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一卷)
 
   
       
岑参黎阳城中访故人
作者:朱光临 上传时间:2009-6-28
 
 

 

2008-12-12 08:01

岑参(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属湖北),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享年55岁,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官至宰相。父亲岑植也两任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授书,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春,岑参二十五岁,他自长安出发,经古邺城(河北临漳),北至邯郸,复有邯郸抵贝丘(山东清平县西南)。暮春,自贝丘至冀州(河北冀州市)。4月,由冀州抵定州(河北定州市)。后到井陉(河北井陉县)。739年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他到达黎阳(河南浚县),在黎阳古城,拜访离别三载、隐居黎阳、世交友好的狄明府(名博济,曾任卫尉少卿、利洲刺史)。狄明府,名博济。是狄仁杰(梁国公)的曾孙(杜甫的《寄狄明府博济》诗:“梁公曾孙我姨弟,不见十年官济济。..........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岑参的曾祖父岑文本是贞观时的宰相,伯祖父岑长倩天授元年(690年)拜文昌右相,封邓国公;狄仁杰天授二年(691年)任宰相,兼地官(户部)侍郎、同风阁鸾台平章事;神功元年(697年)10月,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回复了宰相职务。后来,岑参的伯父岑羲任宰相,父亲岑植任州刺史,与狄仁杰的儿子户部郎中狄光嗣、州司马狄光远共事交往;狄博济任卫尉少卿、利州刺史与岑参任参军、右补阙、嘉州刺史 ,关系密切,成为世交。 岑参在黎阳南楼客栈住了几天,也没有等到好友从东郡归来的消息,怅然若失,自己便脱马溜僵、漫无目的的向黎阳城东北方向的临河城驰去,白天游览了冬天的临河城,晚上下榻在临河城南楼酒家旅馆。酒宴过后,浮想联翩,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寻朋友不遇,欲归家不能,黎阳渡口冰天雪地,天气恶劣难以通行,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联想几天前游邺城,望漳水(《登古邺城》)的情景,挥笔写下令浚、内、滑文人墨客争相传诵、十分喜欢的《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一诗:“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河边酒家堪住宿,主人小女能缝衣。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这是岑参早期的诗歌,他早期的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感伤别离,嗟叹别离,情真意切。依依的离别之情,悠悠的思乡情绪耀然纸上。这首诗与崔颢的《黄鹤楼》可谓异曲同工。都念故人,都想亲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岑参到河朔漫游,路经黎阳访友未见,适逢大雪纷飞,黄河渡口(黎阳津)冰封雪冻,难以通行。只好在县城南楼酒家小住,酒店老板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为他缝补了刮破的衣服,心存感激。想到好友博济东郡漫游未归,又赶上大雪封门,难以启程返乡,心中惆怅。随时联想到前些天怀着一腔思古幽情,登古邺城凭吊古迹的情景。邺城当年作为一座古都的时候,人烟阜盛,如今却剩野火古丘,城市荒芜已久,登上邺城向南望到铜雀台(在邺都西南部,建于建安十五年冬)。向东能看到漳水东流。据《乐府诗集》卷三十一《平调曲铜雀台》引《邺都故事》:“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都西岗上.........每月朝十五,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所以铜雀台又称望凌台。岑参不写曹操生前的风光,偏从他死后的凄凉着笔,暗示一代英雄的结局,也不过是一抔黄土。曹操引漳水入邺城,使之流经铜雀台下,为台上的歌舞风流增色,然而河水却不管世人的感受,径自东流去,千古风流也随之淘洗殆尽。岑参 由于思乡心切,本想明晨早起登上大伾山(《浚县志》记载:“唐武德二年(619年),设黎州总管府,治所在大伾山北麓”。《水经注》载:“今黎山之东北故城,盖黎阳县之古城也。山在城西,城凭山为基,东阻于河”。刘桢《黎阳山赋》:“南荫黄河,左覆金城。青坛承祀,高碑颂灵”。)眺望故乡,可故乡太遥远,难以望见,就只好作罢了。岑参的这首诗中的“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意义何等的相似,“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又与崔颢的《登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何等的相同?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春,岑参自河朔归长安。在长安待了近一年,冬天,王昌龄任江宁丞,岑参有诗送别(《送王大昌龄赴江宁》)。741年,岑参在终南山隐居。742年夏天在长安,7月东行,8月至滑州、匡城、大梁,复由大梁经偃师归颍阳。天宝三年(744年),回长安,以第二进士高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749年),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751年)回长安。与杜甫、高适、薛据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754年),又做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岑参三十一岁,在北庭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安史之乱后,至德二载(757年)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回朝后,757年6月,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766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大历五年(770年)正月,东归不遂,客死于成都旅舍。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陲战争频繁,他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和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辞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与高适并称“高岑”。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志铭两篇,有杜确编成的《岑嘉州诗集》8卷。

朱光临 的博客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浚县栏目    站长:姚慧明   毛冰雪

电话: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毛冰雪  郑厚德      运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