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田(1894-1951年),字灿轩,卫贤乡后交卸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曾任国民党西北军团长、旅长及兵工厂总监等职。1936年1月,任察哈尔省保安处处长。2月,授少将军衔。第29军重建时,任第38师副师长。年底,驻防天津市,兼任天津警备司令、市公安局(次年2月,公安局改名警察局)局长,一度代理天津市市长。此间曾大力整饬警纪,改革警政,警界之风为之一振。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史称“七七事变”)后,天津形势十分危急。日本华北驻屯军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加紧进行攻击天津准备。7月25日,38师师长张自忠赴北平与日军谈判,天津军政要务遂由李文田承担。李积极调整38师部署,通知分驻塘沽、汉沽、廊坊、小站、东大沽、马厂、韩家墅等地部队,向天津市区靠拢,随时听候命令。
7月27日,第29军军长宋哲元发出“自卫守土”通电。李文田立即响应。当日上午10时,在其寓所(今天津市北安道20号)召集军政要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12旅旅长黄维刚、独立26旅旅长李致远、第38师手枪团团长祁光远、天津保安司令刘家鸾、天津保安总队队长宁殿武及市政府秘书长马彦翀,人称“七人会议”。会议做出四项决定:一是趁日军兵力不足,主动出击打突袭战,攻击时间定在29日凌晨2时。二是推举李文田为临时总指挥,刘家鸾为副指挥,统一指挥第38师和地方保安部队。三是部署参战兵力:保安队第一中队进攻东车站(今天津站)和东局子日本飞机场,由李致远指挥:手枪团、保安队第三中队及独26旅一个营攻击海光寺日本兵营,由祁光远指挥:独立26旅及保安队第二中队攻击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和东局子日本飞机场,由李致远指挥;武装警察负责各战场交通指引和疏导,驻地离天津较远的黄维刚旅作为总预备队。四是发动攻击的同时向全国发布抗日通电。电文称“日人日日运兵,处处挑衅”,“我方为国家民族图生存当即分别应战,誓与津市共存亡。喋血抗日,义无反顾。”天津《益世报》7月29日发表了通电全文。
“七人会议”后,按照会议决定,紧急部署部队,并做好了长期作战及转移准备。同时向日军发动攻击。这是北平和天津陷落前的最后一战,也是“芦沟桥事变”以后国民党军主动抗战的惟一战斗,抗战史家称为“天津大出击”。
战斗打响后,李文田将总指挥部设在西南哨门,与刘家鸾、李致远等共同指挥战斗。战事开始进展顺利,拂晓时,抗战军队攻进东局子机场,烧毁了十余架日机;日租界的日军被三面包围,日本侨民也被迫推上前线;海光寺日本兵营内的日军龟缩在工事内等待救援;天津总站被中国军队占领,东车站日军被逼到一个仓库中。日本驻天津总领事在给日本驻北平大使馆的电报中惊呼:“从二十九日午前2时左右起,由于中国方面的攻击,我方处于甚为危惧的状态。”下午2时半,数十架日机对东车站、天津总站、市政府、电话局和邮局以及南开大学等地实行狂轰滥炸,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天津市民两千多人罹难。傍晚,日本大批军队从北平等地驰援,中国军队被迫撤出市区,转赴静海一带作战。30日,天津沦陷。
李文田率部撤出天津后,一直转战河北、河南、江苏、湖北等地抗日前线。1937年10月,第38师扩编为39军,李文田任副军长。1946年7月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长官。1948年9月授陆军中将军衔。后因不满打内战脱离军队。1949年3月任国民党总统府参军。
1951年,“天津大出击”总指挥、抗日将领李文田在天津旧居逝世,享年57岁。
转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