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八府巡按的感觉非常好
《监察御史孙徵兰》之二
燕昭安撰文
明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孙徵兰考中进士六年后,经过考试选拔,他被派到南方,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明朝皇帝轻易不出宫,他不了解下面的情况。皇帝为了掌管监督地方官,设立了都察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都察院在全国设了十三个道,给每个道派出监察御史,叫做“巡按御史”,全国总共一百一十人。我们看古装戏,往往在剧情的高潮处,矛盾激化无法收拾的时候,谁出来了呢?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就是监察御史,官品并不高,正七品,相当于县令,一个月的俸禄是七石五稻谷。但是监察御史是皇帝派过来的,是“代天子巡狩”,权利大得很。他管两件事:一个是弹劾,一个是建言。纪检、组织、公安、法院的职能,都集中到监察御史身上,他有权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对地方官员可以直接处理,不用一层层请示。官位虽然不高,但权势很大。
孙徵兰做福建道监察御史,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
明朝的时候对地方官员的监管非常严,发现贪腐行为,惩罚也最狠。明律规定,官吏受贿枉法,贪赃一贯钱,要罚“杖刑”七十。一贯就是一千个钱,相当于一两银子,大概顶现在的人民币六七百元钱,杖刑就是用木板打屁股。贪赃六七百元钱就要罚用板子打屁股七十下。要是贪赃四十贯以上,斩,要杀头。贪污六十两以上,要“枭首示众”,把头割下来,挂在城门楼上示众。有时还有“剥皮之刑”,把人皮剥下来,在人皮里面塞满稻糠,挂到衙门口,警示后人。所以监察御史是很厉害的。对监察御史人选的挑选上也是很严格的。
孙徵兰当监察御史当得有滋有味。这跟唐代卫县县尉熊曜不一样,熊曜进士出身,只当了个和毛贼打交道的卫县县尉,心里很不爽。孙徵兰当监察御史是监督地方官员的,手中权力要大得多,感觉上不一样。明朝和唐朝时候社会风气也不一样了,清代文人不如唐代文人清高,官本位思想严重的多了。
孙徵兰与明末大学者王铎交情很好。王铎是洛阳孟津人,与孙徵兰二人是明天启二年的同科进士。王铎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清朝时授予礼部尚书、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孙徵兰和王铎都是书法家,志趣相投,又是河南老乡,相互以“年丈”相称。孙徵兰曾经随王铎一起到孟津去,拜见王铎的父母。不久,孙徵兰的母亲过世,王铎亲自到淇县吊唁。后来,孙徵兰将父母合葬的时候,王铎专门撰写了2000字的墓志铭。
|