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河文化研究》网

个人诗集 - 秋雨诗集 - 诗经今歌·十五国风·豳国歌声
诗经今歌·十五国风·豳国歌声
 
作者:秋雨  加入时间:2013-10-16 15:09:08  大河博客

  十五、豳国歌声

  1. 七月――周代豳地物候农事歌

  其一

  炎炎七月天流火,九月秋来做棉衣。仲冬葭月吹北风,腊月严寒白雪飞。穷无绸缎无粗布,如何苦度岁末饥?开春正月修农具,二月春播把地犁。妻儿劳苦耕黄土,家中送饭地头息。田官游手闲巡视,牧者心欢耕者悲。

  炎炎七月天流火,九月秋来缝寒装。初春日短漫长夜,婉转黄鹂唱暖阳。竹筐在手歌谣女,一路歌声忘忧伤。桑林摘采嫩绿叶,暮春渐渐昼变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少女伤怀泪悲凉。担心来日远方嫁,害怕今生别故乡。

  炎炎七月天流火,八月芦花苇荡扬。阳春三月修桑树,整剪枝条斧刀忙。疯枝砍落桑树茂,嫩叶养蚕吐丝长。林中七月伯劳叫,八月织麻夜露凉。各色黑黄染蚕丝,红丝鲜亮却感伤。披星戴月穷人泪,巧取豪夺贵胄狂。

  四月成熟远志籽,夏初五月树鸣蝉。八月秋收田野忙,清秋十月叶霜残。仲冬葭月人猎貉,猎取狐皮贵胄穿。贵胄豪夺明抢取,他人皮裘自枉然。腊月寒天众猎人,聚齐操练比争先。猎得小猪归私有,大猪贪占要归官。

  飞蝗五月青草色,六月田间蝈蝈声。七月蟋蟀田野叫,仲秋八月檐下停。蟋蟀九月房门进,十月蟋蟀床底鸣。堵塞洞口熏恶鼠,封糊门缝与窗棂。妻儿老小冰天雪,感叹悲伤北风迎。忍饥挨饿除旧岁,陋室安身满屋冰。

  暑来六月食唐棣,七月充饥煮豆葵。八月枝头摘大枣,金秋十月稻收回。稻谷归仓酿美酒,主家庆寿耕者悲。七月田间可吃瓜,葫芦八月采回家。金秋九月收麻籽,砍伐柴薪苦菜挖。自食其力一双手,度日艰难土里爬。

  九月开修打谷场,秋收十月粟归仓。收割黍稷收稻谷,豆类禾麻田野忙。感叹农夫种田苦,一年四季任风霜。刚把庄稼安定住,又将劳役筑宫墙。白天野外割茅草,夜晚搓麻筑宫房。官家催逼修宫殿,接续开春又种粮。

  腊月河湖凿冰块,来年正月冰窖存。二月慌忙祭先祖,羔羊青菜拜感恩。寒来九月霜满天,十月金秋谷入囤。官家唤友杯中酒,屠宰羔羊待客宾。朱门酒宴欢彻夜,满座高朋敬主人。佳肴美酒同魂醉,万寿无疆鬼声闻。

  其二(简化为物候农事历之歌)

  正月开春修农具,正月河冰窖中储。二月春播把地犁,二月慌忙祭先祖。初春日短漫长夜,婉转黄鹂唱阳曲。三月阳春剪桑条,采桑女子唱歌谣。四月成熟远志籽,田间收获多辛劳。五月林间知了叫,五月飞蝗绿青草。六月田间蝈蝈声,六月棠棣充饥饱。七月流火入炎夏,七月林中伯劳鸟。七月充饥煮豆葵,七月田间瓜熟了。八月织麻夜露凉,八月芦花苇荡扬。八月蟋蟀屋檐下,八月秋收田野忙。八月枝头摘大枣,八月葫芦作饭粮。九月霜天千万里,九月秋来做寒衣。九月蟋蟀入房爬,九月开收绿苎麻。九月开修打谷场,砍伐柴薪苦菜挖。十月霜残枯叶飞,十月蟋蟀床下悲。十月收秋粟入囤,十月田野稻收回。堵塞洞口熏恶鼠,封表门窗北风吹。冬月飞雪北风起,冬月农夫猎狐狸。腊月严寒千里雪,腊月为猎将武比。腊月河湖凿冰块,腊月官家要厚礼。

  注:朱熹认为这是周公姬旦的作品,说是成王不知耕者之苦,周公姬旦辅佐朝政,故作歌讽诵以教之。从内容来看,周公姬旦本身就是统治者,而且是朝政的实际操控着,他不可能写出这般讽刺和鞭鞑统治者的文字,故笔者对该诗的作者是周公姬旦表示怀疑。

  《管子·幼官》保存有太公古法,太公古法形成于商末周初,其中出现了三十节气。据说太公古法是姜尚所创,一人之力很难有此创举。还有一本出土于河南卫辉的《逸周书》,其中记载有节气系统,汉、魏时代人们著书多引此书。有人认为《逸周书》是周公姬旦所著,其实并非周公姬旦所著,也非汉人伪托,应该是一部先秦古籍,多数出于战国时代。该书谈物候和节令的主要有《月令》和《时则训》两篇,《月令》巳无从查考,仅《时则训》尚存。《吕氏春秋》和《淮南子》均引录此书,《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综合《月令》《时则训》二篇写成。《淮南子》之前,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早己确定,只是节气名称并非一下子就确定下来。可见《时则训》在战国时代已经定稿,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已有记述,但与今天的稍有出入。《月令》更为古老,当是从夏代以来就开始有了积累,而五天一候,三候一气的排列,则是战国时才有的。

  中国有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合称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已经失传,夏历、殷历和周历以不同的月份作为一年之始。夏历以寅月为正月,也就是今天的农历正月;殷历以子月为正月,比夏历早两个月,也就是今天的农历十一月;周历以丑月为正月,比夏历早一个月,比殷历晚一个月,也就是今天的农历十二月。豳风取自黄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是夏的发源地,也是周朝前身的所在地,从诗歌中记述的物候与农事活动看,与今天大体一致,因而里面所说的月份应当是夏历。如果是周历的话,周代的物候农事与今天整整错位了一个月,这种可能性不大。

  细细品味《七月》这篇作品,如果擦干字里行间农奴的凄苦泪水,遮盖住王公贵族巧夺豪取的丑恶嘴脸,只把有关气候、物候、农事的文字留下来,就是周代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物候农事历,笔者已试着进行了简化。这首诗歌如果真是周公姬旦所作,周公当是华夏第一位科普作家。

  2. 鸱鸮――弱者用寓言发出的悲怆呐喊

  惨无人道猫头鹰,攫我娇儿邪恶狞。幼子魂归悲惨死,莫来再毁我门庭。用尽爱心儿养育,养儿辛苦几多情。

  天晴无雨筑窝巢,找取桑林土里刨。辛苦筑巢生幼子,门庭缠绕树根稍。恶鸟欺凌强霸道,无端侮我气难消。

  不辞劳苦不停抓,摘取铺巢野草花。积累越冬巢暖物,终于病倒累难爬。无力前行衔货物,至今未有筑成家。

  皮毛漂亮已无形,我尾修长摆不灵。摆尾摇头爬少力,窝巢岌岌现危情。风雨飘摇凄惨我,可怜呼救未回声。

  3. 东山――东征徭役归来之歌

  离乡远役去东山,征战连年不得还。故土西归千里路,连绵阴雨雾云天。自东西进归途踏,阵阵悲伤行旅难。脱下军衣民服换,无需走路不能言。野蚕身卷前蠕动,暴露桑林绿叶间。好似野蚕将我化,风餐露宿战车边。

  离乡远役去东山,征战连年不得还。故土西归千里路,连绵阴雨雾云天。瓜蒌荒院结硕果,藤蔓屋檐长展延。丑陋土鳖墙壁躲,蜘蛛织网在门边。门前空地梅花鹿,萤火纷飞点点寒。家院荒芜萧瑟景,情怀独守把妻怜。

  离乡远役去东山,征战连年不得还。故土西归千里路,连绵阴雨雾云天。长腿鹳鸟土堆栖,妻子家中泪未眠。洒扫尘灰庭院整,喜闻与我要团圆。犹如苦蔓瓜藤绕,好似伸延架上欢。苦尽甘来风景美,夫妻分别已三年。

  离乡远役去东山,征战连年不得还。故土西归千里路,连绵阴雨雾云天。黄鹂婉转翻飞乐,翅羽蹁跹树上欢。回想爱妻初嫁我,高头黄马载天仙。为妻岳母亲装扮,隆重成婚娶美颜。相悦两情连理拜,不知今日可平安?

  注:《东山》这首诗排在歌颂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的《破斧》之前,说明离乡远役去东山征战要么就是周公东征,要么就是以前的某次战争。而商末周初在周公东征之前,周人发动大的战争只有两次,一次是商王帝辛时期周灭崇之战,一次是周人姬发发动的牧野暴乱。《东山》中说夫妻分别三年之久,说明诗人即参加了周灭崇之战,也参加了牧野暴乱,姬发获胜后在今天的鹤壁市(大赉店)“大赉天下”,疯狂庆祝后放士兵西归豳地故乡 。诗歌中的“东山”很有可能指的是华山,华山处在镐京的西面,华山成为西岳是东汉京都迁到洛阳以后的事情,东汉以前没有“西岳”这一称呼,而当时的“东山”以东的华北黄河流域便是“山东”。由此看来,《东山》这首诗歌与卫地密切相关。

  4. 破斧――平定三监之乱,庆幸九死一生

  圆斧抡飞锋砍坏,方斨缺损刃劈残。周公平定三监乱,方国称臣卫地安。可怜战后余生者,九死一生感谢天。

  圆斧抡飞锋砍坏,凿錡缺损刃劈残。周公平定三监乱,方国归心卫地安。可怜战后余生者,国泰民安感谢天。

  圆斧抡飞锋砍坏,凿銶缺损刃劈残。周公平定三监乱,方国归心卫地安。可怜战后余生者,休战和平感谢天。

  注:公元前1057年(或前1046年,或前1040年,或前1027年)冬,继位四年的西岐周人姬发阴谋发动了牧野暴乱,一举灭了商,建立起周朝。周灭商后,为了统治商朝的遗民,姬发把商王朝直接控制的领地分为四个区:封帝辛的儿子武庚掌管殷都,祭祀祖先,管理殷遗民;将朝歌以东地区的卫,封给管叔姬鲜掌管;朝歌以南地区的鄘,封给蔡叔姬度掌管;朝歌以北地区的邶,封给霍叔姬处掌管。利用后三个区的管叔姬鲜、蔡叔姬度和霍叔姬处共同监视武庚,史称“周设三监”。

  牧野暴乱次年姬发病死,其子姬诵即位,史称周成王。成王年幼,只好由周公姬旦摄政,代成王行事。管叔姬鲜因企图继王位,对周公姬旦摄政极为不满,于是散布流言,并煽动蔡叔姬度、霍叔姬处,怂恿帝辛的儿子武庚及东部诸方国,以“周公将不利于孺子”为借口,公开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周公姬旦面对来自内外两方面的敌对势力,多方权衡,决定奉成王之命团结召公姬奭,采取果断措施,亲率大军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将原来武庚掌管的殷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姬封,让康叔姬封迁徙至淇水岸边的朝歌(一度在卫贤)建立卫国,邶、鄘归入卫。这就是“周公东征”。

  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之乱所发动的东征之战,起自镐京,但整个战争却是在卫地进行。所以,这首诗歌是豳地民谣,但却与卫地联系密切。

  5. 伐柯――青年男子渴求媒人牵线搭桥的小诗

  请问如何削斧柄?假于刀斧闪光锋。如何能把娇妻娶?借助媒人巧嘴功。

  用力砍劈削斧柄,稍时即可立完工。梦中魂遇相思女,厚礼婚约木豆红。

  注:朱熹认为这是一首比喻想见周公很难的诗歌,本是一首青年男子渴求媒人牵线搭桥的小诗,非要牵强附会地歪曲诗歌本意,腐儒们把世间万事万物都要与君君臣臣挂上钩,活像一位政治流氓文痞,笔者不仅不能苟同,而且对其行为十分痛恶!

  6. 九罭――东方卫地挽留贵客周公

  打鱼网密河中撒,网得鳟鲂肥美鱼。缘遇周公尊贵客,锦衣纹饰伟岸躯。

  沙洲大雁飞翔去,贵客周公贵处居。诚意挽留公莫走,东方小住乐欢娱。

  沙洲大雁飞翔去,贵客回归不复来。诚意挽留公莫走,东方小住乐开怀。

  为留贵客藏龙服,不愿周公早别离。诚请挽留公莫走,莫伤此地万民

  注:周公姬旦亲率大军在卫地平定三监之乱后,令康叔姬封迁徙至淇水岸边朝歌建立卫国,三监之地统归卫国管辖。康叔姬封赴任时年龄尚小,周公姬旦怕康叔姬封担当不起治理殷朝遗民的重任,特地在淇河岸边召集群臣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土授民仪式,并精心制作了《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作为康叔姬封治理卫国的法则。

  《康诰》中“呜呼,小子封”这一称呼,透着周公姬旦对少弟康叔姬封的殷殷之情,谆谆的告诫里,充满了一个兄长的殷切期待。周公姬旦告诫康叔姬封“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问其先殷所以兴,所以亡,而务爱民”。千叮咛万嘱咐,反复告诫康叔姬封就任后务必明德宽刑,爱护人民,妥善安置殷朝遗民。他还告诫康叔姬封一定要勤于政务,务必寻求殷地的贤人、君子和长者,向他们询问殷商兴亡的道理,然后再施之于政务。

  《酒诰》是周公姬旦命令康叔姬封在卫国宣布戒酒的告诫之辞。殷商贵族嗜好喝酒,王公大臣酗酒成风,荒于政事。周公姬旦担心这种恶习会造成大乱,所以他告诫康叔姬封要坚决禁止卫国官民“湎于酒”,要吸取殷朝灭亡的教训,指出“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就是说,一个人不要仅是在水面上映照自己的形象,而应该从民众中鉴照自己的形象。

  《梓材》是周公旦按照匠人制作木器必用“规矩”的道理,告诉康叔治理国家要有严明的、有利于黎民的法度,用比喻的方式向康叔讲述如何使国家长治久安,要想“至于万年”,就要“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周公姬旦的《康诰》《酒诰》和《梓材》三篇文告,使得康叔姬封在淇水岸边统治卫国有方。康叔姬封就国后,根据周公姬旦的谆谆教导,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深入民间,广泛调研,体察民情民意,深受卫国人民爱戴。他没有辜负周公姬旦重托,对殷民七族,不歧视,不虐待,妥善安置殷朝遗民,关心他们的生活,维护了地方稳定,加强了民族团结。康叔姬封还重视选拔人才,听从贤人劝告,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依法治理国家,促进了卫国经济的尽快复苏,国内很快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由此可见,周公姬旦教导康叔姬封治理社稷的三篇文告,堪称华夏历史上最古老的廉政自律文字,放射着先贤圣哲的思想光辉!

  周公姬旦对卫地已经放心,事情皆已安排妥当,成王就要迎周公姬旦回归镐京摄政,东方卫地臣民听说周公将要离开东方西去,恋恋不舍,一再挽留,《九罭》记载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九罭》虽是豳地民谣,但却是歌颂的周公姬旦在东方卫地深得民心,写出了卫地热情好客,民风古朴。

  7. 狼跋――讽刺豳公子孙丑态之诗

  老狼赘肉前行将脖踩,后退艰难肥尾绊悲哀。可笑豳公孙子酒囊袋,脚穿鞋大艳红一蠢才。

  老狼后退尾巴身绊倒,赘肉脖中前行踩悲哀。可笑豳公孙子真饭桶,据说声望闻名不蠢才。

 

关于周代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物候农事歌与网友的聊谈

  Kunlun周代黄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物候农事歌。据说物候农事歌最早发源于卫、郑两国的比较多,只是缺乏研究,不知确实否?

  北国秋雨:问好!卫、郑只说是因为登封告成之故,还有齐地之说,这是因为姜尚封地之故,另外还有对山东二字误读的原因,汉代以前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的整个华北黄河流域。
  夏自西来,商向西进,相会于黄河中下游,物候、农事、气候、天文,五帝之前已有印迹。除了黄河流域,还有汉水流域,但二十四节气主要形成与黄河流域,姜尚、周公姬旦、管子、吕不韦等都有贡献。西自豳、秦,东到陈、曹,进入历法已到西汉,真正科学化已到明代,郭守敬其间做出了突出贡献。
  明代之后,地域已经把长江流域扩了进来,但还不能涵盖整个华夏。二十四节气被引入西方已是近代,竺可桢等近代科学家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继火的应用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当属二十四节气,其形成经历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岁月,二十四节气的发展过程,大致反映了上古时代黄河流域的先民为了适应变化的气候环境,抵御气候灾害,努力追求与大自然达到和谐的漫长历程,是长期观测物候和研究气候的结果,是数个时代人类认识自然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世界气象史和天文史上的奇迹。

  Kunlun其实,节气形成的历史,就是历法形成的历史,也是河图洛书、华夏文明形成的历史。应该在中原。

  北国秋雨:河图洛书是五帝之前的事情,其有无历来争论不休。据说因此而有八卦,故伏羲被称为华夏第一任气象台长。河图早于黄帝时期,传说伏羲氏时期有龙马自大河中出现,背负河图。估计在仓颉造字之前应当有一些简单的符号,这些符号也是刻写在龟骨之上,年久日深龟骨自河底漂浮到水面之上,伏羲氏看到带有符号的龟骨,于是神秘的河图问世。除了河图,还有洛书,传说夏禹时期有神龟自洛水中出现,背负洛书。洛书更有可能是带有早期甲骨象形文的骨片自洛水中漂浮出来。
  对于河图洛书存在与否,历史上很多学者都持否定观点。自北宋学者欧阳修《易或问》《易童子问》发难始,明代学者归有光《易图说》紧随其后,清代学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总其结论,皆力斥其妄言。以后又有黄宗炎《图书辨惑》专辨河图洛书之伪,毛奇龄《河图洛书原舛编》详叙河洛源流错讹,胡渭《易图明辨》也指其荒诞不经,更有近世古史辨学者尽驳其谬误。汉代儒家将洛书比附为《尚书洪范》,历代皆有学者批判其荒诞不实,如归有光《洪范传》、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胡渭《洪范正论》、崔述《上古考信录》、近世学者刘节《洪范疏证》等。自此以后,治古史者多不信河图洛书之说。

  Kunlun现代人可以不信河图洛书,因为现代人已经脱离了那种文化科技不发达的自然环境。可是,古人不信河图洛书不行,否则就寸步难行,无法生存。当然,河图洛书作为一个系统理论出现的可能比较晚,但是作为一种实际运用的理念,大概伴随着华夏先民而产生和发展。不然,6500年前的濮阳45号墓、战国汉墓或许就不会出现河图八卦一类的图画和布局了。

  北国秋雨:见仁见智,各有依据,各有道理,古代人文多信其说,北宋以后有了新局面,自然科学开始非议其说。我是追随后者的,文字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河图洛书只是比伏羲更远古的记录符号,只是不知为何出现了断代,因而断代后的古人将其神话。世间不可能有神龟龙马之类的神物,之后断代的甲骨文问世,人们再没有将其杜撰为神造,而是开始科学认识。自然科学从来不相信天地间有鬼神存在,故我所写文字对河图洛书多持否定观点,一己之见,不足为凭。关于八卦的形成,以及对河图洛书的观点,我集成了文字,发表在《气象知识》2013年第3期上,由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缤纷气候》中也有涉及,不日将全国发行。问好,远握!




 

 

诗经今歌·十五国风·豳国歌声

《淇河诗苑》由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主办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181169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管理:   老农
技术支持:淇县之窗    豫ICP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