌工科副科长。1941年任军分区敌工科副科长。1943年,太行第七军分区成立,舒苗任敌工科科长,兼任淇、汲、汤、辉四县办事处主任。这一时期,舒苗不畏艰险,忠于职守,经常乔装出没安阳到新乡平汉铁路两侧,侦察敌情,瓦解敌军。尤其在开辟七、八分区工作中,屡建奇功。1944年10月10日,他率武工队深入敌占区活动,归途中,于辉县薄壁区小荒庄遭到国民党李昌军一个中队的伏击。舒苗指挥武工队与敌殊死战斗,不幸牺牲,时年39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将王舒苗遗骨迁葬于邯郸烈士陵园。

    转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