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

鹤壁礼赞 - 在大湖的那些日子里
在大湖的那些日子里
 
作者:草根蚂蚁  加入时间:2015-3-7 8:52:22  原创

    作家冯骥才在《城市为什么要有记忆》一文中提到:“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它有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兴旺的青年到成熟的今天——这个丰富、坎坷而独特的过程全都默默地记忆在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一代代人创造了它之后纷纷离去,却把记忆留在了城市中。城市承载这些记忆的物质遗产是一座座建筑物,还有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

 

     过去,鹤壁人经常用一个笑话来自我挪揄:说是有几个外地人专程到鹤壁大湖钓鱼,到了大湖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大湖。当有人告诉他们“大湖”应该叫“大胡”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其实,在鹤壁人的心中,我们真的希望生活中有一个美丽的、碧波荡漾的湖泊,让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变得更加美好。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城,每个人都是自己城市的建筑者,多少人用一生搬来砖砖瓦瓦,亲手构筑属于自己的领地。生在山城,长在山城,在这个叫大湖的地方度过了半生,我身上的年轮就像那些树,根须离不开脚下这块土地。那记忆的围城,在光阴的雾霭里若隐若现,让人着迷。尽管我已经离开许久,但有时候,我还会回忆在大湖的那些日子,老城区,那窄窄的小巷,熟悉的面孔,路旁五线谱似的电线,还有老城独有的商业氛围,一家挨着一家的小店,川流不息的人群,像走进一个巨大的老时钟,感受时间的秒针滴嗒。记忆的痕迹从每一扇旧窗,每一堵残墙,每一片瓦砾,每一盏路灯里透出来。

 

    2014年的冬天来得有点早,我又一次来到长风路,高大的白杨树叶子已经落尽,它们白色的躯干显得有些苍老。这些树有些年龄了,在长风路上,他们的高度往往超过了身后那些建设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三、四层的楼房。过去和这些树每天谋面,像一条街上生活的老邻居,彼此了解各自的身世,已经熟稔。尤其是老公交公司对面的几棵树,我甚至都可以辨别它们身上独特的瘢痕。老城在变,社会汽车站和老淇园春附近的旧楼房已经被夷为平地,长风路上那醒目的巨大广告写满了“蝶变、巨献、扛鼎”等引人注目的词汇,似乎在暗示着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已经开始。老公安局大院后来被改为一座市场,现在正面临新一轮的改造,一座新的商城即将建成。对面,职工医院门诊后面,一座灰色的高大建筑好像巨人。转盘还是老样子,逢年过节它仍然会喷出高高的水柱。四周的景色依然,金城商厦、百货大楼、电影院,这些曾经在我们生活中多次闪现的情景组成了我们这个城市最早的“商圈”。红旗街的坡度几十年未曾改过,向东的毛主席雕像和路两旁的路灯都伸出高高的手臂,好像在召唤着什么。地王广场——近几年新建成的商业区给老城增添了现代气息,它覆盖了老邮电局、新华书店以及它身后的一大片过去的政府机关。现在,它的主要建筑挂上了“银座”的牌子,散发着浓浓的商业气息。这条街曾经是我们的“长安街”,市委、市政府和矿务局机关的所在地。他们还是老样子,楼房和大院被历史烙上了深深的烙印,据说那两颗茂盛的秋海棠年年盛开。虽然后面的平房和旧楼即将被一座命名为“新都汇”的高档住宅区替代,但现在那几条小胡同还保留着过去的摸样,人们经过时,像回到几十年前的老电影,到处都是珍贵的记忆。

 

    794——曾经是一个神秘的名字,让我们联想到北京的798,它们都是过去的军工厂。现在厂房正在拆迁,将带之以一片商住楼。沿山城路向北,鹤壁天元的厂区一片寂静,但向西的钢铁路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片片小区让人目不暇接,昔日的影子已经远去。

 

    我仍然记得20 年前奔流街的样子,与长风路交叉的那个路口曾经是老区真正的“商圈”。那里是鹤壁第一批下海者的天堂,铁皮房、路边店、地摊,许多人在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食品经济。奔流街北边一侧已经看不到过去的痕迹,数十座新楼凝聚了人气,也打造着新的商机,这里最终要与南边的步行街相连,成为老区最繁华的地段。

 

    我更愿意在傍晚时分缓缓行走在朝阳街那些优雅的法国梧桐树下面,宽大的树叶和树枝几乎遮盖了天空,粗壮的树身显得特别文雅,这是一条宁静的街,只有那些树冠上经年不走的鸟群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这条路我走过无数次,几十年了,路两边的建筑没有太大的变化。市高中、党校、卫生局、培红学校,这些建筑还在,与我们生活有关联的片段仍然维系着。靠近公园的地方,一条宽阔的大路笔直通向南方,那里,是山城的另外一个区域,鹿楼,那些窄小、破旧的棚户区已经成为历史,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公园还是那样子,一座文化中心改变了它的布局。在公园北门,路两旁的高层建筑颇有气势,那里曾经是煤球厂、牙科医院、以平房为主的家属院。后来的星期天市场让下边的朝霞街熙熙攘攘,我和那几个卖鱼的打得很铁,有什么稀罕的水产都会通知我去。

 

    行走在老区,时时能感受到新旧时光的交替,那些老房子上被大大的拆字和圆圈标上印记,那是一种更新的标识。与之相比照的是更多的建筑工地在忙碌,高高的吊塔和花花绿绿的地产广告,给山城带来了许多新的信息。像化蛹成蝶,像凤凰涅槃,我们一起变得更加年轻。



 

 

在大湖的那些日子里

《淇河诗苑》由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主办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