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摄影人董渊系列摄影作品《面塑》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记录奖
艺术摄影 - 我市摄影人董渊系列摄影作品《面塑》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记录奖
我市摄影人董渊系列摄影作品《面塑》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记录奖
 
作者:王峥  加入时间:2018-1-23 18:53:14  淇河晨报

 2018-01-23 08:17:03

每逢隆重的祭日,在诸多的祭品中,面塑是最不可缺少的一种。

面塑制作是以活面(发酵的面)为原料,采用活面与死面相结合、生面与熟面相结合。

捏、剪、割、搓、挤、拼、压、盘、叠、镶嵌、组合、压花、压纹等是制作面塑的主要手法。

面塑采用民间雕刻、绘画等技艺,运用一系列高超手法制作而成,形象不仅有松鹤、寿星、寿桃,龙、凤,同时也有逼真的人物。

面塑蒸熟后,要用食用的颜料进行彩绘,通过艺人们的精心制作做形成了既抽象概括又活泼可爱的各类历史人物。

面塑通过前期的屉蒸、捏、扭、剪、压,彩绘等等多种手法,最后再用插棍式的方法就成了形式繁多的面塑作品。

艺人们把造型生动、有趣的物象,经过巧妙构想,营造出舒展夸张,姿态含蓄、喻意深邃的具有丰富内涵的面塑艺术形象。

面塑制作工艺精湛,供品形式繁多,形象逼真,往往吸引男女老少前来观赏。


 

透过这古老的祭祀形式,可以窥见劳动人民工艺创作的精华;细心观赏那巧夺天工、工艺精湛的面塑,人们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体味着鲜活的民间艺术以及淳朴人民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表达。

面塑不仅仅是用来供奉神灵,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为已故长辈过忌日用的一种祭品。

 

  

面塑的体积大小各不相同,大的有近一米,小的玲珑别致,仅几公分长。

成品面塑在外观上讲究圆整性,形态浑圆。朴厚,敦实,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的形态塑造都追求神似。

 

面塑制作工艺精湛,供品形式繁多、形象逼真,往往吸引男女老少前来观赏。董渊供图

 

淇河晨报讯 (记者 王峥)时间跨度11年,取景拍摄6次,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鹤壁摄影人董渊创作了系列摄影作品《面塑》,用光影记录浚县等我国北方地区制作面塑这一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日前,该作品在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中获得生活习俗类记录奖。这是1月22日记者从市艺术摄影协会了解到的。

    “面塑,是我这几年特别关注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民俗项目,它造型多变、色彩浓郁,最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国千年文化和人们对生活的祝福。”今年56岁的董渊,2006年10月5日至去年2月13日,6次往返于河南浚县和山西晋城,拍摄面塑制作过程和面塑作品。

    10多年的拍摄,让董渊成了半个面塑专家。“面塑,是北方百姓用来供奉神灵或为已故长辈过忌日用的一种祭品。它以活面(发酵的面)为原料,活面与死面相结合、生面与熟面相结合,造型圆整饱满,制作工艺精湛,采用民间面塑、雕刻、绘画技艺,通过擀、切、揉、捏、搓、挤、压等手法,制作出松鹤、寿星、寿桃、龙、凤、人物等形式多样的造型,可谓百形百味。”

    谈到面塑艺人,董渊表示,“他们多是父子、兄弟或夫妻合作,分工明确、程序严谨、协调有序,为了赶制面塑,从早晨开始发面、制形、着色、插花到深夜作品完成,需要整整一天一夜。”为了原汁原味地记录面塑制作过程,董渊和许多面塑制作艺人成了朋友,他经常参与艺人们的制作过程,也更了解面塑的文化内涵——它体现着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形态,人们通过制造出精美的面塑艺术品来寄托美好的愿望与追求。

    董渊说:“这次获奖,离不开面塑艺人对我的支持,更是赛事组委会对面塑艺术的认可,今后我会继续坚持走纪实摄影道路,把我们浚县的民俗文化更好地记录下来、传播出去。”

    链接: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全球唯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正式官方业务关系的摄影组织,是民政部首批全国先进社会组织中唯一的摄影团体,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社会组织和优秀社会团体。

    1998年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向全世界发出一项旨在号召摄影师广泛、深入记录民俗文化的摄影赛事——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umanity Photo Awards,简称HPA)。在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HPA2017)7个月的征稿期内,共有133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注册报名参赛,7848组图片符合比赛要求并进入评审程序。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站长:姚慧明           主持人:姚慧明  王喜林      电话 0392-2621230        电子邮箱: yhm450217@tom.com
版权所有:《淇河文化研究网》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豫备090208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