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水遗风千古颂,罗浮梅梦至今痴。
岁寒三友词歌赋,魂醉文人曲画诗。
注1:淇水遗风,出自《红楼梦》第十七回,引的是《诗经·淇奥》之诗意。淇水,就是淇河;遗风说的是卫国第十一代国君卫武公之风范。春秋战国时,淇河盛产竹子,为我国竹子的主要产地之一,《诗经·淇奥》中把卫武公比作淇奥君子一样的淇竹。淇奥(澳),读作qí yù,后来泛指淇园、淇水、淇河、淇竹、卫武公。淇河位于豫北,古代淇河是黄河的支流,自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浚县淇门镇流入黄河,后来因为黄河改道,淇河入西线大运河,也就是卫河,然后汇入海河入海。
注2:罗浮梅梦,就是罗浮梦梅,也叫梅下开樽。惠州博罗县长宁镇境内有罗浮山,一度被誉为岭南第一名山。相传隋朝开皇年间,赵师雄游罗浮山,当时天气寒冷,时近傍晚,赵师雄喝酒喝得迷迷糊糊、半醉半醒之间,在一家酒店外松树林旁边落脚。恍惚之中,梦见与一位淡妆素服的美貌女子一起饮酒,女子芳香袭人,言语清丽,身侧又有一位绿衣童子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歌。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女子已经不知去向,赵师雄感到十分惆怅、遗憾。后人就把赵师雄梅下开樽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竹高淇澳风
陈师曾
竹高淇澳风,梅醒罗浮梦。
共有岁寒心,不受霜雪冻。
北京同古堂底铭陈师曾亲笔梅竹双清墨盒
注1:淇澳:亦作淇奥,读音qí yù ,取自《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之典,淇,指淇水,黄河的支流,在今河南北部,从河南汲县淇门镇流入黄河。澳(奥)(yù) 指河岸水边。当地以盛产竹子而着称于世。后人常以淇澳代指竹。
注2:罗浮梦梅:典出柳宗元《龙城录》载:隋人赵师雄醉憩梅花下:隋开皇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傍舍,见一女子淡妆素服出迓师雄,时已昏黑,残雪对月色微明,师雄喜之,与之语,但觉芳香袭人,语言极清丽,因与之扣酒家门,得数杯相与饮,少頃有一绿衣童来,笑歌戏舞亦自可观,頃醉寝,师雄亦懵然,但觉风寒相袭久之,时东方已白,师雄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上有翠羽啾嘈相顾,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尔。“罗浮梦”比喻好景不常,人生如梦。后也用“罗浮”、“罗浮美人”、“罗浮梦”等代指梅花。
【作者简介】
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着名诗人陈三立(陈散原)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次年任教育部编审,之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着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