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览
宛西游子登大伾,
惊叹天工造物奇;
平畴万顷涌石山,
黄河古渡锁流急。
禹王圣迹敕岩崖,
大佛八丈镇太虚;
吕祖高阁演乾坤,
东岳帝君巡无极。
龙洞碑刻撰文史,
观音送子保社稷;
万仙聚会钟灵秀,
荫福佑安八百里。
吾来青坛寻仙踪,
夜宿古刹听漏雨;
“鹭涛虎岫”赏蟠龙,
阳明佳诗藏荆棘。
晓观日出登“紫光”,
古柏峥嵘岚雾迷;
晚摘牙月“伟观”亭,
壁仞琴瑟风习习。
扶杖伾山凌绝顶,
回览太行群峰低!
半山亭即兴
歇歇亭内歇歇脚,
青石憩卧听林涛;
忽见群妇鬓插花,
隐入丛中浪声笑。
琴岩吟
欲听古韵到琴岩,
高山流水意缠绵;
伯牙子期今安在?
崖缝衰草赛杜鹃。
登霭霭亭
晚风生崖壁,
爱恋最相宜;
霭霭复密密,
相偎又相依。
星眼笑灿烂,
檀口馥如蜜;
越栏攀岩援,
藤萝牵裙裾。
脆声震落叶,
嗲语岩心虚。
风过卷纱裙,
三点骇世俗;
吾携老妻至,
羞看急回避!
大伾晨练(五言)
浚人喜晨练,景区亦公园。
老人五更起,不畏薄雾寒。
相携或相邀,健步或蹒跚。
琐谈家务事,或论世界安。
有做健身操,有呼一二三。
有唱梨园春,有歌藏高原。
野吼震星落,吊嗓霜叶颤;
岩壁起回声,黯林遮臊面;
肺腑全敞开,忸怩抛一边。
更有街舞族,拿顶跟斗翻;
文跳交谊舞,武打太极拳。
酣畅又淋漓,畅心又畅肝;
白发新添黑,皱纹渐舒展。
和谐好时代,人寿体魄健!
有感康熙朝刘县令
黎阳县令刘德新,
不置田产惜名分;
清淡为官勤悟“道”,
“无为而治”安黎民。
城中修建“文治阁”,
飞檐三重四通门。
题刻匾额抒盛景,
“流丹”“泻碧”卫水滨。
大伾葺修吕祖词,
登山古道虬柏森。
巍巍塔楼矗峰巅,
太极八卦道艰深。
更有惊句镌石碑,
肩随玉女跨霞云;
手拍浮丘吸日月,
“紫泉别墅”伴洞宾。
一方诸侯不贪财,
“青檀紫府”永世存。
今日旅游成盛景,
游人如织花似锦。
纵观古今历代“令”,
造福方能赢民心。
聚物敛财终无用,
青史评价须认真。
【李志林简介】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李治功(笔名李志林)男汉族,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南街人,生于1941年12月,1954年就读于淅川县中学,1958年考入鹤壁矿务局技校,后服务于九矿、六矿、中专技校等单位,现已退休。李志林是鹤壁市早期知名作家,与吕艾等一起为鹤壁市最早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的第一批会员。其作品多次荣获省市奖,受到郝明甫、李新民等历届市委领导人的重视。他们曾多次接见作者,坦诚恳谈,予以慰勉。李志林一生坎坷,包袱沉重。但他乐观向上,从不消沉。他性格豪放,重友轻权,不入俗流。自幼聪慧好学,自学成才。平日手不释卷,好读书不求甚解,多遐思异想联翩。19岁在河南日报发表处女作,23岁代表全市文学作者入市政协,成为最年轻的市政协委员。由于李志林工作,生活在底层,熟悉了解矿工们的思想情感,他的早期作品热情地讴歌了基层的工人、干部,反映他们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工作,歌颂了党领导下的煤矿大建设。旧社会矿工是煤黑子,新社会矿工可以成作家,这在共和国初期阶段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具有一定的积极的社会意义。李志林是鹤壁市、河南省较早涌现出来的工人作家。李志林的文学创作,大体可分两个阶段,文革前的几十篇作品散发在《奔流》、《河南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代表作有《考验》、《山沟里的菊花》、《小白鸽》、《除夕曲》、《奔向前去》、《石头沟》、《春播》、《龙须草》、《矿山红旗》、《煤城双鹰》(合作)等。文革中李志林受到冲击,被打成“鹤壁市文艺黑线骨干分子”,市革委组织专案审查,并将李志林与所谓的“全市最大的死不改悔地走资派郝明甫”联系起来,是郝庇护的文艺黑干将。李志林的作品大部散失,被迫搁笔停止创作达16年之久。文革后李志林对生活的观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1980年恢复创作,写了十来部作品,后因身体和生活负担过重,再次中断创作十年。进入新时期后李志林视野开阔,创作激情再度激发。文革后的代表作有反映煤矿灯房女工爱情与工作的中篇小说《青春的旋律》;反映个体商户的《今年街上流行色》;反映公安的《缉毒双雄》;反映农村的《阴阳宅》;反映抗日英雄的《抗日老人范筑先》、《清官范筑先》;反映“三八”式老干部一生命运的《火凤凰》等。主要作品得奖与反响情况:文革前小说《考验》被收入《河南省新文学史(1910-1990)》资料卷。这是鹤壁市惟一一部入文学史的小说。电视剧《阴阳宅》由《河南省电视台》拍片后,荣获河南省电视首届“大河奖”,同时1995年荣获中南六省(区)电视剧一等奖,《河南日报》在头版发消息报道,中央电视台一套、八套春节期间黄金时间播映,山东、河南等十多省市多次播映,《河南戏曲》杂志和《河南日报》都发了专家评论予以赞扬。三十万字的长篇传记小说《火凤凰》,由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后得到中共鹤壁市委领导重视与称赞,在全市老干部中反响很大,得到好评。并在“鹤壁日报”连载。2003年又被“濮阳市电视报”全文连载,濮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亲自撰文推荐,认为是新时期对广大干群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本好书。1982年中篇小说《青春的旋律》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刊发后,得到了省煤炭厅领导的表扬,认为该文是河南省反映煤炭战线较早也较好的一部中篇小说。李志林至今创作已达一百多万字。其作品、手稿、照片等由鹤壁市档案局名人档案馆征集、保存。(木子)
——2003年《鹤煤集团年鉴》《鹤壁日报》上发表,就悄悄将自己的处女作《矿山红旗》寄给了《河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