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鹤壁大伾山石刻上的古代名仓
作者:河南省旅游资讯 上传时间:2009-7-27 
 
 

 

    发表于 2009-7-27 

    大伾山位于鹤壁浚县城东,商周时称犁山,汉时称黎阳山。东汉光武帝刘秀镇压河北王郎后还师过此,在山上筑青坛祭告天地,并封其为青坛山。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导河自积石,历龙门,东过洛,至于大伾。”后人遂称大伾山为“禹贡名山”。
    大伾山铭中记载:“五月有诏,会大梁。洪班赏爵,劳以还师。肴酒淮海,金帛山丘。既醉而凯歌者,动以万计。享毕。改乘辕北之。信宿而济洪河,屯大伾。洗兵刷马,示以无事。”说明符璘的军队在战后从大梁(唐汴州)北返,渡河屯驻在大伾山。那么,为什么要在大伾山附近屯兵休整,并在此刻石记功?
史学家推测,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为了靠近黎阳仓,以便得到粮食。《浚县志·卷十·水利》记载:“黎阳仓在大名府浚县东二里大伾山北麓,乃隋文帝所置。隋乱,李密袭仓以赈兵民。唐宋皆复其制,漕河北粮储以饷京师。自政和后河易故道,始废。”黎阳仓在当时的漕粮转运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这里储存的大量粮食,曾经是瓦岗军首领李密起义并占据中原称王的重要基础之一。《括地志》记载:“黎阳城西南有故仓城,相传为袁绍聚粟之所,亦即隋开皇中置仓处也。”《资治通鉴·卷二八四·后晋纪五》记载:开运二年春正月,“张从恩等议曰:以相州粮少,不若引军就黎阳仓,南倚大河以拒之,可以万全”。一直到五代时,这里都是重要粮仓的所在。
    在上世纪,专家已经对唐代的官方粮仓进行过科学的发掘,如在洛阳发掘的含嘉仓城。在含嘉仓城发现了大量记载仓储情况的铭文砖。从这些铭文砖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含嘉仓所存粮食多由江淮等地区运来。这正说明了漕运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黎阳仓等各地转运仓应该相对应地具有较大规模。古代作战,粮草往往是取胜的根本。黎阳仓的存在,使得浚县成为军队的必争之地。所以符璘的军队战后驻军于大伾山附近,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
    专家建议,对大伾山附近的隋唐五代黎阳仓遗址进行调查勘探,并予以发掘,可能会对历代官仓的研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黎阳(即今浚县)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有关文物古迹作出更合理的解释。 (节选自《峭壁上的文化瑰宝》,李红军王冰炎文,略有改动)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