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前言    后记   附录    编辑者简介

 

乐府隋王鼓吹曲十首之江上曲

南朝 齐·谢朓

易阳春草出,踟蹰日已暮。
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
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
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
江上可采菱,清歌共南楚。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三》
  《乐府诗集卷第七十七·杂曲歌辞十七》

【题解】
    作者谢朓曾任隋王萧子隆镇西功曹。这是当时奉隋王命而作的诗,是一首情 歌,描绘了一位纯情少女追求爱情的婉曲心迹。诗中的易水和淇水都是爱情符号,诗人笔下用来表示男女之间的情爱。“淇水不可渡”是说爱情尚未得到。诗人祝愿 这位渴求爱情的少女与相爱之人同舟共济,一边采莲一边歌唱,千里共航永不分离。
【注释】

    乐府: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隋王:萧子隆(474-494),南朝齐文学家。字云兴,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齐武帝第八子,封隋郡王。

    鼓吹曲,乐府歌曲名。古乐中有鼓吹乐,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历代鼓吹乐多有歌辞配合。
    易阳:易水北岸。易水在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北周·王褒《高句丽》诗:“萧萧易水生波,燕赵佳人自多。” 诗中的易水、淇水都非实写,而为爱情的隐喻。

    淇水:《诗经·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经·氓》:“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之后,文学作品中,常以“淇水”“桑中”“上宫”“淇上”作为士女期约相会和送别之地。
    田田:荷叶饱满秀拔貌,一说鲜碧貌。
    “愿子”句:希望你停下桂舟。愿,希望。子,指所爱慕的人。淹,停留。桂舟,桂木船。
    “时同”句:当下同你一起航行千里路。
    容与:徘徊不前。
    清歌:无乐器伴奏的歌唱。
    南楚:《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集解》引孟康云:旧名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古楚都郢)为南楚,吴(今江浙一带)为东楚,彭城(今徐州)为西楚。自古南楚多情歌。此借指情歌。
【作者简介】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附近)人。曾任宣城太守等职,世人称之“谢宣城”。他和沈约等开创了“永明体”,和谢灵运同族,世称“二谢”,和萧衍、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俱被招纳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时称“竟陵八友”。齐梁时代,谢朓的诗歌成就卓著,有《谢宣城集》五卷传世。

【作品欣赏】

      这是一首情歌,描绘了一位纯情少女追求爱情的婉曲心迹。

      易阳,即易水的北岸。这位芳龄少女,踏着青青春草,迈着婉娈多姿的步子,徘徊在易水之滨。美丽的春光,撞击着她的心怀,她的那颗复苏了的春之心,砅(音lì,履石渡水。同濿,《诗经》:“浅则濿”)然漾动了,泛起了阵阵爱的涟漪。易水之滨,她在踯躅,她在留连,似乎在寻求着什么。不知不觉间,红日隐沦了,时光倏忽飞逝了。转眼,她又望着满江的莲叶,饱满挺秀,铺写出一派绿色的境界,心中却又涌上莫名的怅惘之情,感叹那绿波荡漾的淇水,难以渡越。这里,易水、淇水,均非实指,而仅仅是一种隐喻,喻义大约与巫山相同,隐指男女之间的爱情。如同时王融古意》:“巫山彩云没,淇上绿杨稀”,就是将巫山与淇水并用的。所以,“淇水不可渡”并不是感叹自然条件的阻碍,而是一种心理阻隔、衷曲难遂的折射和象征,是爱情无以寄托的婉曲之情的抒发。惟其春情荡漾,无所依附,她才在易水之阳、淇水之滨踯躅徘徊,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天到夏天(“春草出”到“莲叶尚田田”),寻找那无从捉摸却又无处不在的爱情。明乎此,便可准确把握到以下主人公直接抒情的意脉了。子,指这位女子所钟情的人;淹,即停留。这位女子所盼望的心上人终于来了。他,乘着桂舟,荡着兰桨,劈波斩浪,从清水绿波之上,翩翩而来。他不一定是为她而来的,而她,却相信他一定是为自己而来。所以,虽未曾相识,便以身心相许,由衷地发出了深情的心愿:心上的人儿,请停舟共载,我愿与你双双乘起这木兰之舟,一边采菱,一边唱歌,让那清越的爱情之歌,伴随着我们千里远航。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用第一人称,通过少女自己的口吻,坦吐深婉炽热的爱情,让她心灵的火花直接迸发出来,闪耀在读者眼前。如此写来,便觉率真、亲切,形象可感。这位芳龄少女,对邂逅相遇的青年,就敢于以身心相许,远走天涯海角,其专情、大胆和率直,千载之下,令人读之犹感吁嗟。如此风情绰约、率意天真的纯情少女,似曾相识,在南朝乐府民歌中可以找到她的影子。如《读曲歌》:“千叶红芙蓉,照灼绿水边。余花任郎摘,慎莫罢侬莲”;如《子夜四时歌·春歌》:“罗裳迮红袖,玉钗明月珰。冶游步春露,艳觅同心郎”,等等,率皆天真烂漫,婉娈多情。可见谢朓此诗之深受南朝乐府民歌的影响。其实,此诗还处处回荡着汉乐府民歌的余音。“莲叶尚田田”、“江上可采菱”二句,直接从《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化用而来,自不待细说。另外,在修辞技巧上也借鉴了汉乐府民歌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手法,曰联珠格,俗称顶真体。此法以上句句末之词作为下句句首之词,使诗语蝉联不断,如《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一环紧扣一环,意思赓续,气脉贯通。此诗中的“愿子淹桂舟,时同千里路。千里既相许,桂舟复容与”,即借鉴了这一方法,而且是六、七两句联珠,五、八两句联珠,有所变化和创新,造成一种很有形式美的语言格式,维妙维肖地表达了这位女子追求爱情时炽热、急切的心情。由此可见,谢朓是深得乐府民歌艺术之精髓的。

上一首<---本首--->下一首

 

返回主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设计策划:郑厚德     运行和管理:淇县之窗网站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