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遗址在何处?
古都朝歌研究

 

   

 

 

百家争鸣 - “鹿台”遗址在何处?
“鹿台”遗址在何处?
 
作者:南通 殷先森  加入时间:2017-11-22 11:09:39

 

“鹿台”遗址在何处?
 
        《竹书纪年》和《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商纣王征集的赋税都充实设在鹿台的国家钱库和钜桥的粮库中)。“鹿台”是商朝国家的金库。《史记》还载:“......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纣兵败。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3000多年前(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国王殷纣王帝辛与周武王在牧野(今新乡市北)决战失败后,退入国都朝歌城内,在鹿台赴火而亡。
 
        鹿台在哪里? 地名也像人名一样,重名字的很多。现在全国有许多地方叫“鹿台”。现在,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古朝歌城及鹿台在鹤壁市地域上。但是,现在鹤壁市至少有两个鹿台,并且都说是《史记.殷本纪》记载的“鹿台”。那么我们就先看看淇县“县西二十里”的这个“鹿台”吧。
几年前,我和几个同志朋友(“淇花雨”、“淇水雪狐”、“咱都好”)乘车从淇县县城往西边的太行山里走约十几公里崎岖难行的山路,到了一个小山坳,见到一个庙院,庙院的大门上有块匾,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封神台”。进到庙内,看到庙院内东西两边的长廊中各塑有十几个泥塑的彩色全身神像,庙内正中大殿内供奉的是“元始天尊(太上元始)”,从这个庙院的名字和供奉的神像可以推断,这个庙院是按照《封神演义》小说“封神榜”的故事建立的。在庙院内东北处有一块古石碑,上面写道:“淇沆正西去城二十里有寺,名曰鹿台,乃古刹,胜境也,创建於皇统四年,历明至清其间重修......”。落款是“雍正十年正月二十日谷旦立”。说明这里是最早建于明朝的“鹿台寺”。
 
        3000多年前(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国王殷纣王帝辛与周武王在牧野(今新乡市)决战失败后,退入国都朝歌城内,在鹿台赴火而亡。现在的鹤壁市新区南部有个“鹿台遗址”(河南省人民政府于 2000年9月25日公布“鹿台遗址”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种种迹像和证据表明,这个“鹿台遗址”应该是《史记》所说的“鹿台”。把淇县的这个“鹿台”与现在鹤壁市新区南的“鹿台遗址”比较一下,一般的中学生也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史记》中说的“鹿台”,不是淇县的这个“鹿台”, “鹿台寺”更不是《史记》所记载的“鹿台”。
 
        首先,鹿台寺的地理地貌地质无一点古城和国都的遗迹。3000年前,都城最初都是在人口众多的城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商朝后期四代君王(武丁、武乙、帝乙、帝辛)在朝歌建都,国都朝歌城在殷纣王执政之前叫“沬邑”,原来就是一个人居比较多的城邑,最后是因为殷纣王征讨东夷,大获全胜,凯旋回朝,改国都名叫“朝歌”。根据史书记载,3000年前鹿台是在朝歌城内。 “鹿台”是商朝国家的钱库。3000年前,将国家的金库和粮库建设在国都内也是合情合理的。鹤壁市新区的鹿台遗址现在广泛存在有自商朝以来,历朝历代遗留的建筑遗迹、生活用具、钱币、武器等等。在鹿台遗址,庄稼地里的古建筑瓦砾随处可见,这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2000年将鹿台遗址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鹿台寺及周围,却难觅古迹踪影。
 
        其次,朝歌城所在地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下粮仓”,土地盛产粮食。朝歌自古以来就是华夏主要的粮食产地,商朝晚期将商朝的国都迁到此处,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鹤壁市新城区南约3公里处的鹿台遗址,在这个鹿台遗址的东部,有个村叫钜桥,史书明确记载它是殷纣王建设的国家粮库所在地,3000年前,将国家的粮库建设在国都内是合情合理的。另外,据史书记载,周武王占领朝歌城后,将城内财物等胜利品尽可能的带往西岐(今陕西省)。由于纣王的朝歌城内粮库内存粮太多,不能尽数取走,周武王为了安抚民心,便在现在的鹤壁市新区鹿台遗址北约4公里处的大赉店村(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纣王国库里的粮食分发给朝歌城四周的民众,此举一时轰动 天下,为周武王赢得不少赞誉,此事流传至今。而鹿台寺是地处在贫疾的山区里,可以耕种的土地很少,这里至今也很少打粮食,当时几十万人(殷纣王与周武王在牧野决战时,《史记》说殷纣王从朝歌城里派出的军队有70万人)在这里居住,怎么生活?
 
        其三,鹿台寺远离河流,不利于人群生存和生活,任何朝代都不会选这里做国都。古代的都城应该是建在河流旁边,因为这样有利于大人群生存和生活。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公元466年——527年),他以三国魏人《水经》为蓝本,以水道为纲,参阅437种书籍,并且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全书40卷31万字,记述了252条河流及所经区域的自然、社会及人文状况。也是我国 第一部全面反映淇河流域历史、自然及人文社会的重要文献。《水经注》记述了淇水发源地隆虑县西大号山,流经壶关县、黎阳县等行政区域和淇阳城、朝歌城等古城。按照《水经注》的描述,现在的鹤壁市新市区南部的“鹿台遗址”,应该是《史记》和《水经注》中记载的朝歌城。鹤壁市新区的“鹿台遗址”(古朝歌城),西面和南面两面临淇河,是商朝晚期都城的最佳选择。而淇县西而淇县西边的这个“鹿台”,远离河流,不利于人群生存和生活。
 
        另外,还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鹤壁市新区的西高村(以前叫“淇水关”),这个城关古镇保存至今的南城门上,历史上一直将“淇水关”三个大字刻写在南城门楼的南面(正对着淇县城)。从地理位置看,淇水关正是我们认为的朝歌城(鹿台遗址)的西关,是通往西边和南边的城关和唯一的通道(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御道”,古代的国道)。而不是象有的人所说:“朝歌城在现在的淇县城,淇水关是朝歌城的北大门。”如果是那样,“淇水关”三个大字应该是刻写在淇水关东北角的东城门的东面才是合理的。
 
        199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对淇县境内和鹤壁市直接管辖区域内的一批晚商遗址进行了调查,以期从考古材料出发,寻找殷都朝歌遗存的线索,为今后围绕朝歌这一期望的目标所进行的考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淇县境内调查后在《考古调查报告》中写道:“我们的这次调查没有找到商代朝歌遗址及其切实存在的证据。”“淇县县城内的摘星台、二道城均非商代遗址。县城内虽曾发现商代文化遗物,但数量很少,据此推测纣都朝歌当不在淇县城内。”
 
        综上所述,无论是河南省淇县的“鹿台寺”,还是山西省沁水县的“鹿台寺”,这些“鹿台寺”都不是《竹书纪年》和《史记》中记载的“鹿台”,把“鹿台寺”说成是《史记》记述的“鹿台”显然是错误的。鹤壁市新区南部的“鹿台遗址”,现在的朝歌文化公园才是《史记》中记载殷纣王帝辛的国家金库和其死亡之地——鹿台。



 

 
     
“鹿台”遗址在何处?

《古都朝歌研究》 由淇园工作室和朝歌古都学会 主办    栏目主持人:王之珩    策划设计:闫玉生、郑厚德   管理运行:淇县之窗
 电话 0392-7222204    电子邮箱: dong-tuozi@163.com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豫ICP备05000447号    豫公网安备 410622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