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诗不脱怀古诗责辱殷帝辛(纣王)的窠臼,新意不多。惟“不馨周俎豆,独沐殷风雨”赞扬比干对国家、对君王的忠贞不二,用语形象,寓意颇深,堪为名句。结尾用“既仁亦且圣”把诗情推向高潮。顺治九年十一月,魏裔介曾上《褒录幽忠旷典疏》:“昔武王入商,封比干之墓;明祖定鼎,建余阙之祠。夫比干乃殷室之孤臣,余阙实有元之义士,然而一王一帝,他务未遑,首先嘉尚者,诚以维持风化、振励纲常,俾一代之臣子知所轨范也。”他以此理由请求清朝统治者褒赐明末忠臣,可见其思想境界和为政艺术之高。
【注释】
题注:此诗见于比干庙碑廊北墙西部竖立大碑,大字,行楷,笔画粗深,敦厚沛然。无碑阴。碑末题名“大学士柏乡魏裔介题”。题名下有两个篆刻印章,第一为“魏裔介印”,第二为“贞庵”。诗题《吊殷太师比干墓和念伊程太守韵》。四库全书题为“殷太师比干墓”。
商受:殷帝辛,姓子,名受,也称子辛或子受。“纣”是周人的恶谥。
荒厥绪:荒乱、迷乱他的端绪,指国家政局混乱。
毒痡:dúpū,毒害,残害。
九土:九州的土地。全中国。
【作者简介】
魏裔介(1616—1686),柏乡(今河北邢台)人,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顺治三年(1646)进士,曾任给事中、左部御史、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魏裔介乃清初重臣,理学大师。长期担任谏官,在谏垣颇具风节,前后二百余疏,皆关军国政典。因为“凡陈奏弹劾一无所惮,徒以直道忌嫉者众”(《柏乡县志》)。他入阁办理国家大事时年仅40余岁,须发皆黑,历史上称之为“乌头宰相”。死后追谥文毅,荣耀非常。著有《圣学知统录》、《知统翼录》、《希贤录》、《兼济堂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