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河被誉为“诗之河”不仅是因为《诗经》中有39篇淇河流域的诗以及其中有6篇18次直接咏及淇河,也不仅因为《诗经》之后的历代典籍中存有大量咏及淇河的诗、词,还因为唐朝以后的历代典籍中另有一些咏及淇河的对联。从这些对联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淇河在历史上、在文坛上的深远影响和她独有的“诗之河”的骄人特色。下面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目前我们能见到的一些咏及淇河的对联。
淇河古称淇水,它出现在对联中的最早时间是唐朝。我们先看几副唐朝对联:
(1) 卫多君子,淇有绿竹。
——见于鹤壁市新区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唐碑
鹤壁市新区市第一人民医院所在地即原熊镇集(今王升屯)的西门,历来称石碑洼。医院内草地上立着一通高大的唐代石碑。该碑名为“大唐故偃师今雍州长史平公之碑”。“卫多君子,淇有绿竹”一联就出现在这碑文中。
卫多君子:典出春秋时吴王的弟弟季札。季札“让国”等厚德的故事曾感动吴国人。他周游列国时,以其远见卓识闻名天下。他在卫国得出的结论是:“卫多君子,其国无患。”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今鹤壁地域古属卫国。像康叔、卫武公、石碏、许穆夫人、子贡、子夏、蘧伯玉、商鞅、荆轲等都是卫国人。
淇有绿竹:卫国竹园淇园就位于淇奥——淇河岸弯曲处。《诗经·淇奥》诗首开以竹比喻君子之先河,此后竹子一名“君子”或“君子竹”。明·储懋端《沁园春》:“淇园截竹,君子蒙灾”。
(2) 东临淇水观鱼跃,西依太行听鹿鸣。
——见于石同勋主编《朝歌楹联大观》、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p65。
这也是一副唐朝古联,是写古都朝歌(即今淇县城)的。它不仅写出了古都朝歌的地理位置,还纪录了唐时朝歌一带的“鱼跃”“鹿鸣”的良好生态环境。也不乏对太平盛世里朝歌一片歌舞升平、安泰祥和景象的歌颂。另外因朝歌在《诗经》成书前,相继作殷商和西周时卫国国都500年左右,作为京畿之河的淇水,在《诗经》中频繁被歌咏(被咏及的次数仅次于黄河),南朝·陈·顾野王《拂崖筱赋》:“诗咏淇水,骚美江干”,淇水因之被称为“诗之河”,也因此已不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河流了,在以后的两千多年里,“淇水”一词无时不闪射着《诗经》的熠熠光华,它诗意浓郁,成为高贵、典雅、吉祥、美丽、纯洁、顽强的象征。太行山也因淇水发源于其中而身价大增。唐朝时朝歌虽不再是国都,但朝歌的名字仍使人不无敬慕。反过来又因朝歌“东临淇水”、“西依太行” 而使人有一种朝歌近水楼台,得天独厚之感,对朝歌来说,这不仅是一种骄傲,也是天时地利的荣幸。 又有人将“鱼跃”与“鱼跃龙门”,将“鹿鸣”与《诗经·小雅·鹿鸣》联想起来,这样,这副写朝歌的联语之文化内涵就更丰富了:在濒临淇水的朝歌,竟然可以观瞻“鱼跃龙门”之胜景,朝歌岂非人才辈出之地?!在朝歌又可以听赏《鹿鸣》雅乐,朝歌岂非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商贾达人荟萃之地?!曾经的京师的繁华景象岂能不浮现在眼前?!
(3) 淇水烟波半含春色,太行松雪映出青天。
——见于《全唐文》卷三百六张楚《与达奚侍郎书》
http://down.jxxydd.com/ReadNews.asp?NewsID=5008
广西文化信息网
http://www.gzwh.gov.cn/whw/channel/whmc/dtxx/other/xgmm/
此副对联最早发现在《全唐文》卷三百六张楚《与达奚侍郎书》一文中:“时是春寒,正值雨雪,俱乘款段(kuǎnduàn,马行迟缓貌,借指马),莫不艰辛;朝则齐镳(qíbiāo,并驾而行),夜还连榻(并床而眠,),行迈靡靡(行迈,远行不止。靡靡,迟缓貌),中心摇摇(心神恍惚,难以自持。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及次(次,临时住宿)新乡,同为口号(一起随口对诗,和“口占”相似)。公先曰:‘太行松雪,映出青天。’仆答曰:‘淇水烟波,半含春色。’向将百对,尽在一时,发则须酬,迟便有罚,并无所屈,斯可为欢。”此联写出了唐朝时太行淇水初春的景色。一千多年之后,大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光绪皇帝将这副装裱精致的由成亲王永瑆亲自书写的对联及数百种书籍一起派人赐赠广东历史名人邓华熙(光绪年间历任安徽、山西、贵州巡抚)。成亲王永瑆是乾隆的第十一子、被誉为清初四大书法名家之一,他书写这幅对联是为清政府歌功颂德的。足见淇水太行从唐朝到清朝一直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发源于太行,曾作过500多年的殷,周代的卫、赵京畿之河的“淇水”的丰富内涵、显赫名气和身价,实在非同一般。
(4)
瞻彼淇澳,止于邱隅。
——《巧对录》卷之一
集句联。所谓集句,是谓辑前人诗句以成篇什。
瞻彼淇澳:语出《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澳通奥,隩,yù,河岸弯曲处。
止于邱隅:《诗·小雅·緜蛮》:“緜蛮黄鸟,止於丘隅。”这是说有美妙音声的黄鸟,栖止安息于高峻山陵的一角,而净土也正是圣贤们所依止栖息的“邱隅”随其心念的清净则所在之佛土亦清净,那么净土真是众人所应依止之处啊!当我们学习一切事物的时候,入门初学最先要做的功课,莫过于明白所应依止的目标。所以说在安身立命这件事上,应当先知道所应依止安心之处,怎么可以做个人还不如一只鸟知道要有所选择呢?王国维《观堂集林·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下》:"虫之小者曰蠛蒙(蠛蠓,mièméng,虫名,体微细,将雨,群飞塞路),鸟之小者亦曰绵蛮"。丘隅,邱隅,qiūyú,犹丘阿。
淇县西岗名门望族冯氏家族宗祠碑刻中还有一副言及“淇水”和“太行”的对联:
(5) 懿德懿行如太行巍巍,慈情慈爱若淇水荡荡。
——见于石同勋主编《朝歌楹联大观》、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p264。
这副对联掩饰不住西岗冯氏家族世代以家乡太行巍巍淇水荡荡为自豪的感情,并以巍巍太行荡荡淇水的恢弘气势极度赞誉本家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善行和绵绵不断的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亲情。
懿德:美德。
懿行:善行。
荡荡:宽广无边的样子。
淇县另一大户薄氏家族祖茔在前张近村南,尚存的墓道前石坊的楹柱上锓刻一副对联:
(6)
瓜瓞绵绵绍典则于太和泉土,
螽斯振振衍箕裘于淇河水滨。
——见于石同勋主编《朝歌楹联大观》、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p123。
这副对联中酷爱家乡并引以自豪的感情与前副对联并无不同,但侧重于称颂本家族的子孙众多,人丁兴旺,并世代继承延续本家族的典章法则和祖先的事业遗产。
瓜瓞:guādié,喻子孙蕃衍,相继不绝。瓞,小瓜。《诗·大雅·绵》:“绵绵瓜瓞。”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绍:继承。
典则:典章法则。
太和泉土:与下联“淇河水滨”皆指代淇县地域。太和泉,即《诗经》所称肥泉,折胫河之源。
螽斯:昆虫名,产卵极多;《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莘莘,shēnshēn,众多貌)兮﹐宜尔子孙﹐振振兮。”后以“螽斯振羽”“螽斯衍庆”称颂子孙众多。振振,众多貌,盛貌。
衍:延续。
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
(7) 济郡家声远,淇泉世泽长
——见于宁氏宗亲网
济郡:即今济南市,古属齐地。湖南衡阳市回雁峰三阳《宁氏族谱宁氏姓氏考》云:“宁之先本姬姓,文王幼子康叔封于卫,传至武公第四子季亹,食采于宁,以邑为氏。其他在今之河南获嘉县、修武县等处。厥后子孙在卫或居荥阳,或徙南阳。自季至喜九世皆为卫卿,故卫为宁之宗国。惟(宁)戚、(宁)越自卫仕齐,拜为上卿,子孙在齐者,或留北海,或迁河东,世称望族。故齐为宁之郡望。”因宁氏祖先宁戚、宁越曾“自卫仕齐,故齐为宁之郡望”。
家声: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
淇泉:代宁之宗国——卫国。“淇水”与“泉源”的合称,典出《诗经·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因“淇水”与“泉源”古属卫都朝歌畿内的两条河,所以“淇泉”又代指卫国。
世泽:祖先的遗泽。主要指地位﹑权势﹑财产等。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8) 菉瞻淇澳,猗颂商那。
——见于珠海市一个宋朝皇族赵氏支脉的古祠堂——绿猗堂前厅头门楹联
此为藏头联,上下联的第一个字构成“绿猗”即“绿猗堂”的名字。绿猗堂坐落在珠海市西部斗门区斗门镇南门村。
菉瞻淇澳:脱化于《诗经·淇奥》开头“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句。菉,绿。淇澳,即淇奥,淇水的曲岸,淇园所在地。奥,yù,通澳,水岸弯曲处。
猗颂商那:猗,猗猗的减缩,仍源于“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句;猗猗,yīyī,美盛貌。柔美貌,美好貌。颂商那,指《诗经·商颂·那》篇。《那》是《诗经·商颂》的第一篇。那,nuó,婀娜。《那》主要表现的是祭祀祖先时的音乐舞蹈活动,以乐舞的盛大来表示对先祖的尊崇,以此求取祖先之神的庇护佑助。诗中有专祀成汤的内容,描述了商时祭祀的情形和场面,大约是祭祀包括成汤在内的烈祖时的迎神曲。
淇河这一名字的影响之大,普及程度之高,还可从古代的《训蒙骈句》、《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一类启蒙工具书中看出来。在这些学习对联写作的启蒙书中,很容易看到以下三副淇河对联,它们已经成为初学对联人的经典范例:
(9) 风筛淇澳竹,霜熟洞庭柑。
——见于[明]司守谦《训蒙骈句》
http://www.henryleung.com/new_page_15.htm#四、豪
http://ctjy.nease.net/xmbj28.htm;
从字面上看,这是一幅描写自然风物的对联,上下联均为主谓结构,都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发人联想。其实,“淇澳竹”、“洞庭柑”,都曾是誉满海内的特产,而且两个词语中都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淇澳:澳,yù ,通奥、隩,河岸弯曲处,曾盛产竹。典出《诗经·淇奥》,该诗中有“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句,其以竹来比兴歌颂德高天下的卫武公,自此之后“淇奥(澳)”、“淇澳竹”便成了多少文人墨客笔下歌颂卫武公以及类似卫武公那样有政德人士的常用词语。
洞庭柑:洞庭地域稀世特产。有诗曰:“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明·文征明《新荔篇》诗)。联中“洞庭”这富有诗意的名字也曾蕴含着脍炙人口的“柳毅传书(一谓“龙女牧羊”)”等一类的美丽传说,很能发人深思。
(10) 秋雨一川淇澳竹,春风两岸武陵桃。
——见于《声律启蒙》
http://www.henryleung.com/new_page_9.htm
此联也属内涵丰富的风物联。
上联的“秋雨”给人一种肃杀清冷的悲凉之感。“自古逢秋悲寂寥” (唐·刘禹锡),“秋风秋雨愁煞人”(清·秋瑾)。“一川淇澳竹”却不畏风霜,依然“猗猗”“青青”,充分显示它“虚心”“有节”的高尚和坚贞。下联的“春风”自然给人一种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生机蓬勃之感。“两岸武陵桃”更显出一派人民安居乐业,家给年丰的太平盛世景象来。“武陵桃”显然是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故,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陶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那种理想社会境界。
(11)
武陵雨细,荡漾两岸飞花
;
淇澳风轻,摇曳千竿绿竹。
——见于明·林缉熙《仄韵声律启蒙》
http://poem.bise.idv.tw/gb/books/ze-shenglu/ze-shenglu.htm
此联与前两联雷同,语义也有重复之处。不同的是,仔细品味,此联词语中还透出一种更浓烈的古朴、典雅、轻松和美丽的韵味。
淇河的名字还出现在一些商业经营的对联中:
(12) 截来淇上平安竹,开到人间片刻花。
——见于余德泉《对联通》
http://www.wcai.net/couplet/duiliantong/duiliantong07.htm
此为爆竹店常用的对联。上下两联一实一隐,反嵌“爆竹”二字,耐人寻味。“淇上”,淇水之滨,是历史上闻名天下的盛产竹子之地,“平安竹”是“竹报平安”的浓缩。我国历来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之说。竹者,吉祥,富贵,平安也。花开富贵千祥集, 竹报平安百福臻。相传以前的爆竹是将竹子投入火中,以爆炸的声响来驱鬼避邪,故有“竹报平安”之用语。平安又是幸福的基础。竹子便成为最佳的平安幸福的代名词。可以想见,古代,在现在用纸卷炮药制作的炮仗出现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每逢“爆竹声里一岁除”的过年之际,“淇上平安竹”曾为历代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做过多少贡献。
(13) 淇园风雅今犹在,蒋径萧疏去复来。
——见于《新编梅兰竹菊春联集锦》、《集字字帖在线·标准书法集字·行业联》
http://sgcq.blog.hexun.com/2424004_d.html
此为竹行(出售竹竿竹器的店铺)常用的对联。
淇园:先是殷纣王的竹箭园,后为卫国竹园,位置在淇奥(澳)。由于卫武公德高盖世,卫国人民以《淇奥》一诗歌颂他。
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典出《诗经·淇奥》。由于《诗经》分《风》、《雅》、《颂》等部分,后来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淇园风雅”显然离不开“猗猗”绿竹和“有匪(斐)君子”卫武公。这样竹行待售的竹子或竹器的“猗猗(婀娜姿态)”、虚心、有节等君子品质 “今犹在”,也蕴寓着其美观、高贵、典雅、吉祥等韵味。“蒋径萧疏去复来”,内含一个隽永的典故。“蒋径”事见东汉‧赵岐《三辅决录》所载蒋诩事。西汉蒋诩,哀帝时为衮州刺史,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后多以“蒋生径”或“蒋诩三径”指称隐者所居之处。看来“蒋径萧疏”与“淇园风雅”也内含着一个德行高雅的人物的故事,并都与竹子有关。对蒋诩来说,虽其居所竹径“萧疏”,但崇尚他和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们仍然频繁“去复来”,与他过从甚密,颇有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味道。所以购买了与君子为伍的竹子做成的竹器,显然就好像也得以与君子日日相伴;同时“去复来”也包含来购买竹器的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之意。因此,该联实在是非常难得的高雅诱人,令人拍案叫绝的竹行促销语。
(14) 渭山千亩聚,淇澳万竿藏。
——见于民国版《楹联作法》
此联中的“渭山”疑为“渭川”之误。
(15) 渭川千亩富,淇奥万竿收。
——见于网络
(16) 渭川千亩奇材富,淇澳万竿逸品高。
——见于网络
渭川:即渭水。亦泛指渭水流域。
渭川千亩、淇奥(澳)万竿:极言“渭川”“淇奥”两大产竹基地竹子种植的规模和气势,竹子面积大、数量多。《史记·货殖列传》:“……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意思是说拥有“渭川千亩竹”之人,其地位和富足就与“千户侯”这样的大官相等,这“渭川千亩竹”就是富足的资本。
奇材、逸品:谓竹子质量优、功能非同一般。奇材,非等闲之材。逸品,原意是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这里指竹子品质的高雅,脱俗,质地之精良。也寓含购买竹子或竹器回家的人
淇奥(澳):该词来源于《诗经·淇奥》卫人歌颂卫武公一诗,“淇澳万竿逸品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德高望重的卫武公。其中还含有赞誉某人的功德可与卫武公相匹之意。
(17)
渭川侯封,南山劲节;淇园君子,东箭奇才。
——见于网络
以上五副对联皆是竹行联。
渭川侯封:因占有类似渭川千亩那样多的竹子,所以足以像被封的千户侯。《史记·货殖列传》:“……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然是富给之资也。”
南山劲节: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中国古代三大产竹基地(淇园、渭川、南山)之一。劲节,竹木枝干分杈处称节,以其质地坚实,故称劲节。一谓坚贞的节操。此指竹子多。
淇园君子:既指竹子,又代指卫武公。淇园,系卫国竹园。卫武公乃卫国国君康叔九(一说十)世孙、卫釐侯之子,姓姬名和,卫都朝歌人,95岁尚关心操持国是,以贤明传世,深得周卫臣民拥戴,历代无不颂其德。《诗经·卫风·淇奥》即为卫人歌颂卫武公的诗。中有以竹比兴之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此竹子一名“君子”或“淇园君子”,开以竹子借代卫武公或像卫武公一样有政德,有节操,有文采,虚心纳谏的人之先河。
东箭:“东南竹箭”的省称。多用以喻杰出的人才。典出《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比喻有卓越才能者。明·杨珽《龙膏记·第二出》:“弱冠工词翰,论平生才具,东南竹箭,子虚犹未献。”
淇河的名字还出现在一些名胜古迹的楹联中。被誉为“豫北平原第一胜迹”的浚县浮丘山与大伾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浮丘山山门下两根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
(18) 浮山妥圣灵,峰连伾峙,两道青螺扬峻德;
卫水环神刹,涛接淇泉,一弘白练漾洪功。
——见于河南名胜联
http://fpe95.com/printpage.asp?ArticleID=934
此联艺术地描绘出了碧霞宫所处的非同一般的地理位置和宗教价值。大伾山和浮丘山宛如两道青螺,静静地耸峙在卫河岸边。淇河是卫河的支流。“涛接淇泉”,指卫河的波涛中流淌有淇河碧水。再者卫河这条古老的河流,再与淇水这条声震遐尔的三朝古京畿之河、《诗经》之河波涛相接,更显得神圣高雅。浮丘山碧霞宫就是坐落在这样神圣的环境里,便令人顿悟其不凡之身价。
妥:安坐。
圣灵:指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奶奶”,浮丘山一带群众称碧霞元君为“老奶奶”、“仙奶奶”。
峰连伾峙:浮丘山与附近峙立的大伾山相毗连。
青螺:螺的一种,壳形椭圆,表面稍暗,杂有斑纹,常以之喻青山。
峻德:大德,高尚的品德;也指厚泽,大恩。
神刹:指碧霞宫,据说是碧霞元君行宫,也叫“圣母庙”。刹,chà,梵语“刹多罗”的简称,意为寺庙佛塔,如:古刹、宝刹。
淇泉:“淇水”与“泉源”的合称。典出《诗经·卫风·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淇水在右,泉源在左。”此当偏指淇河。
白练:洁白的熟绢,比喻卫河水。
漾:水动荡起伏。
淇县桥盟乡七里堡村的学修书院(原名三教堂,创建时间无考,明崇祯年间重修。清乾隆乙未年(1775)易名学修书院,现为村小学,仅存楹柱和一匾额)有一副清乾隆年间文人刘汉文撰文并书写的对联:
(19) 富教两加皇矣圣言传沬土,
车徒三至岸然道貌留淇泉。
——见于石同勋主编《朝歌楹联大观》、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p111
这副对联意谓孔夫子富民和教民的赫赫圣人言论世代盛传于沬之乡,他老人家带着车马弟子游卫国时的言谈举止和岸然神态给沬乡人留下深深的印象。对联赞颂学修书院因位于 “至圣先师”孔圣人足迹多次所至的沬乡而不凡;孔圣人的言谈举止岸然神态应该永远激励沬乡人遵循他老人家的教诲,把富民教民的传统发扬下去。
富教:《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是记述孔子和弟子冉有游卫国时情况的一段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孔子到卫国去,冉有替孔子驾车。孔子说:‘卫国百姓很众多咧!’冉有说:‘百姓既已这样众多,还需要加些什么法子去治理呢?’孔子说:‘使他们富足。’冉有又说:‘假如已经富足了,还需要加些什么法子去治理呢?’孔子说:‘立学校使他们受教育。’”后以“富教”指富民和教民,谓使人民富裕,并加以教育。
皇:大。
沬土:历史上淇县曾叫“沬之乡”。沬,音mèi,曾为殷都,后更名朝歌,即今之淇县;春秋时卫国继以之为都400年左右。
车徒:车马和仆从。
三至:多次来到。
岸然道貌:指严肃的神态。
淇泉:“淇水”与“泉源”的合称。因“淇水”与“泉源”都流经沬乡,这里“淇泉”也意同“沬土”。
(20) 心有常师淇澳竹,
品宜特立华峰莲。
——见于《近代书林品藻录·商衍鎏》
http://www.sf108.com/bbs/viewthread.php?tid=57690&extra=page%3D1&page=21
此为清末著名文人商藻亭告诫两个儿子商衍瀛、商衍鎏的联语。商衍鎏是光绪甲辰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进士,称“末代进士”。楚天都市报《“末代探花”和他的女儿》:“末代探花”虽然以学问立家,但一直把子女的人品教育放在首位。他曾为20岁时的女儿商倩若赋长诗一首,诗末嘱咐:“……立身重根本,训汝贻数言。诚笃入圣基,聪明未必贤。东坡误一生,况在吾辈焉?心虚淇澳竹,品立华峰莲。”
(21) 太行西对千峰玉,
淇水东窥万斛珠。
——见于《齐鲁集·谢梁安抚》
http://bbs4.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wave99&message=26409
作者许衡,元朝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祖籍怀州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曾隐居苏门,即今之辉县市西北之苏门山。此联很可能是隐居苏门时所作。以苏门山为坐标点,西面是秀美如玉般的群峰耸峙,东面是满河晶莹剔透得浑如珠玉的淇水。透露出作者对连绵巍峨的太行与清澈碧玉般淇水的极度欣赏赞誉与珍爱之情。
淇水:这里的淇水其实是卫水。《说文》:“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或曰出隆滤西山。”“共北山”即今之辉县市的苏门山。卫河历史上曾多经演变,名称也多经变化。自汉建安九年(204年),魏武帝曹操“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漕运”后,卫河和淇河即“互为通称”。卫河的两个源头之一即是出自辉县市苏门山麓百泉的古清水,所以卫河也曾被称为“清水”、“清淇”或淇水。这是古诗文中常见的现象。
窥:kuī,看。原意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万斛珠:比喻淇河水如满河晶莹剔透的珠玉。万斛,极言容量之大。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
(22) 淇奥竹,洞庭柑。
——清·邬仁卿《初学晬盘》
(23)
淇澳竹,寿阳梅。
——见于民国·熊颖湄《声律指南》
洞庭柑: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优质柑,吟咏洞庭柑的诗赋很多,元曲名家马致远《拨不断·菊花开》:“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
寿阳梅:唐韩鄂《岁华记丽·人日梅花妆》载,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在人日(正月初七)卧在含章殿檐下,有梅花落在额头上,成了一朵花,洗不掉,过了三天才洗掉,宫女认为很新奇,意相仿效化妆,传说是梅花妆。
(24) 气含淇澳,梦落潇湘。
——见于《博宝艺术家网·艺术名人·周颢》
周颢(1685——1773),清书画诗赋大家,字晋(一作峻)瞻,号芷岩,又号雪樵,一号髯痴,人呼周髯。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擅画竹、刻竹。其万竿烟雨图,气含淇澳,梦落潇湘,有笔到兴随之妙。
附录:(近、现、当代淇河对联)
淇河不仅是古代对联的常用素材,直至今天还不时出现在文人们所撰写的诗文和对联中。
现年70岁的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士、院长颜其麟先生在他的《宜春赋》中有这样一副联语:
(1) 解甲栖凤于嶰谷,抽芽化龙于淇园。
——见于 颜其麟《宜春赋》
http://yc.jxcn.cn/xwzx/bwtg/awyc/2004_12_1/27657.shtml
此联十四个字采用拟人、借喻和采用有关竹子的多个传说典故等手法,生动鲜明地写出宜春的竹子是那样地神奇、高雅、繁盛,不仅是“康乐之本”而且是“钱财之源”,怎不令人在对此联由然称奇的同时,也对宜春这座城市由衷地喜爱和神往呢。
此联语是在描写和赞誉宜春富饶物产的文字中写到竹子时出现的:“尤其竹也:解甲栖凤于嶰谷,抽芽化龙于淇园。允矣疏影坠地;宜哉密翠浮天。参差于群山众壑,无非康乐之本;簇拥于万户千家,何止钱财之源。是以刀伐百亩,戏谈湘娥之泪;斧凿千竿,笑解卫女之旋。”
解甲:脱去衣甲,比喻宜春竹子脱去笋壳,茁壮成长。
栖凤:写宜春竹子招徕神鸟凤凰的强大魅力,比喻宜春对天下人才的巨大吸引力。传说,凤凰出则雷霆不作,风调雨顺,天下安宁;善歌舞,性高洁,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能见则天下宁。
嶰谷:昆仑山北谷名。刘向《说苑》:“黄帝诏伶伦作为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于嶰谷,以生窍厚薄均者,断两节间,其长九寸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日含少次,制十二管,以昆仑之下,听凤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生之,而律之本也。”联语里的嶰谷就是宜春。抽芽,写竹子的勃勃生机。
化龙:刘向《列仙传》中载东汉费长房葛陂竹杖化龙的故事。言外之意暗示宜春是藏龙卧虎之地,而且神龙迟早会从这里腾飞。
淇园:位置在淇奥(淇河河岸弯曲处),中国古代竹子生产基地之一。宜春就是联语里的淇园,这里的领导就是《诗经》里以淇园竹比兴政德满天下的卫武公。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文联剧协副主席王鸿玉先生曾有一副篆书联:
(2) 前鬼谷,后孙庞,显赫兵家,沬邑朝歌会宾客;
北淇水,南凤凰,巍峨云濛,战国兵庠迎佳宾。
——见于石同勋主编《朝歌楹联大观》、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p90
此联语写出了古殷商都城朝歌域内,诗河淇水之畔的云梦山的自然和人文价值,以及作为旅游胜地,游客嘉宾如潮的盛况。鬼谷,指战国纵横家之鼻祖王诩(一说“王蝉”、“王禅”),曾在淇县云梦山创办天下第一军校——战国军庠,聚徒讲学,世称鬼谷子。
孙庞:指鬼谷子学生孙膑庞涓。显赫兵家,言鬼谷子师徒都是名声显赫的军事家。
北淇水:淇水在云梦山北。
南凤凰:凤凰山在云梦山南,新乡市北郊,有名的明代藩王陵墓——潞王陵即在凤凰山下。
云濛:即云梦。
(3) 竹瞻淇澳猗猗绿。叶拾御沟片片红。
——见于《菼社同人录拾五周年记念》
此为台湾诗人陈元亨的一副诗钟作品,取字为“绿、叶”,格式为“蝉联格”。
诗钟:一种文字游戏,一种限时的竞诗形式。其方法为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嵌字﹐或分咏﹐创作五言或七言诗两句﹐以凑合自然﹐对仗工整为上。相传拈题后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作亦不录。故名。见清徐兆丰《风月谈馀录》。
御沟:流经宫苑的河道。
【作者简介】
陈元亨,号玄庵,出生于明治9年(公元1876年)5月15日,祖籍福建银同县,与其侄自家乡渡海来台,定居于台中州员林郡永靖庄竹子脚字福兴二百二十三番地(现址为彰化县田尾乡打帘村民生路一段299巷44号),建筑家业,后将家业留给侄儿,自己则于大正十年5月18日迁居至斗六郡莿桐庄莿桐376(光复后乃云林县莿桐乡莿桐村10邻中山路33号),卒于昭15年(公元1940年)3月22日,享年64岁。
(4) 竹篁宜听鹂,淇水好烹茶。
——见于《企业家天地》2002年10期《长沙个性茶楼》
长沙“竹淇”个性茶楼
(一名茶馆)联。由湖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湖南商学院中文系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授、书画家陈书良撰写。据说这家茶馆,朝迎五湖客,夕有四海宾,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店主说,这与茶馆的名字“竹淇”两字有着一定的关系。“竹”即茶叶的形状,“淇”乃水源之意。从《诗经•淇奥》起,淇园绿竹的“猗猗”美姿已和人的高尚品德健全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和外表的俊美等联系了起来,因此,这里的“竹”不仅寓意店主人,也包括所有的茶客们,都是人品高雅之士;若说“竹”字像茶叶,那么这茶叶也是质量顶尖,非同一般的茶叶。再说“淇”,历来品茶的人无人不晓茶与水的密切关系,若得不到好水,再好的茶也不能称作佳茗;那么淇河之水就是这种名满古今,誉贯天下的最宜烹茶的好水。其实,这家茶楼不可能真的到千里迢迢的淇河里取水,店主人命名“竹淇”的深意,要的就是这“淇”的水质尚佳的名声和它们富含的文化韵味。
竹篁 :zhúhuánɡ,竹林。
请参阅散文:淇水煮茶 http://www.http://www.qxzc.net//wy-2/f/f23.htm
(5)
馆客熙熙,咸具兰姿竹节;
茶汤汩汩,无非湘水淇波。
——见于长沙市芙蓉中路竹淇茶馆分店
竹淇茶馆长沙市芙蓉中路和车站北路两个分店,店内悬挂众多名人翰墨,这是其中陈书良教授的另一赞竹淇茶馆的联语。是应邀参加茶馆店庆时,几分钟落笔成文的。上联赞美茶客,下联褒扬茶馆,用意得体,而又巧妙嵌入“竹淇茶馆”四字。
附:竹淇茶馆赋
湘江之滨,星城故郡,昌平盛世,茶道方兴。艺馆如珠,“竹淇”为珍。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篑篑”。叹竹淇如其古风,载瑞草流传百芳。扬陆圣之真性,疏畲涤心源;宏华夏之茶道,流毓净肌骨。
时逢宾客,闲登竹淇,心旷神怡。潺潺流水,曲径幽幽,窗明几净,琴瑟怡人;朱阁耀眼,绮户依旧;流光翡灿,千茗飘香。淑女纤手试茗,珠钿翠盖,玉簪红缨。廊廓之内,胜友如云;厅苑之中,高朋满座。鸳鸯相会芙蓉面,梧桐双栖昭阳情。遥想东坡问月寄情,此处何不胜似人间?
竹淇之奇,奇于文质并重,不拘一格,道法自然,追求怡真。
竹淇之美,美则天人合一,物我玄会,神气定朗,清雅玄幽。
竹淇之趣,趣乎融入其境,美由心生,应目会心,迁想妙得。
更乃竹淇喜逢盛世,满怀报国之情,鼎立复兴中华之茶道。
中华之茶道,上下五千年,其外流光溢彩,其内博大深邃,一言不可序也。然启国人饮茶中和、静、怡、真之真谛,精、朴、俭、德之本源。此则,中华茶道乃亘古不竭,民族之中魂彰炳日月。
辛巳年十月于竹淇茶馆
(6) 淇园春半风初到 淞浦秋深月又斜
——见于台湾彰化虎山岩
http://xzgs.xze.cn/yinlian/jc/jc7b.htm
(7) 饮尽斜阳红几抹(出句:海豚)
歌临淇水绿一庭(对句:踏网无痕)
(淇上多竹,故绿也——原注)
——见于《中国网络文学编辑社•踏网无痕:对联第四辑》
http://qxrd.bianji.com/list.asp?id=84
(8) 笛唱淇园思雅意(小窗)
茶煎龙井品虚年(瑟瑟)
@下句不太好讲,有点字通意难通,不知“虚年”何讲
笛唱淇园思雅意(小窗)
茶煎龙井品人生(瑟瑟)
——见于《秋雁南回文学社区》网站
(http://www.backbird.com/dispbbs.asp?boardid=5&id=69775)
(9) 上联:春风两岸巫峡云
下联:明月一家淇澳竹 梁岩 广西 2006-01-11
——见于《最新对联》http://publish.sina.com.cn/00/12/12/search_3.php?t_col12=1&page=5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