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516年),北魏顿丘(治今浚县屯子镇)人,李崇堂弟。少年时博览群书,颇有文才。太和初,为通直散骑侍郎,很受高祖器重。任太子中舍人,升散骑侍郎,太子中庶子。后任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吏民怀念。正始元年(504年),世宗亲自接见李平及其诸子,加封李平为正刺史、征虏将军。
李平在相州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勤课农桑,修饰太学,皇帝召见李平并加封为东平将军,任度支尚书,后升任正尚书,领御史中尉。
永平元年(508年),京兆王元愉在信都造反,皇帝封李平为持节使,负责平乱。李平在泾县集结军队,晚上有敌人对他进行偷袭,他临危不惧,坚而不动,极大的鼓舞了士气,最终大败敌军,斩冀州牧韦超、右卫将军睦雅、尚书卜射刘子直等,元愉北逃。李平率军追击,斩首数万级,在信都擒获元愉,凯旋还京,被封为相州大中正。
梁天监十四年(北魏延昌四年,515年),梁将赵祖悦领兵袭占北魏西硖石(硖石城有二,在淮水两岸,东西各一,西岸为西硖石),并构筑外城,就地建立军事据点,进逼寿阳(今安徽寿县);又把淮河沿岸百姓强行迁至城内,以增强守备力量。梁将田道龙等攻北魏诸军事要点。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领兵抵御。魏孝明帝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领兵反攻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寅掘开淮河堰。十二月,魏将崔亮率军攻硖石,梁守将赵祖悦迎战,受挫后退回城内固守。崔亮遂包围之,月余不克。十五年正月,北魏胡太后在魏两将攻硖石互不协调、指挥不一的情况下,派吏部尚书李平为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步骑2000人前往寿阳,建立行台,督统崔亮、李崇两军的行动。魏将萧宝寅派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淮河攻破梁军三个据点。二月,在淮河北岸,萧宝寅军又打败梁将垣孟孙等。李平抵硖石,督催李崇、崔亮等水陆大军发起进攻,多获胜利。是月,梁派左卫将军昌义之率军逆淮河西上,增援硖石。时魏将崔亮派部将崔延伯领兵固守下蔡(今安徽凤台)。崔延伯与别将伊瓮生分别在淮河两岸夹水筑营。崔延伯收集车轮,去除外圈,将车的幅条削尖,两个接在一起,用竹条扎成竹索,把车轮串起来,共有10余道,横在水里作为拦障。两头用辘轳控制,可以随意收放,以防止烧断、刀砍,既可阻止梁增援水军通过。又可切断硖石守军的退路,致使昌义之等援军无法接近硖石。魏将李平遂乘机部署各军水陆并进,夹击硖石,攻克外城,守将赵祖悦被迫出降。此次作战由于李平的指挥得当,水陆并举,措施有力,取得反攻作战的胜利。
魏收论曰:“李平高明干略,效智于时,出入当官,功名克著,盖赞务之英也”。
转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