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

淇水情深 - 组诗:淇河与卫风
组诗:淇河与卫风
 
作者:草根蚂蚁  加入时间:2016-3-20 12:07:56  原创

五月的淇河
 
一、
 
早晨,淇河从冬凌草的嫩叶上醒来
在南山峭壁,阳光在露珠上
伸出一根纤纤的手指
 
无数的草叶都怀抱露珠
一只蝴蝶飞起
她看见,一万只小手在露珠上摇动
 
二、
 
五月啊,在这个季节
万物都是母亲
山——呵护着石块
岸——呵护着溪流
风呵护着小鸟
大树呵护着小树
天上的云丝
婴儿般依恋着云朵
 
三、
 
一群鸭游走在水面
放鸭的老者
倚着古老的柳树
洗衣的村姑
把脚伸进清澈的水流
羊群在草地上漫步
石头的村落隐在树林里
一块一块的梯田
禾苗在绿色中拔节
这一切,都镶入石头垒砌的
画框
 
薄雾散去
耀眼的色彩
像放飞的鸽子
呼啦啦撞入眼帘
青山、绿树、淡红的朝霞
乳白的炊烟和羊群
古柳褐色的树身
那老者烟袋的青铜
衬映着村姑的红发卡
衬映着
鸭嘴上那一抹鲜亮的浅黄
 
在淇河的源头
水流用古老的笔法勾勒
近看,是写意
远观,是泼墨
 
 
 四、
 
一只燕子在山谷上
古筝般鸣响
风——拉起丝弦
太行山敲起钟鼓
鸟儿鸣啼
草和花舞蹈
淇河——
弹拨
银链的细流
那是琵琶
闪亮的声音把河面织成锦缎
河卵石在水底敲打着节拍
这些高贵的磬
震颤着古老的音符
两岸的田野,
应和着竹笛和笙瑟
万物苏醒
有的低吟,有的高唱
 
如画、如歌、如诗
五月的早晨
在淇河岸边
山山水水
每一天都续写《诗经》
每一天都演奏
五月的交响
 
 
淇河,诗歌的河,历史的河
 
 
把诗歌掘成河湾
历史垒作河堤
歌为奧,史为岸
窄窄的淇河
没有一滴多余的水
200百里的河道
恰好写完
3000年的时光
 
把商周比作冬夏
卫国比作春秋
道冷暖,叹兴衰
淇河的季节要更长久
冬夏近千年
春秋数百载
岸边的卵石
都曾击打过铜鼎
 
把冬凌草化为性格
五色鲫化为红妆
草为裙,鲫为钗
竹园的卫公主
为天下女子
吟出第一首诗
从此,才有了
如诗的女人
 
把《诗经》当作犁铧
《封神榜》当作禾苗
犁有韵,苗多梦
诗歌小说才田垄般排列
华夏有文采
源头在淇水
天下的好诗
韵脚都有淇河的乡音
 
 
 
大写的淇河 
 
3000年一管大笔顶天立地
2000里一卷史诗横贯东西
 
淇河——这一幅水做的长卷
蘸满历史的色彩
沿高耸的太行山向东
写下落日和朝阳
写下峰巅和丘陵
写向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
 
那些被写进历史的人
曾在这里撰写历史
那是后羿、盘古、女娲、三皇五帝
是《封神榜》里所有的神仙
是《诗经》、《易经》中
那些爱唱歌的贵族、农夫和少女
是淇河边像冬凌草、无核枣、鲫鱼一样
繁衍着子民,生生不息的书写
 
从洪荒时代的信笔涂鸦
到石崖、龟板上的象形字
从石鼓文、钟鼎文、大篆小篆
到汉隶、魏碑、正楷和狂草
从夏商周一直到唐宋元明清
淇河的笔锋挥挥洒洒
写下了一段又一段
连绵无际的历史和田野
 
天然太极遒劲的飞白
古长城刚正的方笔
鱼的蝇头,鹤的燕尾
章草一般典雅的竹林
池塘的炸墨,村庄的落款和印章
以及沉积在山坡上的
淇河风格的章法,舒缓的淇奧河湾
点点滴滴的河之洲
 
大禹、帝辛、周文王、商鞅
荆轲、鬼谷子、子贡、许穆夫人
神话和传说
在这里写上竹简和宣纸
数不尽的偏旁部首
隶篆同化、正草融合的笔触
写下重重的一撇,苍劲的一捺
点点饱满,笔笔浓重,横竖端正
遥远的故事从苦难写到幸福
那就是淇河 ,一个大写的——淇河
 
 
诗歌长廊
 
当淇河成为诗河
今天,我们
要做一件事情
发邀请函,到中华
上下三千年的
历朝历代
拨通每一位
诗人的号码
 
《诗经》中
那些有名或无名的歌者
写《周易》的文王
《春秋》的诸子百家
屈原以及楚地的朋友
还有《鬼谷子》和他那些
把权力演化成
诗剧的弟子们
 
告诉秦皇汉武
他们那个时代热衷于
写赋的雄辩家们
那些写五言诗
和乐府的诗人
告诉魏晋南北朝
三曹和竹林七贤
那段浪漫历史中
有个性的帝王与名士
 
告诉唐宋元明清
遥远,但与
我们这个千年相近的
诗歌的年代
《五朝诗别裁集》中
记载的每一个名字
让成千上万的诗人云集
都到淇河边来
 
建一座长廊
让所有的诗人在淇河边坐下
把所有的诗篇都打开
我坚信,当淇河再一次
用最古老的韵律吟诵
诗人们会一起唱和
因为,淇河的流水
凝聚着诗歌的乡愁



 

 

组诗:淇河与卫风

《淇河诗苑》由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主办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