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内部的反对派 《谏臣比干--1》
殷商王朝步入腐朽,走向衰亡时,许多忠良之士挺身而出,谏言商纣王,力挽大厦于将倾。其中就有被誉为“亘古第一谏 臣”的比干。在商朝末期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比干痴心爱国,刚正不阿,拼死相谏,结果却身遭酷刑,被剖心而死。
(广东林氏代表在淇县摘心台比干广场纪念比干)
王朝内部的反对派
除了商纣王,殷商晚期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流传数千年,被人们津津乐道。比如殷商名臣比干以及比干挖心的故事。
《论语》的“微子篇”里面就有这样一段话:“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面对商纣王的暴虐无道,微子、箕子、比干,三个人都进行了斗争,劝谏,反对,但是都没有成功。最后,微子离开了商朝,箕子装疯做了奴隶,比干被纣王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箕子、比干和微子,这三个人都是商朝的贵族,都是朝中的重臣。箕子和比干是帝乙的弟弟,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朝中当“太师”,比干是“少师”,太师和少师都相当于丞相,官位很高。
微子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名字叫启,他是帝乙的长子,按照王位传给长子的规矩,继承王位的本应是他。但是,微子的身份有个缺陷,他是“庶出”。当时的传位制度“父死子继”,要“传嫡长子”。正夫人所生的儿子叫 “嫡”生。微子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子受(商纣王)他属于“嫡生”,所以,子受继位做了商王。还有一个说法,微子和商纣王其实是同一个母亲生的,那么,同一个母亲所生,怎么一个“庶出”一个“嫡生”呢?因为母亲生微子的时候,她还没有被封为正夫人,商纣王是母亲封为正夫人以后生的。
商纣王执政的晚年,随着商纣王越来越腐败残暴,朝中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了。商纣王在位多长时间呢?52年,有的史书说30年。到晚年,商纣王帝辛已经目中无人了,谁还能把他怎么样呢?商纣王作为一个古代帝王,几十年高高在上,再加上他早期的文治武功,具有气吞山河的胸怀,久而久之,人们自然把他当做神圣,他自己也很难再看清楚自己,逐渐地迷失了自己。
“三仁”在朝中属于反动派。面对刚愎自用的商纣王,微子、箕子和比干进行了发自肺腑的劝谏,但自身却渐渐被逼入绝境。
主过不谏非忠也
古代历史上好多帝王,曾经有过功业,但是却晚节不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问题就出在:一、权利过于集中;二、缺乏监督机制;三是终身帝王。所以,现代国际上的主流政治制度是任期制。你可能能力超人,你可能英明伟大,但是,也应该有一定的任期。不能搞终身制。
据说帝辛四十四年的时候,周武王已经带兵拿下了黎这个地方。黎在朝歌西,现在山西黎城一带。周武王到了朝歌的眼皮底下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都非常震惊。有一个大臣叫祖伊,他跑到商纣王那里报告,说:“大事不好,周武王已经兵临城下,是不是老天爷要结束我们殷朝的气数呢?怎么办”?纣王听了后,根本不当回事,他说:“大商的江山是上天给的,小小的邦周,他能把我怎么样?”祖伊听了,气的身上打哆嗦,摇着头从大殿出来,他说:“不行了,大王真的是没法劝谏了”。于是,箕子、比干、微子三个人就到一起合计:这怎么办,咱们六百年的大商江山已经很危险了呀。
按照《论语》的说法,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三个人采取了不一样的对策和办法。
微子认为国家成这个样子,不好办了,没有希望了,他决定离开朝歌出走。他捡了些国家的礼器,趁着夜色,赶着车出城,往东跑了。
箕子说,我们暂时是没有办法来改变现状的,最好先保护好自己,然后伺机而动。他称病,装疯卖傻,没事就抱着把古琴,躲到淇水边的桑树林子里,弹一会儿,唱一会儿。
比干性格太直率,他非得找帝辛理论理论。他说“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史记·正义》)”。意思是主上有过错,老百姓遭受磨难,咱们当臣子的不去劝谏,这叫做不忠;怕死不说,这叫做不勇。为了国家社稷,就是丢掉生命,也是值得的,也算是大忠大勇!
于是,比干就亲自去给商纣王提意见。他硬闯到摘星楼,劝谏纣王,劝他洗心革面、重整朝纲。先是说,后是喊,最后骂起来了。一连三天,强谏不走,以死抗争。这叫做“强谏三日不去”。
这样一连三天不依不饶,把商纣王弄得恼羞成怒。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命令卫士把比干的肚子剖开,挖出心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