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前言    后记   附录    编辑者简介

 

1

淇邑胜

明·孙徵兰

河山肘腋夹殷墟,猗徙星台领胜余。
灵涧千回盘鹫曲,阳山一叶插天虚。
清流岩际方壶出,菉入园中君子如。
枕畔沦浪清漱骨,衡门人卧老龙庐。

明·嘉靖《淇县志》卷十

【题解】
      这是一首游历描写家乡淇县风景名胜的诗。孙徵兰在外居官,晚年归里。淇县曾为殷商和周朝卫国共500年都城,山河环抱的殷墟摘星台、千回灵涧、一叶阳山、岩际清流、淇园绿竹等风景,使诗人目视故里,思接千载,感慨殷墟的沧桑,满怀对人杰地灵的朝歌古都的骄傲之情。
【注释】
      淇邑:淇县。邑, 县的别称;也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古代称诸侯国为邑。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译文:“《左传》上凡称别人的国家就叫‘大国’,凡称自己的国家就叫‘敞邑’。古代‘国’‘邑’通称。”)

胜概:非常好的风景或环境

河山句:比喻殷墟依山傍水,地势优越。肘腋(zhǒuyè),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近的地方。殷墟,指殷商朝歌都城遗址。

     猗徙句:徘徊于摘星台上领略名胜古迹遗存。猗徙,yǐxǐ,徘徊。猗同,亦叫徙倚

     星台:即摘星台,位于今淇县城中心。纣王建造。名摘星台,意即台高,登临其上可以揽月摘星。纣王在此摘比干心后,易名摘心台。

     灵涧句:灵山寺的涧水像老鹰盘旋那样曲折。涧,夹在两山间的水沟。盘鹫曲,像老鹰盘旋那样曲折。

     阳山:此指淇县城西5公里处的朝阳山,也叫耧铧山、尖山。天虚,天空。

     岩际:岩石之间。

     方壶:海中三神山之一。南朝梁萧绮《拾遗记》将海中三神山称为三壶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

     菉入句:竹栽种入淇园中就和圣人君子(卫武公)一样誉满天下。菉,草名,即荩草,一名王刍、菉竹。《<诗·淇澳>草木疏》:菉似竹高五六尺淇水侧人谓之菉竹。古“菉”通“绿”,历史上曾造成过将“绿竹”当做草名的“菉竹”或“菉”的误会。此诗中的“菉”指的是“竹”而非草名的“菉”。南宋吏部尚书、龙图学士程大昌《程氏演繁露》卷一:瞻彼淇澳,菉竹猗猗。陆玑《草木疏》援《尔雅》云:菉,王刍也。郭璞云:即菉蓐草也。予谓不然,《史记》汉世河役云:下淇园之竹,以为楗。淇水,古属卫地。又《诗》:籊籊竹竿,以钓于淇。亦卫地也。夫惟卫竹之大,可为河楗,而其竿之长,可以垂钓。则其不为王刍之草亦已明矣。本朝之初,试文必本注疏,不得自主己说。尝试馆职,有以绿竹为题者,试人赋竹以为钓淇之竹,而莅试者咎其不从训故,黜之不取,富韩公尝辨有司之误矣。

枕畔:靠河边。畔,pàn,旁边,附近。

沦浪:青苍色的河水。

衡门:孙徵兰家乡南阳村相邻的村名。

老龙:龙图阁学士的居室。老龙,龙图阁学士的别称。宋·方勺《泊宅编》卷上:旧制,直龙图阁谓之假龙,龙图阁待制谓之小龙,龙图阁直学士谓之大龙,龙图阁学士谓之老龙 清·方以智《通雅·称谓》:老龙、大龙、小龙,皆龙图学士之称也。庐,简陋居室。
【作者简介】
      孙徵兰(1586—1653),字九畹,号“睡仙”,今河南省淇县南阳村人。明末御史,善于书法诗词,有“书林之秀”之美誉。年少时就聪明好学,被誉为“灵童”。20岁到县儒学“补弟子员”。明万历43年(公元1615年)春,考取魁位举人。天启2年(公元1622年)考中进士。不久升为监察御史、“侍殿陛”,恭助朝廷议定国事。崇祯初期转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后期任四川布政司参政,分守上川南道。曾监绵道军,振旅以律,策敌以奇,制服江寇,屡获大捷。后在邛州峨眉,开疆一百余里,使“三巴悉平”。孙徽兰虽外地居官,但情系乡梓。在家乡先后树碑立阁,存有大量摩崖石刻、题联、诗章、墨迹。淇县人尊之为“孙老官”、“书林之秀”。于清顺治十年善终,享年68岁。著有《香国楼诗集》等。   

上一首<---本首--->下一首

 

返回主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